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文/潘彩霞

一个出身于四川达县的农民家庭,一个是宁波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的掌上明珠,如果没有战争,张爱萍李又兰,这原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

然而,命运让他们相遇了,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与李又兰

01

抗日路上,“冤家路窄”

1938年,武汉。在“八路军办事处”,一群青年学生叽叽喳喳兴奋不已:“我们要去延安,我们要见周副部长!”

这其中,就有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的女儿李又兰。

虽出身富贵之家,但受父亲影响,李又兰已经多次参与过抗日救亡活动。走出豪华舒适的闺阁,她在父亲出资兴建的医院里,宣传抗日,救护伤员。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李又兰父亲李善祥

抗战全面爆发后,受父亲鼓励,李又兰决心走上抗日第一线。带着父亲给的十块大洋,她和爱国青年一起,来到武汉。

其时,周恩来正在武汉领导长江局,负责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

考虑到周恩来工作太忙,值班参谋张爱萍出面挡了驾。

可是不管他怎样解释,学生们仍旧不依不饶。直等到深夜,周恩来终于在百忙之中接见了他们。

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去延安很难,在周恩来介绍下,李又兰一行去了南昌新四军办事处。

到南昌后,她脱下旗袍,换上军装,活跃在战地服务团,富家千金逐渐成长为英气逼人的女战士。

因长相俏丽,被称为“军中一枝花”。

后来,李又兰又参加了军部举办的速记训练班,不论字迹,还是文采,均出类拔萃,是大家公认的军中女才子。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李又兰

才貌双全,爱慕者众。一次参加新四军大会时,副军长项英对李又兰一见倾心。在他苦苦追求下,1941年,他们结为革命伴侣。

不幸的是,新婚两个月后,皖南事变爆发,项英被叛徒杀害。

这年,李又兰只有22岁。把悲痛化为力量,她全身心投入到抗日工作中。

1942年初,华中局在苏北阜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因速记出色,李又兰被抽调过去,负责会议记录。

会上,刘少奇提议,请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介绍作战经验。

张爱萍曾任新四军九旅旅长,他临危受命,以智慧和勇敢开辟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民间,到处流传着他“头戴斗笠,神出鬼没,打得日伪魂飞魄散”的故事。

没有讲稿,即兴发挥,张爱萍成竹在胸,讲话既实事求是,又引人入胜。李又兰一边记录,一边大为敬佩。

那时,她尚不知道,张爱萍不仅才华横溢,是有名的“马背诗人”,而且还是出色的摄影师,经常用诗歌和照片鼓舞军民士气。

她更没有认出,眼前这个神话般的人物,就是四年前阻拦他们见周恩来的那个值班参谋。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1938年,张爱萍在亳州

连夜整理好发言稿,第二天一早,李又兰请张爱萍过目。

这份文稿,书写工整,字迹娟秀,既突出重点,又颇具文采,哪怕是一些漫无边际的话,也整理得逻辑严密。

张爱萍忍不住抬起头来,细细打量。面前的姑娘,身材高挑,气质出众,他不禁动心了。

几天后,他们又共同参加了一次会议。会后,李又兰发现,自己的枣红色手套突然不见了。来不及寻找,她匆匆回到宿舍整理记录。

第二天,张爱萍来敲门了,他手上拿的,正是她的手套。对这“拙劣的把戏”,两人心照不宣。

以学习速记为由,张爱萍来得更勤了。交谈多起来,这才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有过一面之缘,真是“冤家路窄”,越聊越投机。

看似不经意地,张爱萍聊起了他的两次婚姻,第一次,是父母为拴住他而包办的婚姻,随着他的离开自动解除;

第二次,是与皖东北特委书记杨纯的短暂结合,种种原因,一年后就分开了。

他的文韬武略,坦荡直爽,李又兰当然欣赏;他的心思,她也心知肚明。然而,项英遗孀的身份,让她的内心充满矛盾。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与李又兰

02

战场结伴,同难同甘

转眼,半个多月的会议结束了,他们将各自归队。张爱萍回三师,李又兰到党校学习。

分别时,张爱萍依依不舍,他送给李又兰一把带鞘的不锈钢匕首,还有一个精致的小指环。

李又兰回赠他的,则是一份抄写工整的刘少奇的会议报告《战略与策略》,和一个是黑色封皮的记录夹。

一切尽在不言中。

可是,李又兰的担心并不多余。世俗的目光紧盯着她,有人甚至严厉警告:“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要注意影响!”

得知张爱萍写给自己的信都被领导扣下时,李又兰据理力争:“谁的人我也不是,我只是我自己!”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张爱萍,更是对闲言碎语毫不在乎。相距不过几十里,他经常骑着马来看望李又兰,用随身带着的相机,一次次将她的美丽定格。

在一张溪边戏水的照片上,张爱萍深情题写:“春阳灿,暖风清,褥芳茵,戏水涟漪轻荡漾,镜中人。潺潺溪流净澈,青山绿水含情,凝冰心。”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镜头下的李又兰

1942年夏天,一场骤雨冲塌了李又兰的屋子,正在屋檐下一筹莫展时,忽见一匹枣红马疾驰而来。

来人正是张爱萍。身上的军装已经湿透,但他无暇顾及,脸上的紧张让李又兰顿感温暖。

一个富家女儿,放弃优渥的生活,不惧艰险走上革命道路,望着她,张爱萍既怜又爱。并排站在屋檐下,一句话脱口而出:“又兰,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要嫁给你,总不至于是今天吧?”李又兰嗔怪道。不知不觉,她已经爱上他,可是,真要迈出这一步,她还是心存顾虑。

没想到,像变戏法一样,张爱萍掏出一张纸,那是一份结婚申请,上面,陈毅军长的签名赫然在目。

1942年8月8日,在一间茅草房里,张爱萍和李又兰结为伴侣。皓月当空,张爱萍有感而发,写下《诉衷情•佳期》:

“身披彩霞跨轻鞍,快马再扬鞭,人约黄昏时候,绿水小河湾。

天轮镜,柳梢巅,照寸丹。

战场结伴,相见恨晚,同难同甘。”

那一晚,在陈毅送的派克钢笔上,李又兰用针刻了一个“萍”字。

这一年,张爱萍32岁,李又兰23岁。

婚后不久,日军开始对三师所在的盐阜区进行扫荡,军部、师部都撤走了,张爱萍全权领导反扫荡。

李又兰已经怀孕,为了不拖累张爱萍,战火中,她独自辗转隐藏。飞机不断轰炸,在扫荡区,她整整走了三天,终于找到部队。

在组织派人护送下,几经劫难,李又兰回到宁波小港老家,儿子张翔顺利降生。

牵挂着战场上的丈夫,8个月后,她把儿子留给母亲,毅然踏上归途。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1944年,李又兰临行前与儿子合影

不料,这一路,惊涛骇浪,九死一生。坐着小木船,行在水路上,躲过了日寇的盘查,却迎来了飓风。桅杆被吹断了,小船只能靠人力艰难行进。

时间一天天过去,船上的食物和淡水越来越少,仅有的一点生地瓜,也都让给了船老大。头顶骄阳酷暑,饿得几近虚脱。

从浙东到苏北,不算远的路程,足足漂泊了6个月。

多年后,忆起到苏北吃的第一顿清水面条,李又兰说:“饿疯了,吃得那个香啊,吃了一大锅都不觉得饱!”

夫妻终于相见时,看着又黑又瘦的的妻子,张爱萍忍不住掉了眼泪。

回到丈夫身边,李又兰承担起照顾张爱萍的责任。一次洗衣服时,在他的贴身口袋里,她发现了一个小本子,扉页上写着:

“请捡到本子的朋友,通知我的爱妻李又兰,地址:宁波小港大碶头李善祥家;通知我的父亲张体元,地址: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口村。”

他已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她也下定决心,要用生命守护他的人生。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夫妇

03

何惧艰险,赤手相牵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发动了内战。

1945年10月,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在津浦铁路前线指挥战斗时,不幸头部受伤。组织安排他赴东北治疗,李又兰负责护送。

从苏北到胶东,再从烟台到大连,既有羊肠九曲,又有河流羁绊,还有国民党军队层层把守,其艰难可想而知。

更难的是,还要带着不满周岁的小儿子。

一路上抱着孩子,李又兰日夜守在张爱萍的担架前。实在困极了,就在老乡的长板凳上躺一会儿。

为了防止幼小的儿子因乱爬磕着碰着,她就用绑腿带,一头系着儿子的脚,一头系在凳腿上。此情此景,令张爱萍既心疼,又内疚。

克服万般艰险,终于抵达后方医院。短暂的温馨后,张爱萍赴苏联养伤,李又兰的照片就带在身上,此生,他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镜头下的李又兰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毛泽东任命张爱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为了筹建人民海军,张爱萍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又亲自指挥战斗,收复了东南沿海诸多岛屿,为祖国建设再创丰功伟绩。

谁料,随后的动乱时期,夫妇都遭到迫害。1967年,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只穿了一件单衣,就被蒙着眼带走了,从此杳无音讯。

在监狱里,张爱萍回首往事,痛感此生最对不起的,就是李又兰。含着愧疚,他在纸上书写:“又兰,是我耽误了你,如果我还能活着出去的话……”

而那时的李又兰,面对专案组威逼利诱,要她和丈夫划清界限,她始终态度坚决:“人都被你们弄走了,还有什么划清不划清的?不管怎样,我不会跟他离婚的!”

就这样煎熬着,一晃四年过去了。那个深秋,张爱萍突然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几件新衣服。

那是终于打听到他的消息后,李又兰赶了几个昼夜缝制出来的。

睹物思人,心潮难平。在报纸空白处,张爱萍含泪写下《得寒衣》:

“独处得寒衣,老泪频滴,亲人晰晰在眼里。

千针万线补心底,惟有知己。

抱病度难期,岁月艰巨,更兼苦苦育儿女。

骨肉安危无消息。何时解谜!”

为了营救重病的张爱萍,李又兰开始多方奔走。1972年3月,周恩来批示:“同意李又兰见面。如须治疗可送阜外医院。”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将军

阔别五年后,患难夫妻终于重逢。多年受凌辱,张爱萍脸色蜡黄,左腿致残,破旧军衣在身上晃荡着,棉鞋露出了棉花。

李又兰的心在滴血,她继续写信上访。在周恩来关心下,张爱萍终于转入医院治疗。

爱驱走了寒冷。1974年,张爱萍为爱妻写下《咏四季兰》:

“自闲在幽谷,祈降尘世中。

剑叶碧簪素蕊洁,冰肌玉心融。

清香染满堂,淡雅风雍容。

虽是岁寒霜雪夜,芬芳胜春浓。”

刚强又美丽,她就是他心中的四季兰。

动乱结束后,张爱萍复出。李又兰和丈夫一起,参与了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枚水下固体潜射导弹、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试验工作。

暮年重上征途,他们再次携手作战,共享灿烂。

闲时,李又兰开始整理张爱萍的诗词、照片、文稿,其中有一些,是当年藏在屋顶瓦片下,才得以幸存的。

正是她的精心整理,才有了后来的《纪事篇》《神剑之歌》《江淮敌后烽火》等著作的出版。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纪事篇》张爱萍著

同扶相携,晚香满园。每年的8月8日,他们都会相依相伴,共忆当年。

1992年,金婚庆典上,一副对联道尽今生:

“风风雨雨生死与共神州五十春秋,

洋洋洒洒形影相随玉成百年姻缘。”

2003年,93岁的张爱萍病逝。不可思议的是,9年后,李又兰也选择93岁追随而去。

时间的暗语,透露着爱情的真谛。正如小儿子张胜所说:

“他们是一对互补型夫妻。父亲刚烈,伟岸如山;妈妈细腻,柔情似水。父亲是为了事业忘身忘家的英雄,母亲则是甘愿为丈夫,为丈夫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女人。”

八宝山内,月高悬,夜不眠。爱的故事,还在继续。

李又兰:新婚2月成项英遗孀,冲破阻力再嫁张爱萍,相守61年

张爱萍夫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406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