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提及北宋,后世经常会直接联想起以下关键词:富庶、商业繁荣、科技发达等等。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北宋一朝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科技上,都较前朝有了大幅度提升。即便是令万邦敬仰的唐帝国,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及北宋,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及后者。

然而即便如此,却依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即北宋虽然财政收入较唐帝国明显增多,但是财政状况却比唐帝国更加恶劣,财政赤字程度远超其他封建王朝。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北宋帝国疆域图

官僚机构过于庞大,俸禄开支过大

宋代官僚机构较其他朝代明显过于庞大,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早在宋太祖一朝时,宋廷就曾为了分散权力并使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制约而增设了许多新的行政机构。以军事为例,宋廷将禁军分为两大部分,即殿前司和侍卫司;而这两部分禁军却由三名军事长官统领,即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宋太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避免对禁军的控制权落入个人手中,以此效仿他当年发动陈桥兵变那般颠覆宋帝的统治。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陈桥兵变示意图

不过将禁军兵权一分为三,这还不足以让宋太祖安心。为了进一步削弱武将的权力,他只赋予了三帅统兵权;而调兵权则交付给了枢密院。只有当宋帝的政令同时下达至三帅和枢密院长官枢密使的手中后,禁军才得以调动。

再者,由于宋代的恩萌制度过于宽松,导致官僚队伍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膨胀。讽刺的是,这种制度发展至后期,甚至连刚刚出生的婴儿都可以得到通过恩萌制度进而获得官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足可以展现出宋代中后期的政治局面有多么黑暗,滥用权力的现象比比皆是。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北宋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冗官现象

实际上宋太祖将权力分散的做法并没有错,这也是后世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减少皇权旁落可能性的普遍做法。但是问题在于,宋太祖对分权这个问题太过激进和敏感,以至于为各级长官和各级官职都设立了专门制约其权力的新”岗位”。再加上恩萌制度的泛滥,导致宋廷每年在俸禄支出上就要耗去大量的财政储备。

况且,这种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严重,且会呈惊人的速度扩大。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第一代官员有两个恩萌的名额,那么受恩萌的第二代官员通过恩萌制度则可以使四人加入官僚集团的队伍,第三代官员则一共可以恩萌八人,如此往复。

军队数量过多,严重拖累帝国财政

和其他封建王朝的开国历程相比,通过兵变建立起新政权的赵匡胤总有一点”得国不正”的味道在里面。为了避免新生的政权还没来得及发展就走向毁灭,宋太祖对军事制度进行了重点改革,意图通过强化中央直属的武装力量来达成维护自身施行有效统治的最终目的。

不仅如此,宋太祖强化中央直属军事力量还有其他目的,即吸取周、汉等前代封建王朝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经验,严防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割据自立。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宋帝一直尝试避免安史之乱的再次发生

为此,他大幅度削弱了地方的武装力量,并把军事力量中的精锐大部分集中在中央,以”重内轻外”为军事发展的核心方针。如此,光是每年养兵的费用就足以让宋廷感到头疼,但宋太祖早已预料到军费会成为财政的第一负担。对此,《续资治通鉴·宋纪》中曾经有过相关记载:

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乘间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帝不答。王出,帝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汴渠是宋廷重要的漕运通道

同时,由于宋廷对军队(尤其是禁军)的待遇较前代封建王朝更加优厚,因此宋廷花费在每名士兵身上的军费要较前代更多。从微观的角度看去,多支出的费用似乎并不算太多;但毕竟北宋军队的基数过大,积少成多之后也必然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从表面上看,宋廷扩大军队规模似乎是为了维护宋帝实行封建统治,并避免”陈桥兵变”再度发生。但实际上,宋廷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扩大了军队规模。从北宋军队的兵源来源来看,其中不乏有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大多是失去了生产资料的破产者,成为了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安定因素。为了避免流民的数量增多而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宋廷便选择将其编入军中服役,以此来维护宋帝的统治根基。

宋廷的这种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似乎在推行这一政策时并没有考虑到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是宋廷已经找不到更加有效、便捷地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办法,因此才会出此下策。但不管怎么说,该制度的推行确实在北宋前期起到了不错的积极效果,但其弊病在中后期就开始不断显露出来,并成为拖累帝国财政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宋军甲胄示意图

身陷战争之中,军费开支和战争赔款也拖累了财政

北宋帝国所卷入的战争,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主动角度上的战争、另外一种是被动角度上的战争:即主动挑起的战争和遭到入侵被迫还击的战争。第二种情况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因此主要还是对第一种情况进行探讨。

自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辽)之后,中原王朝就一直再未取得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而宋太祖则一直有意恢复曾经唐帝国的疆域。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黄纯艳教授在《雍熙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文中曾经提到:

宋朝初期的战略目标不仅要统一中原,并且意欲在国际地位上恢复唐朝规模。宋太祖已经启动统一计划,并先后统一了后蜀···等政权,并积极积蓄力量准备解决幽云问题。宋太祖以赋税所余及讨伐诸国所得财富建立封桩库,拟作从辽朝购买或作为收复幽云的费 用···虽然宋太祖的大一统仍是唐朝故土的范围,而非剿灭契丹,但也包含了在国际关系中扭转后晋时期的倒悬之势,重建华夷秩序的理想。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燕云十六州示意图

北宋建立后,曾多次尝试收回燕云十六州,但在面对辽军的强大攻势时都无法达成最终的战略目的。在这些北伐战争中,宋廷必然会在军费支出上耗去巨额的财政预算,帝国财政自然会逐渐吃紧。

不仅如此,几次大规模的北伐也让北宋帝国的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在当时生产力还较为低下的时代,劳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劳动力数量的锐减,一定程度上也对北宋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北宋在对外战争上胜少败多,因此在战争结束后通常还要支付给战胜国战争赔款。虽然这些赔款数额在与宋廷每年的财政总收入相比较时显得太过微不足道,但是这毕竟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所谓积少成多,时间久了战争赔款和每年支付的”岁币”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宋廷的财政。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雍熙北伐又一次加重了宋廷财政的负担

与战争赔款相比,在战争中所消耗的军饷、粮草、后勤保障费用等多方面支出的数额都要小的很多,后者也是快速消耗帝国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北宋每年的税收较唐代有所提升,但不管多么富庶的国家,只要深陷战争之中,即便拥有再雄厚的财政储备也会在短时间内挥霍一空。至少,挥霍至尽的时间要远远小于积攒的时间。

关于这一点,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就可以直接印证。在签订澶渊之盟之前,宋廷早已经对条约内的条款进行了评估。即便每年都要给辽国进贡岁币,但所耗费的费用还不及每年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一。在宋辽签订条约并进入和平状态之后,北宋的财政明显出现了好转的迹象,这也间接延长了北宋的国祚。

富庶的北宋,为何财政屡屡赤字,是什么消耗了帝国的财力?

澶州之战示意图

结语

随着人们对经济学的认知逐渐加深,渐渐意识到将财政故意向赤字方向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问题在于,透支财政收入的同时通常还会搭配其他货币或经济调节政策一同使用,以此来抵消财政赤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财政赤字情况的出现应当是被动的,即非调解经济所使用的手段。当时的北宋尚且没有一套完整的货币调节手段,这也就意味着当财政赤字的情况出现后,宋廷的主动调节能力将会非常低下。再者,这些导致北宋财政逐渐恶化的因素的来源是出自于政治体制和国家政策的缺陷,自然很难调节。

虽然宋廷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尝试着以改革的手段去解决这一现象,但随着东北亚局势的剧烈变动,北宋还是无法在内外压力的冲击下找到一条求生之道。随着金军大举南下,宋廷也只好”认命”,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雍熙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演变》,黄纯艳著

【2】《续资治通鉴·宋纪》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587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