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宋代苏轼的《望江南·暮春》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39岁,对于成年人来讲,这是一个有压力的年龄。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对于逢九都有一种黯然之感,所谓30而立,四十而不惑,站在39岁的年龄口,退无退路,进一步就是中年。

苏轼34岁那年上书给皇帝抨击王安石的新政,苏轼有傲娇的一面,在你们让我接受处罚之前,我自己先请求调出京城,远离这个斗争窝子。当然他有没有试探皇帝的意思呢?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很快如他所愿,把他调往杭州做通判,不久又调往蝗灾旱灾肆虐的密州。

在密州这个艰苦的地方,苏轼和老百姓一起斗蝗抗旱,倒也十分的充实。但是他还年轻,就在朝堂斗争中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心中多少有不平之气。次年密州工作局面稳定后,他命人修缮了城墙北方的城楼,弟弟苏辙提名”超然”。这座小小的县城就有一座可以眺望北方的高台。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这个“超然”是弟弟安慰勉励他,用《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意思,是让苏轼心情开朗。但实际30多岁的弟弟给30多岁的哥哥送这两个字,明显不是他们能够超然,只是愿望着超然,是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妥协和寄托。30多岁就用超然命名,那不是自然是压抑。如果要起名字,有亭翼然,才符合啊!

但显然这个“超然”二字是时事命运妥协的结果,四平八稳,很多人找不出茬。

但真实的苏轼又不是老朽。以他39岁如此官场华年,去登超然台,怎么也不会是神仙。他压抑他无奈,写出了两首登超然台的名词。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经过半年的施工,超然台以崭新的面貌,有着弟弟大气手气的题名的楼台竣工。此时正是他39岁,密州春暮,寒食节和清明节。站在这地方看着辛苦治理的密州,从一个蝗灾旱灾频发,民不聊生的小县城,变成了人间花海,那种真实的成就感还是让他喜悦。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是风调雨顺的得意。苏轼在这里如同潘安白居易一样因地制宜,种满了经济果树梨花,此时正是梨花飘雪的美丽日子。这句话有他的得意,政绩,欣慰,甚至年轻人的豪气。

此时正是清明,苏轼家乡在四川,但是长年做京官,现在又外放在山东,家肯定回不去。但是这超然台的落成,让他有欢喜,就在这里烹茶作诗,不辜负自己的年华吧。

“诗酒趁年华”写出了心中那种尚有青春的豪迈。

不久之后,他又来到超然亭。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孔子说“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四五人,童子七八人。”说的是春秋时代的上巳节。

苏轼在这首《超然亭春暮》里,没有直接写上巳节,直接化用孔子的句子,却别有一种成熟和笃定的晚春之美。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这个春已老,比春暮两字来得震撼。因为苏轼根本就没有忘记自己的年龄,39岁,这是青春之暮。春天用以祭祀和游玩的春衣并没有做好。这是暗示他无缘和帝京的朋友无拘无束快乐的游春。苏轼不缺春天的衣裳,何以感慨春服未成?这起自论语的典故,实际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我离真正穿着春服游玩的那种开心还远着,我没有那个放下一切的曾点的闲情。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有人说这是眼前景,实际这是他心中景。他说自己春服未成,却转笔写下动人的上巳节的曲水流觞和罗衣歌舞。那是在真正太平之后的光景。实际苏轼正是不满意王安石改革造成的动荡,他才被外放到外地做官。而密州他看到的是灾荒,密州之外呢?天下富庶安定,对于苏轼来讲,他认为遥远得很。他对朝政有着忧患,对自己也有着39岁的焦虑。说是超然亭,一句春服远未成,就泄露了他的心。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微雨过,何处不春耕。”

苏轼是真正亲近土地和农民的。那些游玩都是次要的,对于农民来讲,耕作劳苦却是现实。

百舌无言桃李尽,拓林深处鹁鸪鸣。

这是春深春暮的寂寞。我读出了深深的寂寞。既是田园美景,也是一种无言的寂寞。

是怨恨朝堂上钳制谏官口舌,打击百鸟百花吗。

春色属芜菁。”

春天到了暮春,青色集中在一望无际的蔓菁菜上。这就是最真实的农村,最真实的土地。

但是许多人和我一样,读出到是寂寞。是说他将无可奈何如同芜菁一样沉默在这片土地上,还是说他即将走向人生的中年,有无可奈何的成熟和寂寞?

苏轼说这样的暮春,他的春服未成,是一种理想永远达不到了吧。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这首诗真的可以做各种解读,明丽,积极,沧桑,沉重,寂寞,看你愿意站在什么角度。

39岁的苏轼,没有写”春已暮“,直接说,”春已老,春服几时成“,看过的人,都不会忘怀。

他的这个上巳节并没有太多的快乐飞扬,只是对着满地芜菁的深绿,沉默。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6330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