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在《宗教经验种种》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

伟大与渺小是一对相反的存在,伟人因其功绩而流芳百世,而平凡的小人物则是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关键时刻,往往小人物也能够做出令人敬佩的举动,他们也能够因为一个举动、一件事情而被世人所铭记。

在革命时期,一些本领不大的老百姓他们也曾做过感人的事迹,牛牯勃村的陈添裕便是个中代表,他曾用自己的性命去保护毛主席,而当主席想要感谢他时,他却“避而不见”……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且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添裕的人生,看看那段革命岁月中发生过的感人事迹。

一、隐姓埋名的“大人物”,朴实无华的“小人物”

在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的金丰大山上,有一个小山头,名叫“牛牯勃”,山上有一个牛牯勃村。

而陈添裕便是村里人,他于1900年出生,革命如火如荼那会,他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虽没有多大本事,却有一颗爱国心。

在1929年8月21日,身为领袖人物的毛主席因组织安排和身体原因,来到了牛牯扑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与夫人贺子珍乔装打扮,他更是化名“杨子任”,当地的人们也都亲切地称他为“杨先生”。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彼时的陈添裕还是村中的一名赤卫队员,他接到了照顾“杨先生”的任务。尽管不知道“杨先生”是何人,但陈添裕心中明白,组织让他保护的人一定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因此,陈添裕一家人对杨先生夫妇十分热情,并且为了更好地照看先生,陈添裕和村民还为他们在离村子较远的青山窝上搭建起了一座竹子寮棚,让杨先生夫妇安心修养。

因为牛牯勃所在山地又被人们称为“饶丰山”,所以风趣的“杨先生”还将陈添裕等人搭建的竹寮称为“饶丰书房”,可谓是十分雅致了。

每日,陈添裕都会为先生夫妇调养身体,照顾无微不至,如此已经叫人感激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会为“不相熟”的人将自己的性命置之不顾。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二、责任重于性命,可敬可叹的无畏

本想安心养伤,却奈何敌人追得太紧。在9月17日,国军一行人气势汹汹地杀进了牛牯扑村,凭借着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国军很快就占据了上风,力量不足的我军只能退守山上。

彼时我军能够对抗国军的战士们寥寥无几,为了保护“杨先生”,便找来了村里赤卫队的同志们,希望他们能够凭借对山里地形的熟悉带着先生安全撤退到五公里外的雨顶坪村。

整整五公里的山路,对于身体尚且虚弱的“杨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见此的陈添裕便提出了:杨先生,我来背你走吧?

于是,陈添裕背起“杨先生”便拼了命般地往前跑,在一路奔跑的过程中,陈添裕面临的不仅仅是敌人的枪声和追赶,更有着崎岖山路带来的困难。原本狭窄的山路一人通过都不是太容易,何况背着一人,陈添裕为此而累得汗流浃背……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而跑着跑着,就连鞋子都跑掉了,崎岖不平的山石接连磨着陈添裕的脚底,可他似乎没感觉到一点疼似的,依旧奋力前行,只为将“杨先生”安全护送出去。

事实上,在中途的时候,“杨先生”已经感受到陈添裕的费劲,便告诉他:已经安全了,可以将我放下了。可性子谨慎的陈添裕却说什么都不能将先生放下,于是他只顾着向前跑,跑了整整五公里之远,到达了安全的雨顶坪村,他才将先生放下来,大口地喘着气。

背着一个成年男子跑五公里的山路,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但陈添裕却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而当他停下来一会后,人们才看到他脚上参差不齐的伤口,大大小小的口子数都数不清,血也因此而染红了他的脚。期间毛主席和他说过什么,他几乎全都没听到。

为他医治的医生看到亦是十分诧异他竟然能够忍受这般的疼痛,实在令人惊讶。事实上,陈添裕一路上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疼,或许他的心中有更加重要的目标,让他麻木了身体上的伤痛罢了。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如此作为,如此百姓,可以说是让“杨先生”心中震撼不已,他深深地记住了这个救了自己一命的陈添裕,也记住了曾经历生死的牛牯扑村。

三、恩情一生难忘,24年后的“再见”

在逃离危险后的第二天,“杨先生”一行人便要离开当地了,继续投入伟大的事业中去,而在离开之前,“杨先生”做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他向大伙借来了一只笔、一张纸,写了一张3块钱的欠条,这是他给陈添裕的欠条,也是先生人生中第一次打欠条。

彼时的陈添裕受宠若惊,正想要婉拒的时候,却被“杨先生”先把住了手,告诉他:在我们革命胜利后,希望你一定要带着它来找我!

陈添裕也并未将此事当真,先生如此感激他便已经是自己的荣幸了,他便只当是一个纪念罢了。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在革命胜利后,陈添裕自然也知道了当年自己背着的人是如今的领袖,他又是惊喜又是荣幸,见证了一段历史,心中亦是自豪,他却也没有将这张欠条拿出来过,或是炫耀过自己与主席的过往。

但对于主席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帮助过他的人如何能忘,尽管过去了20多年,但他依旧挂念着陈添裕和牛牯扑的村民们。

因此,在1953年的国庆典礼前,主席特意邀请了陈添裕到北京来观礼。突然接到专电的陈添裕可以说是喜出望外,见主席如今还记着他的一份情,他亦是十分怀念故人。可不巧的是,妻子刚好怀孕了,他实在不能离开左右。

最后,思前想后,陈添裕便将这个机会给了堂弟陈奎裕,一来是不愿意主席邀请落空,二来也是想让弟弟有机会看看国家盛典。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二十几年未见,本已经物是人非了,但主席一见到拿着陈添裕请帖的陈奎裕,却是一眼认出来了,并笑着说:“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尽管相处不久,但主席却始终记得背着他跑了五公里山路的陈添裕。当然,没见到故人虽有遗憾,但主席也向前来的陈奎裕等人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与想念:我不会忘记你们,国家也不会忘记你们。

小结:

纵观陈添裕的人生,很多人或许会感叹一句: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了不起。不可否认,他的人生中并没有太起眼的地方,也没有建功立业,也没有飞黄腾达,可他的勇气与担当却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在彼时,他又何曾知道面前的人会是未来的国家领袖呢?又何曾能够想到自己会成为领袖的救命恩人呢?当时的陈添裕是如何都不能想到的,他所做的不过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也是他的心善,才有了这感人的救命之恩,这就是陈添裕的担当,可敬可叹!

1953年主席邀救命恩人陈添裕,见到人: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革命时期亦是出现了不少如陈添裕这般的普通百姓,他们也为国家的崛起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正如主席所说的“国家会永远记住他们”,小人物的付出也会被社会和人民看见。保持自己内心的善良,承担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足矣!

参考资料:《宗教经验种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4374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