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西沙自卫反击战——不应忘却的纪念

西沙自卫反击战——不应忘却的纪念

西沙自卫反击战——不应忘却的纪念

西沙自卫反击战——不应忘却的纪念

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九日,农历虎年来临前夕,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海域,中国海军南海舰队面对入侵我国领海、领土的南越海军展开了“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以四艘小舰艇的绝对劣势,在敢打必胜,英勇无畏精神的鼓舞下,通过运用正确的战术原则,完胜南越海军四艘驱逐舰,取得了一八四零年甲午海战以来我国在对外海战中的第一个胜利。

南海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国家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相当一部分岛屿从19世纪起便先后被在东南亚殖民的法国和日本占领。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才派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林遵将军率海军舰队收回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南海海域最大的岛屿,现在被台湾当局占领的“太平岛”就是以当年舰队的旗舰“太平”号命名。

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海军力量比较薄弱,而且反动当局穷兵黩武,将有限的资源用在了内战上,以致包含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在内的部分岛屿仍然被法国和周边国家占据着。1954年奠边府战役后,法国势力被驱离,它们又落入了受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之手。

一九七二年,美国根据《巴黎和约》从越南撤军前,将十余艘大型舰艇移交给了南越海军。面对天降“横财”,南越阮文绍政权颇为膨胀,狂妄地自诩海军力量跻身于世界前十。1973的9月,南越明目张胆地把西沙群岛划入到自己的版图后,不仅派出军舰更加频繁地在西沙永乐岛海域活动,并在岘港集结了登陆部队,欲侵占整个西沙群岛。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了这一蛮横行径,重申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但南越方面却自恃坚船炮利,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丝毫不停止对中国岛礁的侵略行动。1974年1月15日,南越政府派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从事正常捕鱼生产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该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18日,又增派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及护航炮舰10号(“怒涛”号)侵入上述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

面对南越当局的侵略行径,1974年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一面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魏鸣森率领271、274号猎潜艇组成编队,在舰队航空兵掩护下,前往西沙永乐群岛海域为中国渔民护渔、护航,并将海南省军区的四个武装民兵排送到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上去。一面调集扫雷舰389、396号驰援永乐海域,参加护渔护航巡逻,并将猎潜艇281、282号部署于宣德群岛之永兴岛附近,做好随时支援巡逻编队作战的准备。

当时,我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由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只舰队组成。由于防御的重点在北方,所以,拱卫京畿的北海舰队实力最强,配有先进的导弹驱逐舰,用以应对台湾国民党方面的东海舰队次之,而南海舰队所面对的主要是东南亚小国,而且很多还是友好国家,长期以来没有现实的安全压力,所以,实力最弱。派出这样由猎潜艇、扫雷艇组成的编队阵容赴战,实属无奈,但也尽力了。这可能也是南越海军自不量力,敢于挑衅我国的一个原因

双方都在向这片海域尽可能地集聚力量。南越方面的“陈庆瑜”号(4号)驱逐舰于17日抵达这一海域。18日上午,“陈庆瑜”号便和此前即已侵入到这片海域的“李常杰”号一起,再次武力骚扰、威胁中国渔船,所幸中国271编队及时赶到现场,将其驱离现场。同一个上午,由中国海军389和396两艘扫雷舰组成的396编队也与271编队在永乐群岛海域汇合。当晚,南越海军所增派的驱逐舰“陈平重”(5号)号在“怒涛”号(10号)护卫舰的陪同下再次回到这一海域

虽然双方对峙的舰艇的数量为4对4,但南越海军舰艇均属美军在役军舰,在装备质量、火力配置上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敌军有两千吨级以上大舰两艘,1200吨级中型舰只一艘,即使最小的一艘也有650吨。而且,其火力、火控系统也比较强大、先进,不仅有127mm大口径炮,而且已普遍装备火控系统,相比之下,中国这4艘舰艇便显得非常落后。两艘570吨的扫雷舰,两艘320吨的猎潜艇,其总吨位还不及对方的1艘,最大口径火炮不过85mm,而且整个射击过程均为人力操作。双方实力对比之悬殊,显而易见。

19日晨,双方便处于短兵相接之中。中国海军扫雷舰389、396号将南越海军10、16号舰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猎潜艇271、274号进至琛航岛东南海域,与南越4、5号舰对峙,将南越舰艇予以分割。将近8时时分,南越4、5号舰先派出40余人强登琛航、广金两岛,当即被中国守岛民兵在海军舰艇编队的支援下击退。

登岛不成的南越舰队恼羞成怒,转而攻击我海上编队。

10时22分,南越旗舰4号驱逐舰首先打响了第一炮,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这场海战基本上是2对2。中国的271、274号猎潜艇分别攻击敌“4”号和“5”号驱逐舰,396、389号扫雷舰则攻击敌“16”号驱逐舰和“10”号护卫舰。面对这种架势,南越军舰试图拉开距离,以发挥其远程火炮的威力。由于我军舰艇吨位小,火力弱,所以扬长避短,开足马力,紧紧咬住敌舰不放,驶入到敌舰艇火力死角内,发挥我军舰上射速极快的小口径火炮的火力特点进行齐射,集中攻击,展开近战。

激战中,我389号艇受伤,舵机失灵,受到敌人交叉火力攻击,我军战士临危不惧,奋不顾身驾艇冲入敌阵,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被敌人躲开后,双方距离已十分接近,舰上火力均无法发挥作用。我军战士灵活机动,搬出了为驻岛民兵运送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封锁了敌舰甲板和驾驶舱。在海上打“陆战”、“扔手榴弹”,这也算是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观。南越军队船大炮巨,又没有配备陆军装备,面对着眼前的闻所未闻的新战法只能惊慌失措,被动挨打。在及时赶到的281、282号艇增援下,经4个多小时激战,击沉南越10号护航炮舰,击伤驱逐舰4、5、16号。

第二天,我军抓紧时机扩大战果,乘胜收复我被占岛屿。南海舰队调集各型舰艇15艘,载运陆军4个步兵连,于清晨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仅仅经过约四小时的战斗,便一举收复了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座岛屿,全歼了入侵的南越军队。

这次西沙自卫反击战中,我海军南海舰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3艘,毙伤敌军100余人,俘敌48人。但我军也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一艘舰艇几乎沉没,所幸抢滩成功,重伤一艘,轻伤两艘,274艇政委冯松柏等18位烈士在战斗中牺牲,被安葬在西沙琛航岛的最高处。

战事结束后,南越派出6艘军舰从岘港驶向西沙群岛,另派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战,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援助,气势汹汹地准备报复。

对此,我军针锋相对,火速调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支援南海舰队。以往,中国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均绕道太平洋,过巴士海峡,一般不走台湾海峡。而这一次形势紧急,三艘导弹护卫舰根据毛泽东主席“直接通过台湾海峡”的命令,扬长通过海峡,及时赶到战场,对南越当局进行了有力的震慑。南越当局不得不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将舰队调离了西沙海域。至此,西沙自卫反击战以我军的完胜告终。

西沙自卫反击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开展的,从本质上讲,是大国博弈的副产品。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尖锐对立,横贯越南中部的北纬十七度线成为双方对峙的“锋线”,北边是受到苏、中两国支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南边的是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越南共和国(简称“南越”)。中苏关系破裂后,尤其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以来,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给中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在美苏的冷战中,到六十年代末,苏联战略力量已与美国趋平,并总体处于进攻态势,美国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北极熊”,为了从越战的泥潭中抽身,美国不得不考虑联合中国共同遏制苏联。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尼克松以过人的战略胆识,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大国之间的博弈,直接导致了西沙自卫反击战的进行。西沙的收复正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必然产物。

1972年,美国终于决定根据《巴黎和约》从越南撤军。但是,美军撤走后的力量真空由谁来填充?美国显然不愿简单地撤军。没有了美国的支持,越南的统一只在须臾之间,南越所拥有的一切都会落入北越之手,变相地便落入了苏联势力范围。美国当然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它希望让已与苏联分道扬镳,与自己关系正在缓和的另一个大国中国发挥作用,这对它自己有利。而对中国来说,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旦落入现在尚属友好国家的北越之囊,问题会更复杂,索回的难度会更大,而且会有不利的政治风险。所以,中美双方都希望利用越南全国统一之前的机会布一个好局,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有了上述背景,便有了时间上的紧迫。中国方面一改过去非经过长时间的抗议、忍让,占尽了舆论之利后才“后发制人”,“不打无准备之仗”的风格,似乎没有经过充分准备,便有些匆忙的发起了“西沙自卫反击战”。这从将还在船厂大修中的舰艇直接派往南海;派出四艘总吨位不足对方一艘的小舰艇迎敌;没有提前从各地调集军舰,而是战斗早已打响,都已经取得胜利了,才从东海舰队临时抽调导弹护卫舰增援南海……可以看出战役的紧迫性和突发性。事实上,战事刚刚结束,北越政府便发表声明“感谢中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西沙群岛”——变相地提出了主权申索!第二年,1975年,北越便打败了南越,实现了越南的统一。统一后的越南很快便明确地向我国提出了西沙群岛,以及南海诸多岛屿的主权要求!而越南正是占领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回顾历史,不能不感叹我的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把握大局的能力。

西沙自卫反击战,这场不算大的海战,让中国获得了对整个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控制权,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赢得了未来的主动!其意义历久弥深,与日俱增。对这一段不算遥远的历史,对老一辈人的雄才伟略,丰功伟绩,我们不应该忘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7199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