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这句话是小说的开篇。全书围绕着寻找这位16岁少女死因的线索展开,时而插叙,时而倒叙。起初我以为是部悬疑推理小说,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作者通过细腻内敛的文笔,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同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家庭与社会问题剧,尽管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后半叶。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无声告白》历时6年写就,是一部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美籍华裔作者伍绮诗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因此她深谙移民家庭的与众不同。于是在这本书中,首先讨论的便是美国在吸收移民的历史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种族问题,以及华人移民在他人眼中和自我认同方面的尴尬处境。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文化差异与身份危机,在美华人难以言说的痛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而在其广泛吸收移民的过程中,大量持有“白人至上,余皆劣种”观念的种族主义者提出“黄祸论”,宣扬黄种人已对白人构成威胁,认为白人应当联合起来排斥黄种人。

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2年,美国更是出台《排华法案》,不再接受中国新移民,只允许美国境内的华人子女入境。小说主人公詹姆斯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顶替邻居早夭儿子的名分来到美国。

作为华人后裔的詹姆斯出生在美国,从小到大,承受别人异样眼光的同时,始终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尤其在那个年代,民族声誉带给他的不是自豪感,而是深深的自卑感。这便使詹姆斯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并由此形成孤僻的性格。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虽然出生在华人家庭,但他拒绝说中文,害怕同学看见他的中式便当,讨厌自己的与众不同。他恨不能在校园中那些清教徒中间凿开一个缺口,把自己塞进去,变成和他们同样的人——普通、平常。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的经历既不普通也不平常。詹姆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7年时间他的研究课题竟是牛仔问题——经典的美国文化命题。不为别的,下意识里他只想融入主流。

多年以前,在不少同学和朋友移民国外的现实影响下,我自己也曾动过移民的念头。现在想想幸好未作出冲动的选择。西方发达国家福利政策相对完善,生活压力方面或许会比国内小点,生存焦虑也可能少些。然而,因缺乏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所带来的焦虑却是更加致命的。

第一代移民的归属感,至少要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才可能形成。而在此之前,便是伴随一生的漂泊感与孤独感。小说中的詹姆斯,作为移民二代,也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尴尬处境。

因而在美国,华人的主流社交永远限于华人社会,就像黑人的活动范围始终只在少数族群一样。尽管文明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及法律层面上不允许种族歧视、社会对有色人种的公开歧视也越来越少。但于心理层面,人们的固有观念中,隐性歧视始终都在,也永远不会消失。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这种歧视不限于白人对待其他人种,甚至包含黄种人对黑人民族的歧视。你以为自己没有?在此引用一句玩笑话:“我最讨厌种族歧视者和黑人。”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没能意识到,这种固有观念,就像藏在潜意识里的偏见一样具有普遍性,再从普遍性发展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尽管辩护律师芬奇已经掌握足够的证据,证明黑人汤姆无罪,却仍旧无法阻止陪审团给他有罪判定。

白人律师芬奇为黑人辩护,几乎遭到全镇人的反对和唾弃,他的孩子们也为此被同学歧视。因为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所有黑人都撒谎,所有黑人在本质上都不道德……

黑人们处处能感受到歧视的存在,而作为黄种人及华裔的詹姆斯,同样时刻感受着出身及血统所造成的,其与外部世界的隔阂。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月亮和六便士”,女性理想主义者难以割舍的痛

正是这种隔阂,让詹姆斯痛恨自己是个“异类”;也正是这种痛恨所带来的自卑感,让他很快接受了那个金发碧眼的姑娘——玛丽琳的爱。

而玛丽琳之所以会爱上詹姆斯,这个和自己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男人,原因也正是出于这种不同。书中原文写道:

她想要这个男人。她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说:“他明白什么叫作与众不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詹姆斯本人接受并爱上玛丽琳的原因,恰恰与之相反,原文写道:

他爱上她的最初原因,是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和自然。

完美地融入人群,正是詹姆斯的理想,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二人相互吸引、彼此追求的,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玛丽琳是个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她自小就渴望摆脱母亲的期待——成为温良的传统女性;她一生想要努力走出的,也是母亲所固有的,认为女人应该相夫教子、从属并取悦于男人的传统生活。

她希望能像男人那样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高中时,她就曾向校长提要求,把分配给自己的女生必学的家政课,换成男生的手工课;她想学理科,进入医学院,最终成为一名医生。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而为了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玛丽琳不顾母亲和身边人的反对,坚决同詹姆斯走到一起,和他结婚生子。可当有了第一个孩子内斯后,她却不得不提前终止学业。

这是玛丽琳做梦都未曾想到的,自己的理想,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人生价值的追求,最终竟会让位于家庭生活。她的特立独行,饶了一大圈,所换来的,却依然是母亲走了一辈子的老路!

当她在医院发现那个经常值夜班、放任孩子不管的单身母亲伍尔夫,竟然戴着听诊器、穿着白大褂,被人称呼为伍尔夫医生时,心情既尴尬又吃惊,更是羡慕到心驰神往。

她在内心里呼喊,眼前的一切,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在处理完去世母亲除去一本烹饪书以外的所有财产后,玛丽琳终于做出决定——放弃当前生活,继续未完的学业。

与此同时,面对妻子不辞而别的詹姆斯,仿佛已经不太意外地默默接受了被抛弃的结局。最终玛丽琳却回来了,她的宏伟计划只持续了九个星期。击败她的不是高负荷的学习,而是小女儿汉娜的到来,她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时候怀孕。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这让我想起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于不惑之年抛妻弃子、背负骂名,去过一种朝不保夕、穷困潦倒的落魄生活——他说他要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思特里克兰德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后半生,换取年轻时的梦想,直至走到生命尽头也不曾放弃。

因此我觉得玛丽琳就是一个失败的思特里克兰德。同时我又觉得,玛丽琳的“失败”,其中一大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她是女人!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似乎也寄托着这样一种感情,或者称之为惋惜和遗憾,那就是女性在家庭生活与个人理想追求面前,永远无法做出两全的取舍。

玛丽琳虽然也可以如思特里克兰德那般抬头看见月亮,最终却只能默默地低头捡起六便士。也如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

你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你只是学会了如何得过且过而已。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以爱为名,却令人窒息,无声的告白无声的痛

玛丽琳离家期间,有着詹姆斯头发和眼睛的儿子内斯被伙伴蔑称为中国佬;詹姆斯本人则意志消沉;二女儿莉迪亚收藏起玛丽琳房间的那本烹饪书,在心中默默许愿,只要能让妈妈回来,她做什么都行。

也许正是这句誓言,埋下了莉迪亚日后悲剧的种子。这个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黑头发的女孩儿,自打出生便被视为掌上明珠。以至于小女儿汉娜到来后也像个透明人一样,丝毫没能影响到莉迪亚的地位。

玛丽琳回来后,莉迪亚谎称那本烹饪书已被自己扔掉。这似乎是一个信号,令玛丽琳眼前一亮,于是她决定在自己生命的延续上完成未竟的使命,那个改变女性命运的伟大梦想。

自此玛丽琳按照自己的设想高负荷地安排女儿的学习,尽管每次她都象征性地征求莉迪亚的意见。而这个深爱着妈妈的女孩儿,望着玛丽琳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每次都只能违心地接受。因为她害怕说实话,害怕令妈妈失望,害怕她的离去。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与讽刺。做女儿时,玛丽琳拼命想摆脱母亲的期待,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最终却又把自己的期待强行转嫁给女儿。

那么詹姆斯呢?他也不喜欢外表及性格都像自己的内斯,同样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莉迪亚身上。他希望女儿规避自己不擅交际的缺点,送给她大量提高情商的书籍,督促她多交朋友。

这世界上,有多少为人父母者不是如此呢?将孩子作为自己梦想的延续,而忽略了他们自由的人生。我们自己是否也曾为了迎合别人而委曲求全?同理,你可曾想过,你的孩子是否正违心地佯装努力,上自己不想上的补习班,只为迎合你期待的目光?

内斯被哈佛录取的消息,全家的祝贺仅维持了一分钟,父母的目光便被莉迪亚一次失败的小考而夺走;小女儿汉娜,自打出生就像个透明人一样,跟在所有人身后,仿佛不存在。他们将一切希望与期待寄予莉迪亚一身。

而看起来成绩全优,身边有很多朋友的莉迪亚,实际上她根本学不会那些高年级的物理题,只不过玛丽琳罚她抄写过太多遍,她把答案都背下来了;她也根本就没有朋友,当她发现打个电话就能让詹姆斯精神焕发时,从此便把拨号音和那种嘟嘟声当成了朋友。(可怜的孩子)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为了取悦家人,莉迪亚那么努力地“佯装努力”。我突然觉得,她的佯装是多么可怜,多么让人心痛!她该是多爱他们呀!可这份爱太沉重了,她小小的身躯、脆弱的心灵承受不起。她的死,如同玛丽琳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只不过她永远不会回来了。

从前,我本以为只有仇恨才能杀人,而杀死莉迪亚的,却是爱、是希望,是他人的期待。

我们一生,至少有半生是为了他人,包括亲人、爱人及后代等。我不禁想到萨特的名剧《禁闭》,剧中有句著名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解释说这句话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当人们过度介意他人的眼光时,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判断甚至裁决,那么他人就是地狱!正如《无声告白》中文版封面上的那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然而,或许就是当局者迷,从尸体在湖水中发现,到警察宣布没有他杀迹象时,全家仍旧没人敢相信莉迪亚会自杀。

《无声告白》:一本以死亡开头的小说,冷静的文风下暗藏三重隐痛

詹姆斯将过错归咎于和过分不同于自己的玛丽琳的结合上,于是出轨华裔女助教路易莎;内斯则也一度怀疑是邻居杰克害死了妹妹;玛丽琳自始至终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却意外地注视到角落里的小女儿汉娜,眼中再次燃起希望的光芒……

思考写作这篇书评的时候,我于路上无意间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大致是孩子抱怨学习太累,只听那位母亲义正严词道:“太累?”她以质问的口气接着说,“你是要现在累点还是以后更累?你是要累一时还是累一辈子?”孩子无言以对,我却听得毛骨悚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94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