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我国文化繁荣兴盛,文脉源远流长,那些文人墨客多如浩瀚奔腾的江涛,灿若闪亮耀眼的星辰。就家族而言,有三班:班固、班昭、班超;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就个人而言,上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中有李白、杜甫、欧阳修,下有关汉卿、曹雪芹、鲁迅。然而,你会发现这些都是男的,倘若要评中国历代最著名的女文人、星空上最耀眼的那颗女明星,则非李清照莫属。

东南大学教授、古典诗词研究专家王步高曾在《探寻词苑的艺术与人生》一书中说:

“1979年,中央曾经公布我国的‘十大作家’,从屈原开始到曹雪芹为止,十个作家,当中只有一个女的是李清照。甚至有许多非常有名的作家都不能进入‘十大作家’之列,但是李清照却进入了。”

可见李清照的人气之旺,声望之高。

其实,李清照留下的作品并不多,李清照的词现在可靠的,一般认为只有47首,全部只有3052个字。一个诗人仅凭3000多个字,就成为了我们这个有信史以来的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十大作家”之列,真是殊为难得,尤其可贵。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也因此,凡是中国人,都会几句李清照的诗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曾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很多诗情画意的日子,让我们对千年前的这位才女钦佩有加,而又感动莫名。

那么,有着怎样细密敏感的心思,有着怎样的智慧才情,有着怎样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才能写出如此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诗词呢?

一、使人断肠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存世词不多,前面说了,49首。看过很多李清照的诗词选本,也有很多宋词合集,发现即使只选李清照的词仅四五首的,都无一例外都选了《凤凰台上忆吹箫》。可见,这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表达她感情生活最真实和深刻的作品之一。

词曰: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是李清照生活的写照,感情的写照:晨起之后,李清照呆坐,香炉冷了,红被掀了,睡难成眠,起亦无聊,懒得梳洗。丈夫即将远行,作为妻子的李清照茫然惆怅,似乎有千言万语,却欲说还休。最近突然瘦了,不过既非饮酒过量也非病中消瘦。

为什么呢?

欲说还休。

去者决意要去,留之不过徒劳。

仍然,心有不甘。“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透露出“一段新愁”背后深含的心灵密码,与李清照“新来瘦”悄然暗合。

所谓“武陵人”,我们一般会认为是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但“武陵”在诗词、戏曲中却是一个“合典”,既指《桃花源记》的故事,也指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中典故“刘阮入天台”,说的是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迷路后遇见两位仙女,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半年后下山,回家后方知已过七世。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烟锁秦楼”用秦穆公女儿弄玉故事,弄玉喜欢吹箫,后来嫁给了吹箫大师萧史,秦穆公为女儿、女婿筑了个天台,夫妻天天在天台上吹箫,引来了凤凰,将二人接到天上去了。其实,无论“武陵人”,还是“烟锁秦楼”,都有比翼双飞的寓意。但李清照在词中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写自己与丈夫隐居十年,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丈夫无情的别离,将自己孤单地抛弃于“秦楼”之中,不再归来。

“又添一段新愁”,“新愁”的根子,又恰在“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恰在丈夫赵明诚的“也则难留”。

用意是如此之幽,用情是如此之深,堪称千回百转,九曲回肠,真是痛苦之极啊!

二、让人羡煞的才子佳人

历史上有很多门当户对的婚配,但门当户对之下的才子佳人少,你情我愿少,李清照和赵明诚就却不仅是门当户对下的才子佳人加你情我愿,而且有心心相印、天作之合的美好,让人羡煞。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李清照,齐州章丘绣江(今山东济南章丘区明水镇)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逝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享年73岁左右。“人生七十古来稀”,彼时来说,李清照算是高寿了,然而从她仅有的数十首诗词里的情绪来说,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李清照除了青年时期洋溢着欢快幸福之外,中年以后的词,散发出来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痛苦忧怨,苦之根怨之源,其中既有家国,更多的是情爱。

不过,最初的情爱却欣欣然满心欢喜的,因为她和赵明诚是才子佳人的绝配。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一代文宗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子”之一,著《礼记说》《洛阳名园记》等,官至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因为与苏东坡师生关系,在党争中被划归“元祐党人”一类,屡遭贬官,61岁就去世了。而从《宋史·李格非传》来看,他不单博学多才,而且嫉恶如仇,对李清照的才华和性格的形成,当有至深的影响。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历任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吏部尚书、门下侍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拜尚书右仆射,出任宰相。

虽然赵挺之与李格非后来的政治立场完全相反,但在李格非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被划归“元祐党人”之前,二人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因此对于爱女李清照、爱子赵明诚,便有了门当户对的父母之命。

李清照少妇时代一直在原籍地齐州章丘生活,16岁左右,李格非才将她接到自己工作所在地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为的是将女儿嫁个好人家。而刚到京城不久的李清照,便写下了她那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一出天下知,“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掌”。据说,时为太学生在赵明诚读了此词后,寝食难安,杜撰了一个将做“词女之夫”的理由,请时为吏部侍郎的父亲向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家下聘提亲,为自己“圆梦”。赵父当时应该有请托之举,可见赵家向李家提亲,是因为李清照的才气和词名。但从李清照的性格来看,她在婚前对赵明诚也应该有所了解,甚至可能还见过其人的,否则,答应得不会那么爽快,李清照研究专家陈祖美先生便说李清照《点绛唇》一词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的“客”,很可能就是赵明诚。

于是,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时年21岁的赵明诚在父母的撮合和你有情我有意的情况下结为了夫妻,缔结了一对让当时和后世都艳羡不已的美满婚姻。

婚后的日子,举案齐眉,温馨甜美,李清照此时的词也明快欢乐,语气下意识间还不乏得意,如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根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二人婚后两年,赵明诚因“恩荫”入仕,赠官鸿胪少卿,对于这个大家庭和李清照来说,如同喜上加喜。

三、夫妻关系并非为人们所羡慕的那样

然而,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夫妻关系,并非完全为人们所羡慕的那样琴瑟和谐,夫妻恩爱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或说李清照的一厢情愿。

他们关系的亲疏好坏,应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青州隐居实际结束1121年之前的20年;第二阶段为1121年至1129年赵明诚病逝为止。

对于李清照来说,第一阶段是好中有忧,第二阶段是忧中有痛。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赵明诚与李清照关系之所以不很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性格:李清照虽然写了很多婉约缠绵的诗词,但她的性格中一直有男儿之概,不但极有主见,而且刚烈到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她嗜酒常醉,留下的词作中几乎一半写到喝酒,“沉醉不知归路”是生活常态;她好赌成性,其《打马图经》堪称中国第一部赌博专著,《打马赋》简直赌博宣言,完全可以当成“赌术大全”“游戏攻略”来学习。这样一个可能窈窕但绝不淑女的、才气逼人而又争强好胜妻子,在那个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里,作为宰相公子的赵明诚不一定受用,侈望他对李清照自始至终爱情专一,也恐非易事,故有人说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里的那些夫妻卿卿我我的所谓“实录”,不过是李清照的“自说自话”,文章中说赵明诚:“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是解读他们夫妻感情最隐秘的钥匙。何谓“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意思是赵明诚临死时心里只有他的藏品,而无“妻子之念”,何其怨也!

而赵明诚的性格,也有李清照非常不待见的一面。赵明诚后来被朝廷起用,官至知府。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1129年,在金兵凌厉的攻势下,长江沿线重镇人心惶惶,2月5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发生兵变,作为江宁知府、第一责任人的赵明诚非但没有牵头措置,及时稳控,反而置全城百姓和官属于不顾,带领两个下属“缒城宵遁”,让人用绳子绑住自己吊下城墙,逃之夭夭。这对于民族感情极强、性格极刚的李清照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所以有不少研究者指出李清照的名诗《夏日绝句》所针对的并非南宋朝迁,而是对丈夫懦弱而卑劣的逃跑行径在心底暴发的愤愤之情、恨恨之意。所以,后来赵明诚去世,3年丧期一过,李清照立马改嫁,便可作为此处的注解,也是妻子对丈夫感情深浅浓淡厚薄最好的诠释。

二是生育: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20余年,却一直没有生育,这是二人的隐痛,于赵明诚可能更甚。赵明诚的表外甥翟耆年在其《籀史》一书中便说:

“(赵明诚)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

可见,婚后不育,是夫妻关系关系由亲到疏的又一重要原因,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赵明诚便曾出入风月场所,公开蓄妓养妾。这更加深了李清照的痛苦。

三是政治:其实,二人的裂痕婚后不久就开始显现了。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打入“元祐党人”序列之后,连遭贬官,李家顿时陷入绝境,而公公赵挺之因靠“排击元祐诸人不遗力”而步步高升为尚书左丞,位高权重。无助之际,李清照上书向公公求助,中有“何况人间父子情”之句。但是,赵挺之在自己官运亨通之际,没有以牺牲前程来声援亲家和儿媳,敢怒敢言的李清照竟向公公献诗“炙手可热心可寒”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公公的无情,对夫妻感情自然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李清照深感人情凉薄的同时,党争却一再加剧,命运再一次给了她无情打击。1103年秋,朝廷颁布禁令:“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这就意味着作为“元祐党人”李格非女儿的李清照,在京城成了被驱逐的对象,那个曾经寄托无数梦想、承载无数欢笑、获得无数掌声的京都,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她不得不告别京都,告别丈夫,一个人回到原籍,过上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孤寂生活,而这首《一剪梅》也确实是李清照写于受党争株连而离开汴京之后的那段时间,字里行间虽是离愁,却又似乎有一丝暗藏的隐痛游移其间,这或许就是遭际的折射。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赵挺之靠着蔡京的力荐当上了宰相,却并没有“笑到最后”,他上台后因为与蔡京发生的一些矛盾而一度把蔡京推下了台。然而,蔡京与徽宗的关系毕竟不是他赵挺之可以相比的,不久,蔡京复相,很快将赵挺之赶下了台,赵挺之罢相后五天就去世了,赵明诚因受牵连被免去赠官,剥夺官籍,还因此与两个哥哥一起被关进了牢房数日。这样一个曾经香车宝马、门庭若市的豪门贵族,转眼“门前冷落鞍马稀”,人也由云端跌落,从富贵公子、仕宦官员而沦为一介平民。

四、悲凉的晚境与感动的人生

1107年,作为罪臣之子的赵明诚,也不得不离开了人多嘴杂尔虞我诈的京都。夫妻二人选择到哪里定居,应该是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一段时间的安排料理的,最后他们选择了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因为这里有赵明诚父亲赵挺之营建的宅第(《宋宰辅编年录》载赵挺之自故乡密州徙居青州事)。于是,夫妻二人以平民身份在此隐居下来,一住就是十年。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写一世好词,恩爱夫妻不过一厢情愿

在这段时间里,李清照帮助赵明诚最终完成了他们新婚之初就开始创作的《金石录》,这是二人真正有过的“红袖添香”经历,也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反复怀念吟哦的往事和情事,尽管最终有“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的感叹。

在夫妻二人结束“屏居”的几年之前的北宋政和年间,党争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剧烈,赵明诚的母亲数次上书请求为丈夫平反,获准后,朝廷恢复了赵挺之的荣誉职务。赵明诚也因此而重入仕途,1121年,朝廷任命赵明诚为莱州知州。而恰恰是这个莱州之任,让夫妻感情出现了一次最明显的撕裂。

此时的赵明诚作为朝廷命官,本可携妻赴任,可赵明诚却没有,而是携了他新娶的小妾同行。而此时的李清照已年近四十,徐娘半老,丈夫贪恋新欢对她打击不小,夫妻感情遭遇了严重的“中年情感危机”,兼之李清照性情孤傲,细腻敏感,这又加深了她的痛苦。因此,丈夫携妾赴任,落在她心里恰似移情别恋,一首千回百转、九曲回肠、痛苦至极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便喷薄而出,字字血泪,伤心欲绝。

然而在此后的一段时光里,赵明诚随着仕途的上升和收入的增长,不仅没有重拾往日的温情爱恋,反而更热心于风月勾栏,蓄妓养妾不知收敛,在感情上似乎再没专一过,加上后来夫妻聚少离多,使本来已经够痛苦的李清照雪上加霜,直到后来赵明诚病逝。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是这段时期所写,也正是这段“感情危机”的真实写照。

当然,李清照遇到的痛苦远不止这些,在北宋灭亡、老家沦陷之际,她带着夫妻二人数十年间积存的大量文物古董字画跟随着皇帝宋高宗赵构逃跑的队伍一路南逃,历尽千辛万苦,后来又遭遇“渣男”张汝舟的骗婚勒索,遭受了任何一个弱女子都不能承受之重。

李清照不但遭遇失夫之痛,亡国之痛,离乱之痛,更遭玩弄骗婚之痛。然而,李清照以一介女儿之身都坚强地挺过来了,从从容容活到了73岁,留下了许多故事,更留下了珍贵的文字。

李清照的一生,是才华横溢的一生,是光彩夺目的一生,是经历跌宕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022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