首页 / 读书 /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确实,一个人的脾气秉性、行为举止,都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30多岁的王女士,谈过多次恋爱,每一次她都认为能和对方结婚,可每一次的感情都因被分手而无疾而终。

如果,一次两次被分手,或许是你遇人不淑,可三次四次吓跑恋人,可能就要从自身寻找原因了。

之后,王女士去做了心理咨询,才发现自己内心对亲密关系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她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很黏对方,要求对方什么时候出门、和谁在一起,都要事先告诉她,否则,王女士就会疑神疑鬼,总害怕对方会背叛自己,会抛弃自己。

原来,王女士家中有三个孩子,她是老大,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留她在老家和爷爷妈妈一起生活。没几年,父母在外有了妹妹和弟弟,每一次父母回老家时,她都以为父母会带她一起走,可是每一次,父母都在她睡着时偷偷离去。

童年的王女士经历了多次被抛弃的感觉,内心便形成了一种自卑、恐惧的心理,在她的内心,有这样一个内在小孩,她会认为,父母不带她走,是因为不喜欢她,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不被父母喜欢。

在她长大后,这种心理就会一直伴随她的左右,给她的人际关系,带来不好的体验。

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1、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小孩。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自身的影响特别大,而人的幼年,是心理定性的重要时刻,如果,在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受到了创伤,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一生,并需要你用一生去疗愈那个童年的伤口。

这些年,“原生家庭”这个词被一次次推上热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由著名的心理学家施琪嘉所著。这本书所讲的,就是教我们找到自己性格里,给自己带来痛苦的缺点的源头。只有找到问题的缘由,我们才能疗愈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未来拥有更多幸福快乐的机会。

这本书中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会以各种形象出现,例如自卑的、哭泣的、无助的、无力的、无望的,或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怀疑、不安全感的,对别人怀着厌恶和憎恨的,等等。

经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一生所受的种种困扰,大都源于幼年的创伤留下的阴影,我们称这种消极自我为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它不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消失。相反,他会永远像一个孩子一样躲藏在我们内心的角落里。在成年后,我们总是带着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生活,我们总是被它所控,所以内心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2、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内在小孩。

对”原生家庭“的认识,让我们知道了家庭关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大影响,而对“内在小孩”的认识,则让我们思考,父母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孩子,才能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个善良、乐观、勇敢的内在小孩。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中,作者的这样一个观点,让很多父母都不敢认同: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人要尽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这并不是溺爱。我们满足的正是内在小孩提出的种种要求。

作者认为,我们内在小孩的原初的状态,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就是一个“上帝”般的存在。父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哭闹时,就要有人陪、把他抱起来哄;他要吃东西时,也要马上有人喂;他排便后,也要有人马上清洗干净。要让孩子拥有上帝一般的待遇,这样孩子才会感到安全,才会有活下去的信念。

弗洛伊德曾经描述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基于早年他的父母是如何照顾她的。如果父母对他比较和蔼、温和,他就可以把这种和蔼、温和内化到内心,这样一来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个体,如果父母经常羞辱他,经常限制他,控制他,使得他心中充满了羞耻感的内在的小孩,他就会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也讲过这么一句话:“孩子会在父母注视自己的喜悦眼光中看到自己。”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看到父母亲特别喜欢自己,而且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么,它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孩子的自我价值。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可能有人会说,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如果这份爱是深藏不露的爱,或是通过责罚、打骂来体现的爱,那这份爱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也有很父母,因为现实原因,不得不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这种情况生活中很多见。可是,现代通信的发达,让父母很容易就能看见孩子,与孩子对话,父母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哪怕距离很远,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心理慰藉。

儿童教育家孙瑞雪老师就曾说过,要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真正有质量的陪伴,不是你天天回家,而是,在与孩子在一起时,你能放下所有的事,陪他玩耍,眼睛里只有他。

如果,你还用过去的方法教育孩子,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时常用言语讽刺、责骂孩子,不信任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内心一定会有一个不健康的内在的小孩。

  •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小孩有被抛弃的感觉,他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害怕型的依恋关系,但是在发展亲密关系时,他经常呈现出一种抛弃和被抛弃的关系。
  •  一个人如果在幼年时被抛弃,就会产生对别人的敏感和不信任,对亲密关系的怀疑,这可能会影响他日后的人际关系,被抛弃的内在,小孩内心中常常有一种自己要抛弃别人和自己被别人抛弃的声音。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对孩子时常贬低讽刺,父母这面镜子,不仅没有照出孩子的价值,还照出了父母的阴影,父母把自己的阴影投射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

养育孩子不是简单地把孩子养大,而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感觉到声音、腔调、味道,进而慢慢地听得懂、看得懂养育着对他的态度和情感,而其中他最应该感受到的就是“我是被需要的,我是被尊重的,我是被爱的。”

爱的过程,就是心智转化的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与父母情感的链接。

在建立这种情感的连接过程中,亲子之间就形成了依恋,成年后,孩子内心就会永远拥有这份满满的满足感、安全感。

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3、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俗话说: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当然也没有人能有完美的内在小孩。

成年后,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认识到了自己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许是和自己的童年创伤有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a、原谅自己。

在一些写原生家庭的危害的文章下面,我经常看到很多网友愤怒的留言,洋洋洒洒地控诉着父母对他们的伤害,可是这些伤痛不会因为你的愤怒和痛恨消失,相反,还会因此更加痛苦。

恨一个人很容易,但原谅一个人却很难。如果,在你的童年,父母真的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我们可以不那么快地原谅父母,但我们一定要原谅自己。

人在成年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有了知识和理智,我们可以相对客观地评价过去的事情,也会明白很多事其实并不全是父母的错,而是时代带给人的枷锁,是传统旧习的错。

我们可以与父母分开住,可以过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好好爱自己,并在内心时常对自己说:我是值得的。

b.主动建立一种滋养关系。

如果遇到合适的契机,我们也可以主动去建立一种滋养关系。爱与被爱都是一种治愈的关系,在心甘情愿的付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从对方爱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自信,体会到更多心灵的满足。

除了爱情,和谐的友情、同事之间的感情,也同样可以抚慰身心。但前提是,这段关系一定是在一种平等的状态,是相互给予,相互关爱的状态,只有这样的感情,才是健康的、长久的感情。

这一生我们过得的幸与不幸,原来都取决于“它”

C、提升自己。

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我们会渐渐走向一种大彻大悟的心理状态。

让自己达到这种大悟的快乐,其一要有一定的年龄、其二要有一定的阅历、其三要有一定的见识。

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跟有趣的人交谈,你的内心就会更宽广,就会产生一种更大的自我认同。不将注意力锁定在生活中的凡人琐事、油盐酱茶上面,你的快乐也就会纯粹很多。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自我认同在哪个级别,取决于你的眼界和见识在那个级别。或许,经历过沧海桑田,才懂得人之无奈,内心有了更大的世界,内心的伤痛就变得无关痛痒了吧。

如果你的内心也住着一个小孩,他没有那么快乐,他没有那么轻松,或许这本书能帮你找到答案,能帮你疗愈内心,让明天的日子过得更加舒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7926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