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商震:说汉

散文 | 商震:说汉

散文 |商震:说汉

说汉

文丨商震

王垕之冤

有一句经验性的民间俗语叫:哪个庙里没有冤死鬼。可以这样说:冤情、冤枉事儿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冤”,这个字很好玩儿,这个字被造出来时,并不是针对人的,或者造字的人太善良地认为,人怎么可能有冤呢?词解:冤,是会意字,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覆盖处。“兔”意为向上跳。“冖”与“兔”联合起来表示不断向上跳,却顶不起覆盖物。本义:被覆盖物罩住。引申义:内心不平。《说文解字》:“冤,屈也。从兔从冖,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由此可知,“冤”字和兔子有关,或者是因为兔子比较弱小,容易被覆盖,不得走,难免受冤。但是,人呢?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和兔子也没什么差异吧。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冤情剧或者叫悲剧,太多了。莎士比亚因写有四大悲剧,才成为世界级的莎士比亚;关汉卿写过很多剧,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窦娥冤》。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关于悲剧的力量,我就不在这里多絮叨了。我要说的是,所有的悲剧都隐藏着一段冤情。有些是明着冤,有些是暗地里冤。

我现在要讲一个天下第一冤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曹操打袁术,粮食不多了,只够维持大军吃三天,可是正在运送的粮草要十天后才能到。曹操就告诉粮食仓库保管员,把原来的大斛换成小斛分粮,仓库保管员说:战士们会有意见的,闹起事来怎么办?曹操说:我自有安排,你去做吧。几天后战士们怨声载道,怒声四起。曹操把仓库保管员找来说:我和你借一样东西,你不要推辞。仓库保管员说:丞相您跟我能借什么啊?曹操:你的人头。保管员:我无罪啊!曹操:我知道你没有罪,但是只有用你的人头,才能平复军中的怨声,你的家人我会好好养着。就这样,曹操一挥手,仓库保管员被推出大帐,当众斩首了。并把人头高挂示众。然后曹操指着这颗人头对战士们说:这小子贪腐,克扣军粮,让你们挨饿了!我现在把他斩了,你们再忍两天,军粮马上到,等打败了袁术,我让你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军士们登时山呼万岁!这个保管员够不够冤?够不够天下第一冤?

散文 |商震:说汉

这个仓库保管员姓甚名谁?正史上没有。《三国志》裴松之注解部分,提到这事时这样写道:“(魏太祖)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三国志》里没有这位冤主的姓名,《三国演义》里有,叫王垕。

说一下大斛与小斛。大斛是一斛十斗,小斛是一斛五斗。也就是曹操让王垕把军粮减了一半。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这样描述: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显然,王垕这个名字是罗贯中给安排的,为了把故事讲得逼真、具体而已。我们也姑且认可王垕这个名字吧。曹操杀王垕,我们觉得曹操太缺德了,怎么可以这么坏?而曹操却为能这样用一颗王垕的人头,平息三军情绪还激发了军队的斗志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一定是自言自语地说:吾之妙计也!说到此处,我们对比一下,人与兔子何异?

曹操奸诈、多疑,一生冤杀许多人。杀名医华佗,开始是觉得华佗提出给他开颅是要害他,是要替关羽报仇,后来知道华佗不是害他,但他也要杀华佗,理由是华佗不想给我曹操看病,也不能让华佗给别人看病。还有他夜里假借梦游杀侍卫,也很让我不齿。曹操虽然霸道,但他知道自己干了太多的坏事,尤其怕众人说他篡汉,所以心虚,总觉得有人会暗杀他。(他曾暗杀董卓未遂。)为了防范别人对他的暗算,他曾对卫士们说:吾有梦里杀人之习,尔等勿在吾睡觉时近我。他要求他的亲兵护卫们在他睡着时,千万不要靠近他,否则有可能会被他杀死。有一次曹操睡着了(或者是假装睡着了,故意蹬被子落地),他的被子落到了地上,一贴身卫士慌忙跑去帮曹操盖上。突然曹操一跃而起,拔剑猛击过去,该卫士当即毙命。曹操又倒回床上去呼呼大睡。等他醒来时,看见该卫士的尸体,曹操假装感到非常惊讶。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其他卫士告诉他,在夜里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杀了这个卫士的实情。曹操看着这个卫士的尸体失声痛哭(哭得和真的一样),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说过不要在夜里靠近我嘛,怎么不听话呢!然后下令厚葬了这名卫士。

这个卫士有多冤!但是,曹操早就下定决心,要在夜里用这样的方式杀一个卫士,以警戒他人。还好,这个被冤杀的卫士,用一条命换来了几声曹操的假哭,如果是一只兔子,连假哭都换不来。

假哭,假笑,都是奸诈之人的看家本领。

那个仓库保管员冤死之后,罗贯中觉得,怎么也要留个姓名吧,不然后世骂曹操时,都说不出被冤杀之人的姓名,好像就不太真实了,于是就给这个仓库保管员取名王垕。

垕,同“厚”。忠厚,仁厚,宽厚。历史上被冤者,大多忠厚、仁厚、宽厚。

说一千道一万,王垕仅是封建社会里,被当作兔子一样任意杀戮的千万分之一而已。

麋芳之叛

关云长这个人,孤傲,高冷,蛮横地自信,虽有些文韬武略,可也不算成功人士。但是,历朝历代,从皇上到百姓都喜欢他,封他为神,封他为帝。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庙宇,可以和儒、释、道相媲美、比数量的,就是关帝庙、关圣庙。各个时期兴建的关帝庙在全国各地都有,甚至东南亚、欧洲、非洲都有。何也?盖因其忠义。“忠义”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有史以来,够得上忠义的人真是凤毛麟角。所以,各朝各代都希望本朝出几个忠义之士,为本朝名标青史。于是,为关云长建庙,封他为帝,让大家去朝拜、去学习。据说,各地的关帝庙香火都很旺。蓬莱关帝庙有一副对联,我录在此处,可见一斑:汉封侯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大家都知道关云长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一个小偏将马忠用绊马索绊倒,最后被孙权所杀。民间都说关云长是“大意失荆州”。好吧!我也承认关二爷是大意了。可是,大意在哪儿呢?不是军事部署大意了,是用人大意了。或者说,是关二爷的内部人将荆州奉送给了孙权。吕蒙乔装打扮,白衣渡江,偷袭烽火台,但并未得到荆州。当留守荆州的二位大将傅士仁与麋芳投降,吕蒙才不费一兵一卒将荆州拿下。或者说,傅士仁与麋芳的投降,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被擒与死。

在史料上,关于傅士仁这个人基本没有记载,因投降孙吴献荆州才有几笔。《三国志》中陈寿在其他人的传记后补了一笔:“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伏笔是“与羽有隙”。其他史料说,关羽瞧不起他。傅士仁在关羽手下被轻视,有逆反情绪是正常的。可是,另一位投降的麋芳就不一样了。麋芳是刘备的二舅哥,跟着刘备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几十年,尽管关羽也瞧不起麋芳,但麋芳于公于私都没有理由投降。

假设麋芳坚守不降,关羽返回,还有生机,甚至可能还有对吕蒙的反击。但是,麋芳降了,关羽无处可去,才栖身弹丸之地麦城,才在从麦城仓皇逃奔成都的路上被擒。咱们不谈假设,谈谈麋芳为什么会不动一兵一卒地投降。

麋芳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所谓大户人家,就是在政界、商界、军界甚至匪界都能吃得开。和平时经商,战乱时从军,这是规律。青少年时期,麋芳就跟着他大哥麋竺追随刘备。这哥儿俩还做主,把唯一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刘备到四川前,一直是起起伏伏,麋芳也不离不弃地跟随。直至刘备筚路蓝缕地做了汉中王,麋芳也在荆州做了南郡太守。按说,麋芳对刘备的忠诚度绝不该比关羽差。刘备把麋芳安排在南郡与关羽一同守荆州,有把他当作家属让他在荆州监军监政的用意,对麋芳的信任应该和对关羽是一样的。尽管关羽看不上麋芳,也绝不会对麋芳动粗动刀枪。(刘备的舅哥,关羽会忍气吞声地尊重的。)但是,刘备忽略了一个问题,麋芳虽然跟着他的大军东奔西跑(其实是跟着他哥哥麋竺),可从来没有独当一面过,更没有两军阵前厮杀或带兵攻城略地的经历。麋芳一直是行政系统的小官,当面对城下的东吴大军时,一下晕了头。守怎么守?打怎么打?搞不好要掉脑袋的!是的,打仗是要掉脑袋的。可是,已经人到中年的麋芳刚开始享受生活,怎么能掉脑袋呀?在想保命的时候,他就忘了要保节尽忠。

散文 |商震:说汉

忠义在很多人心里并不是值钱的东西,平日里拿来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讨讨上级的欢喜还行,真到了关键时刻要舍生忘死地尽忠,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道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啊!人的一生确实只有两件大事,生与死。高于这两件大事的,就是精神的高贵。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麋芳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肉体的生,也选择了精神的死。

陈寿在《三国志·麋竺传》中顺带评价了一下麋芳:“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私好携贰”?自私且为人处世都携有二心。这种人怎么能做到仁义礼智信?陈寿把关羽的失败与被杀完全归罪于麋芳。关于麋芳的投降,千年来有过许多讨论。有人说,麋芳手里还有于禁的三万降兵,用他们打孙吴,根本不用动员就是生力军,为什么要降?还有人说,南郡城里的军队守城三天肯定没问题,那时关羽就回来了,为什么要降?我理解这些说法是,痛心于关羽被杀。更令人痛心的是,被刘备信任的麋芳竟能顺利投降!不是人心难测,是一些“私好携贰”的人,专门利用被信任而“私好”。

有人猜度,麋芳是想诈降,等着刘备过来或打或谈时,他再回来,先保住性命。可没想到,孙权把关羽杀了,麋芳就回不来了。这种可能是有的,麋芳这种“携贰”的人,是不会在意名节的。

麋芳投降了孙吴,屡遭讥讽、羞辱。偷袭荆州时,东吴的军前参谋虞翻,回到东吴就当众讥讽麋芳:“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虞翻还有几次羞辱麋芳的话都挺狠,但是,麋芳顽强地活下去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投降变节的人最终是“姥姥不亲,奶奶不爱”的。麋芳在东吴坚定地活着,他哥哥麋竺在成都却因他的投降羞愧而死。

两军交兵,投降的事儿经常发生。但是,像麋芳这种被无限信任的人投降,又造成这么严重后果的,不多。更重要的是,麋芳的贪生怕死,与关云长在曹营时拒绝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千里走单骑寻兄相比,反差太大了。

从古到今,“私好携贰”的人很多,也防不胜防,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别轻易地信任人。

现在,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关帝庙的香火很旺了?人们都在祈盼多一些忠义之士,少一些心怀鬼胎的奸佞。亳州关帝庙内,原来有一戏台,廊柱上有一副对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班面目演尽忠奸情。

行文至此,窗外飘起了己亥年的第一场雪。罢了,出门看雪去。

马忠之索

经常看到一些鸡汤,也可以称作励志的文章,说成功属于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这种话当然正确,因为已经是常识了。但是,并不是所有准备了的都能成功,也就是说积极准备的结果难说是什么。而且,就是为了成功才去处心积虑地准备,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目的性太强,失败的概率就大。准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机会。其实,成功是属于那些能抓住机会的人。我说的这些话是常识,更是废话。

汉末三国时,有个无名小辈抓住了一次机会,做了一件撼动历史的事儿,成就了自己的青史留名,那就是活捉了威震三国的关羽关云长。这个人叫马忠。

马忠,仅是东吴并不耀眼的将领潘璋部下的低级军官,捉到关羽之前没有任何个人资料在史册上记载。哪年生?哪儿的人?怎么当的兵?有过什么战绩?皆是空白。如果他没活捉关羽,可能在东吴的史册上都不会有记载。可是,他抓到了关羽,就进入了正史以及野史。他能活捉关羽,就是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一次机会。他捉到关羽后,向星空高呼:天赐我建功也。

散文 |商震:说汉

关于马忠捉到关羽之前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三国志》上有,《三国演义》渲染得也很充分。我想说的是,马忠活捉关羽的具体可能。其一,关羽被绊倒之前,先后与东吴七员大将厮杀(孙权为夺取荆州派出了最强的军事阵容),俱是三五回合便把东吴的大将击溃。但是,从麦城带出来的二百战士经过几场拼杀,仅剩十余人。关羽与赤兔马都有点儿精疲力竭。其二,关羽被东吴军队多次围堵,不得已“望临沮小路而走”。关羽在前,关平断后。当然,把关羽围堵到这条小路上,是吕蒙设计好的。其三,关羽从麦城突围前,把贴身侍卫周仓留在了麦城(周仓在关羽身旁马忠真未必能得手)。其四,那时的赤兔马已经是一匹耄耋之年的老马,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可能都不如普通的战马(下面我要说说马)。综上四条,缺其一,马忠都很难有活捉关羽的机会。

关于战马,科学的解释是:马的寿命一般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而赤兔马被马忠绊倒时,已经是三十岁开外了。公元189年,董卓把赤兔马送给吕布,吕布骑上就能作战,那时赤兔马应该在五岁左右。关羽被捉是公元219年,如此一算,赤兔马被绊倒时已经是三十五岁左右了,是接近科学计算的马的寿命终点的年岁。所以,赤兔马在遇到“长钩套索”时没有了威风,一绊就倒。于是,关羽被活捉。值得肯定的是,关羽从马上摔下以后,是马忠一个饿虎扑食的动作将关羽压在身下,士兵们才拿着绳索把关羽绑缚结实。估计,那时赤兔马和关羽都已经疲惫不堪,连招架之力都没有了。

科学数据似乎有很强的真理性,但是,冥冥之中的、不可捉摸的命运与定数也在不断地挑战真理。我是个唯物主义者,有关科学无法解释的、带有玄秘的、有悖于科学的事例,就不多说了,接着说关羽和马忠。关羽的惨败,表面上是曹魏与孙吴联合、前后夹击所致,其实内在的因素是关羽刚愎自用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啊。《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描述:当诸葛亮把荆州的印信交给关羽时,关羽说出了“死”字。一个“死”字,让诸葛亮深感不祥。诸葛亮活着时就是半仙之体,而关羽是死后才被封成神的。也许这一个“死”字,道破了关羽在荆州的定数。(写到此处,我的身体也一阵阵发冷。“死”是一个不可轻易出口的字。)

关于马忠活捉关羽,看到一些野论者的雄文,说马忠是三国时期第一武将。一是擒关羽;二是一箭射伤黄忠,最后导致黄忠死亡;三是大战关兴和张苞未败;等等。好像马忠的武功在三国里不排第一也是前三名。这些朋友说得有理有据、有模有样,这实在是三国迷们的异想和猜度。史载,老将黄忠因衰老而病逝于成都,根本没受过箭伤。而马忠与关兴、张苞作战,在《三国演义》里确实有描写,但那是罗贯中为了让马忠的形象再完整一些,也是为了把故事引向深入。即使罗贯中把马忠又请出场来作战,马忠也没胜过无论关兴还是张苞一个回合。《三国演义》中,马忠的结局是被降将傅士仁和麋芳所杀,他们将其头颅献给了刘备。这是小说的情节需要,不是历史的真相。古人打仗是将对将、兵对兵,要讲究门当户对。以马忠的级别他根本没资格与黄忠、关兴、张苞单独对阵。

马忠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孙权杀掉关羽的同时,此后再无出场记录。“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我觉得,与其说是马忠出场,莫如说这是交代赤兔马的结局。老马识途,好马认主。赤兔马到了马忠手里,就绝食自杀了。赤兔马死后,马忠也在史册上无影无踪了。

写到这里,我还是要赞扬马忠(尽管为关羽惋惜)。人啊,把握住一次好机会就够了!

…………

作者简介

商震,诗人、作家。出版诗集《半张脸》、随笔集《三余堂散记》等各类作品集十余部。有作品被译介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现居北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756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