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艺术成就甚高,但作品大多于清代散佚,至今存留下来以词作为多,但仍能从其作品中,感受她的词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作品反映出个人当时的际遇与心情转变,观察力敏感入微,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物体和景象,透过细腻描绘抒写,使每首酒词中的艺术形象都鲜明生动,并通过饮酒抒发内心的种种情思,一生跌宕起伏无不把酒与共,无酒不成词,词作中皆带有酒的醇香,超凡脱俗,酿制出或轻或淡的酒意与诗情。

李清照的词,有一半的作品皆从酒的意象中,凸显她的生命与性情之体现,她的一生,从浪漫的天真少女都伴随着亦喜亦悲、或轻或淡的酒意与诗情,不论是欣喜欢愉的开怀豪饮,或是身心俱冷的灯下独饮,都期许这几盏酒能为她带来一丝暖意,金樽所盛的不仅仅是酒,更是能承载她悲喜的知己,与酒形成了“酒我交融”的境界,也亦然成为对她不离不弃,悲喜与共到终老的灵魂伴侣。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一、少女不识愁滋味

李清照的创作主体,除了酒,就是花了。为花悲喜,为花沉醉,亦为花恨风雨无情。

《如梦令‧春晚》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创作年代约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前后,当时李清照正值17岁芳龄,此词作于南渡前,写惜春之情, 饮酒心情无关恋爱情感,此词虽仅有短短七句共三十三字,却是李清照的经典之作。 词人描写昨夜虽是狂风微雨,却因沉醉而浓睡,始终未能察觉外面的变化。

词中的浓睡后的“残酒”,显见当时慵懒惺忪的姿态,忆起昨日的风雨,爱好花木的李清照突然想起院子里的海棠花,询问“卷帘人”,院中的海棠花有没有被昨晚的风雨吹落?敏感细腻的李清照不忍亲眼见到满地落花,又想知道外头花儿的矛盾心理,卷帘的侍女没认真向外查看,随意回答了李清照:“海棠依旧。”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词末的“知否?短否?应是绿肥红瘦。”无凄婉之感,却又妙在含蓄的传达了她细腻的心思,心里清楚明白窗外的风雨无情,花儿并非敷衍了事的卷帘人所言未被摧残,那侍女哪懂她心疼那海棠的心呢?

此词不仅描绘了经历风雨后,海棠花所呈现出的另一种姿态,道出了一种自然时序的转变,也流露出心底对青春易逝的慨叹。词人在宿醉后咏叹雨后落花,藉由寥寥数语的对话中,立体鲜明的勾勒出李清照惜花的爱怜之情,还有惜花知音难寻的无奈失落。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天真洋溢,性格开朗,有别其他同龄女子的足不出户,喜欢呼朋引伴外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充满生机及乐趣。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盛夏的济南城,大明湖上开满娇艳清香的荷花,这时的李清照,正值17岁芳龄,与好友们一道划着船悠游于湖中,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因沉醉于眼前的美景,满心喜悦,饮酒而醉的她,竟忘了来时的路径。

“沉醉不知归路”中的“醉”,不论是酒醉或沉醉于美景,都充份表达李清照欢愉之情,境界优美怡人,也显示出词人留连忘返的雅致,而“误入藕花深处”更是把李清照当时酒醉的蒙眬醉态的微醺情趣,充份诠释出来。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此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这是一首闺情词,过去称之为“闲情”,是青春期因深闺寂寞而产生的一种朦胧而难以辨析的情绪。词中所写,既似怀人,又非怀人,但为这种情绪所困,心儿不宁,甚至醉也不成,梦也不成,不知如何排遣。

词人“莫许”为劝酒之意,“琥珀深”意谓酒浓, 词中“未成沉醉意先融”与刘禹锡的“未饮心先醉”同样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酒虽然没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不以为意,结尾一和李煜《玉楼春》的“归时休放烛花红”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期的李清照,哪能有什么忧虑呢?此时喝的闷酒,只不过是“少女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文人在百无聊赖时,特有的多愁善感思绪罢了。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二、花前月下金樽倒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首作于词人出嫁前夕。其时她正豆蔻年华,其自矜自得之意,溢于言表,以梅自况之意甚明。

李清照喜欢梅花,从瑞雪可知春天即将到来,此刻梅花花开妖娆,绽放得妩媚娇艳,梅花开在庭院中就似刚出浴着新妆之美人模样,“故教明月玲珑地”,词人还巧妙地借用诗仙李白之诗句《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来形容明月辉映大地,显得玲珑剔透。

喜欢大自然的李清照,在这样的优美夜色赏着梅花,“共赏金樽沉绿蚁”描绘出当下正喝着珍贵酒杯里所残余的酒沫,“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一醉方休,群花争艳,谁都逊色于梅花!透过几分醉意,拟人化的手法巧妙的展现出词人少女时期已带有几分志得意满,生动又俏皮的呈现出傲视群芳的李清照,藉由赏花体现自我肯定的价值,亦隐含着待嫁欣喜饮酒心情。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庆清朝·禁幄低张》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十八岁的李清照,在这一年认识了太学生赵明诚, 该词创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18岁,适赵明诚。是年,李清照父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父赵挺之为吏部侍郎,赵李两家均居汴京,该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此作背景描绘花开之时,在皇家禁苑中,处处雕梁画栋,百花齐放后,经过春风一番洗礼,那盛开的芍药花容素雅,显得格外天真妩媚,如此美好的春光,连清风明月也生出妒意。

李清照看着汴京城的东城门外,游人万头钻洞,处处可见人群在树荫下小酌,尤其是那光明宫殿内,几枝向阳的牡丹正蒙皇帝的恩泽绽开着,词末“金樽倒,拼了画烛,不管黄昏。”形容人们日以继夜饮酒赏花,不惜耗尽腊烛,也别管黄昏将至,最后三句也显现了李清照创作时的惜春赏花饮酒之情。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三、归来堂的喜乐与惆怅

婚后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知相守,俩人喜欢到处游访收集金石文物,赵明诚不仅爱护妻子,与手足兄弟也有聊不完的话题,大观二年(1108),这时的李清照25岁,赵明诚出守莱州,李清照独居青州。在重阳节这一天,赵明诚与妹婿李擢游仰天山,李清照独守归来堂,心里惦念着丈夫赵明诚,喝了酒也压抑不了相思,于是写了一首词想传达对丈夫的思慕情意。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在薄雾弥漫、云层浓厚的日子里,人逢佳节倍思亲,躺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让全身湿透,词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描述李清照在东篱边饮酒赏菊饮酒,直到黄昏以后,重阳是菊花节,一边饮酒一边赏菊,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看着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枝瘦细被秋风吹晃着,宛如自己思夫的形单影只,感叹帘内的自己比那菊花更加消瘦。

本欲藉酒应景,却更添新愁,酒后思念的孤独感催使之下,为表达佳节对丈夫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寄信给了赵明诚。有趣的是,元‧伊士珍的《琅环记》中记载了一段故事:

易安以《重阳.阴花阳》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不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可见连小说家伊士珍也对李清照才情赞叹不已。

《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此词写的是李清照登阁眺望与孤寂之感,其中“又还”两字,更添加深了凄凉哀郁的色彩。

首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词人登楼眺望,遥望起伏错落的群山,薄雾迷蒙,“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看到群山和原野上的乌鸦,这灰暗的画面,如同词人的心境,内心无限的惆怅,想起赵明诚不在身边,此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在群山间回荡着,不禁怅然落失。“断香残酒情怀恶”,回到屋里后,熏香炉里的香料已燃尽;酒杯里的酒也喝完,愁绪依旧丝毫未灭。

末句“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梧桐树的叶子被秋风吹落,想走到门外抒发愁绪,但见到外面是伤春悲秋的景色,一片苍凉秋色,更觉哀凄,最后只能坐回屋里,面对无法排谴的寂寞,此时满腹苦思的离情,纵然是喝尽了酒也无法消退的呀。

大观元年(1107)七月,赵家因被诬陷夺赠官位,在秋天便与李清照屏居青州十余年,俩人在这期间,走访四处搜寻文物古董,生活甜美充实。但赵明诚爱物成痴,常独留李清照在归来堂,也执意要外出寻觅宝物。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

此词创作于李清照35至37岁间,约于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1120),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李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

此词中,李清照引用了典故,“阳关”为地名,乃引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典故。李清照用此典故来表述赵明诚即将离去,即使唱了千万遍的“阳关曲”也留不住赵明诚坚持离去的心,也就罢了。“武陵人”,乃是引自李清照相当仰慕的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沿桃花溪泛舟,发现世外桃源,出来后想再次寻访,却因迷路终不可行。

词人用此典故,大概是说丈夫远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相见。李清照之所以不肯让赵明诚外出,是担心他会像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刘晨、阮肇人天台上那样,遇上仙女,乐而忘返。

面对心爱的丈夫即将离开,李清照因无法挽留感到万分哀怨,话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万种愁绪欲语还休,担心告诉丈夫会给他带来烦恼,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痛苦的折磨让倦怠无力的自己日渐消瘦,“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而此时李清照于词中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消瘦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都是因为丈夫的离去而感到痛心疾首的原故啊!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灵岩寺为唐宋名刹,在今济南市长清县东南,距青州约一百七十里。赵明诚曾四游此寺,在宋嘉佑六年齐州长清县灵岩寺重修千佛殿记碑侧,有明诚题名,末云:“丙申三月四日复过此,德父记。”三月四日,时近寒食节。故清照此词云:“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由上述可知,在这一年的三月四日,因夫婿赵明诚正游览于遥远的名剎灵岩寺,不在自己的身边,深闺寂寞,面对寒食节将至,又是个恼人的时节,“险韵诗成,扶头酒4醒,别是闲滋味”词人把险僻难押的诗韵写成诗篇,然而从宿醉的酒意中清醒后,却反而有一种闲愁在心头。李清照对于酒醒后的满腹哀愁无处可诉,于是寒食节写下该词作排遣愁绪,将万千心事掩藏心底。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四、颠沛流离的沉郁悲鸣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词中的“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表层的语义是说酒劲渐渐消退,梅花的浓香将词人从春睡中熏醒,使词人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但深层语义是指梅的香气把人熏醒,不得返回故里重温往日夫妻恩爱的美梦,而“熏破”是勾勒出人物觉醒的动态。

此词的最后三句意思是,作者用揉搓残梅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言外之意当是:从沉醉到酒醒,从天黑到夜深,丈夫迟迟不归,妻子便想方设法拖延些时间,殷切等待。

此词开头首句虽未提及李清照的饮酒动机和场景,仅叙述在夜里喝了酒后,来不及卸妆就沉沉入睡,直到浓郁的梅花香将她从沉醉中熏醒,但透过最后的“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这看似空洞没意识的动作,不难推断李清照前一晚的饮酒原只是为了安于入睡,没想到酒醒后想到赵明诚与自己相隔两地,战乱致使她颠沛流离无法安稳度日,心中千头万绪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在写下这首词时,已45岁了。因刚到江宁府,能够与丈夫赵明诚团聚,欣喜万分,与亲友同聚在江南的亭台楼阁里,面对着象征高雅气节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坐前酒杯里斟满了酒开怀畅饮,纵情放声高歌声,嘹亮歌声如流水行云。

然后饮酒作乐的情景随着歌声遏止也渐渐平静下来,“南枝可插,更须频剪”,感叹花开花落、光阴流逝如同与丈夫赵明诚的聚少离多,“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弘外之音显示在饮酒狂欢后,取而代之的是略带伤感的愁绪。眼前暂时的太平景象中,金人对南宋正虎视眈眈,李清照预感时局将会有变数,劝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要珍惜当下世态仍安好的局面。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迭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此词是李清照38岁时的作品,是赵明诚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被任命为莱州知州时,把李清照接到了身边,八月,李清照在前往莱洲与赵明诚相聚的途中,住在昌乐县馆驿时所写给故乡姊妹们的词作。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也弄花了脸上的脂粉,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千言万语也难道尽,秋雨潇潇,此时身处在异乡的驿馆,感到无限凄清。

词中“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被离别的千头万绪搅得心乱如麻,送别当时喝的酒,杯中的酒究竟是深还是浅,竟全都不记得了,极写心绪的凌乱,语意深沉。虽是感伤,但还是希望家中的姊妹们能鱼雁往返,音讯常通,毕竟东莱不像蓬莱那般遥远啊!

蝶恋花这首作品把别离时的不舍、途中的思念,以及分开后的期盼,一层一层娓娓道出,写的不仅仅是离别的愁绪,也显示出李清照与姊妹间深厚的真摰情感。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蝶恋花‧离情》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此词当作于宣和三年(1121),当时李清照38岁位居青州,而丈夫赵明诚守于莱州,这首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时的作品。李清照18岁便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夫妇爱好文艺诗词,又共同研究金石,烹茗煮酒,过着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生活,无奈因种种因素,赵时诚与李清照有几次的短暂分离,对照之前相守的甜蜜岁月,使她倍感孤寂。

“暖雨晴风初破冻”,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她又追忆着夫妻如胶似漆的幸福生活,从而产生“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之情愁,面对最爱的人不在身边,这样的好时光,是多么适合品酒赋诗的好时节啊!但这时又有谁能与我品尝美酒,饮酒作诗,一起共享这美好春光呢?想到伤心处,不禁潸然泪下,任凭泪水弄残了脸上的脂粉。

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在孤独百无聊赖生活中,李清照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但翻来覆去,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仅能在夜阑人静之时剪弄灯花,以排遣心中愁怀,字字句句,细腻又生动的描绘出李清照当时内心孤寂的苦涩。

《青玉案》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去,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馀衰泪,一似黄梅雨。

首句“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秋正萧条何以度?”描述李清照劝告弟弟李迒,此行路途遥远,弟弟将骑马远行,辛苦辗转的追求功名,到头来或许仿佛邯郸之梦一样是一枕黄梁,想挽留弟弟还是多待一会吧,不要匆匆忙忙的急着上路,外面秋意如此萧瑟寂寥,应如何度过?“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流连处。”白天在明亮的窗边小酌,夜晚也可以在昏暗的灯光下叙旧闲聊,这里就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啊。

“相逢各自伤迟暮。独把新诗诵奇句。”相逢时,想起在别离的时候,曾经历多少险境,心里的酸楚便不在话下,但对诗文的喜爱仍没有改变,“盐絮家风人所许”,对家中爱好品读诗文的风格文化赞许,俩人兴趣仍没有因分离过而有所改变。

结尾“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时局艰危,面对种种苦难的折磨及摧残,岁月无情,使人日渐憔悴,年老体衰,对此李清照有着无限的辛酸和血泪,泪如黄梅雨下,泪眼道出词人心境的悲凄,足见伤怀之深。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建炎二年(1128)秋,是时赵明诚尚在建康(江宁)知府任,但李清照此作的基调却很低沉,词中既有家国之念,亦隐含身世之叹。这首词写秋景,此时的李清照己南渡至建康,首两句“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开端即透露出异乡的秋天让人格外觉得萧瑟,夜晚的寒霜更让人没来由的生出恨意,“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而今在饮酒后品茶,开始喜欢那微苦的茶,一如心中的苦涩,喝着苦味的茶,做半夜惊醒的梦,闻着让人清醒的瑞脑香,面对长日漫漫,悲伤时间显得更加难熬,“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想到这里,不如随意的痛饮眼前的酒,也算不辜负了那清瘦的秋菊了。这首词从醉酒到乡愁,饮酒心情显得哀怨酸涩。

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普通的悲秋之作,而且是一首“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悼亡之作。拿这把钥匙来开启这首词的词境,我们就可以豁然开通:“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其第二比暗化贺铸的悼亡各句“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半飞”表达了她悼念亲人的悲苦心情。因之接下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两句,“茶苦”和“梦断”二语,也都暗寓着亡夫之痛。

李清照非三国时的王璨,而是一个虽经丧乱,但还保持着相当程度生活勇气的女性,所以在词的最后,她便唱出了这样的句子:“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这一方面写她昨夜醉酒、今日又饮,表现出“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的痛苦。

这首是李清照想念亡夫的词作。词中的“随分”,显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随遇而安,飘荡无依的生活不知要到何时才能结束,倒不如喝个痛快吧!李清照晚年飘泊异乡,闺房独守却又残留着当年那般孤高襟怀的自我形象,完整端现在世人面前。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五、生离死别的孤苦晚年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作于建炎己酉三年(1129),李清照46岁,当时的赵明诚尚守建康(,于同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永夜恹恹欢意少。”首句即开门见山,将心中悲情倾倒而出,虽然正值消灾祈福的上巳佳节,心中却未感欢愉,在热闹的宴会之后,席卷而来的是漫漫长黑夜。“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李清照有感在这乱世之中,流徙的亲族能够齐聚一堂是很难能可贵的事,但国破离乡的处境,让词人很难融入这气氛里,从简单的便餐中,透露出女主人无心准备飨宴的雅致,而那酸梅酿成的美酒,仿佛跟词人心中的酸涩一样,一句“恰称人怀抱”,这些便餐美酒,也算是符合亲族过上巳节的要求了,充满自我宽慰之意,表现出强颜欢笑的一面。

而最后两句“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词人自我解嘲如果醉了时忘情的插了花,也劝花莫嘲弄,那日夜为故乡的沦陷而焦虑的思绪,怎能不催人老呢?以春光的逝去暗喻自己年华的无声流逝。

这首词有丰富深厚的情绪层次,写得婉转曲折,李清照在南渡以后,面对政局动荡,金兵不断攻迫,种种情势让她心神难安,也使得李清照从原本婉约含蓄的写词风格,遂变成沈郁苍凉,美酒在前也难以解忧,只能将这千头万绪寄予词中。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鴂。

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四十六岁,八月十八日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享年四十九岁。此词似作于赵明诚逝世后某年之暮春。歇拍“魂梦”二句,实为创深痛巨之语,非因悼念亡夫不能至此。

李清照曾经历过人生极为难堪而痛心的时日,这段时间,其词作之基调皆不胜悲苦,其“幽怨”程度,比之此词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的丈夫已死,又正值灯熄花落的夜晚,梦中都感到不胜幽怨,作为催春之鸟的啼鴂一声鸣叫,更令人感伤。

经历了痛失爱侣,极为怅惘寂寞,海棠花开,但随之而来就是伤春的时节,一夜狂风暴雨后,窗外的花早已落下,眼看春天即将逝去,感悟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引发心中的悲鸣。“长记”说明空虚的生活,让她常陷入回忆里,活在过去无法走出伤痛,昔日的伤春,还带有雅致,现在看着那凋零的花,就如同自己曾经是那么的耀眼璀璨,如今生命却如同陨落般暗淡无光。那灯至少是明亮的,而她的灯却是如此的闪烁不明,宛如她风中残烛般的晚年孱弱枯竭,在这样的场景下饮酒,显得格外凄凉孤寂、伤感幽怨。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此词为怀乡之词,应作于流寓杭州期间,意虽沉痛而笔致轻灵,盖赵明诚已逝世多年,于谱称绍兴二年(1132)春,李清照赴杭州,词作于此后数年。

描写李清照在一个初春的早上,思国怀乡的绵绵愁绪。“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初春时节,春风轻拂大地,天气已渐渐暖和了起来,刚换上合身的衣裳,精神爽快,“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两句简单的叙述生活面貌,写得却是心境上微妙的感触,虽然初春季节,但沉睡起身后,但仍然感到一丝沁人的寒意,鬓上所簪之梅花已残损,可见词人当下并没有心思重新梳理整妆。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前段还沉浸在早春愉悦的氛围中,词人此时心绪却急转直下,欢愉的感受稍纵即逝,面对赵明诚在宋室南渡初即已逝世,李清照孤身流寓异乡,东西漂泊,形单影只的她不禁感叹:哪里才是我眷恋不已的故乡啊?除非是喝醉了酒,被酒精麻醉,否则她是不会忘记故乡的。

上片词意看似云淡风轻却是幽隐婉约。“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睡卧时所燃烧的熏香已燃尽,香味也消散了,但喝的酒还没醒呢!熏香燃尽说明词人醉卧的时间之久,醒来时酒意仍未散去,醉深也代表愁浓,可见词人在写下此词时,喝酒的思乡之情有多么强烈,意极沉痛,李清照在此时喝的酒,似乎也意味着她只愿沉醉不愿醒,因为只能深醉才能忘却那亡国之苦痛。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起首两句“落日镕金,暮云合璧”,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那落日的光辉,像溶解的金子,黄昏的云彩,围合着像璧玉一样的圆月,画面鲜明生动。下一句紧接着“人在何处?”,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悲鸣,词人明明身在临安,却明知故问,有着无家可归的飘泊感受,与元夕的热闹氛围形成强烈对比。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李清照的晚年虽然凄凉,但因她出众的才能与家世,临安城中还是会有人乘着香车宝马前来邀她饮酒作诗、观灯赏月,但时至今日,对于呼朋引伴、饮酒作乐,李清照已不再感到有趣,只能婉拒辞谢了。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此词中的中州是指汴京,而“三五”,原指望日,这里指的则是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即元宵夜,词人回想汴京沦陷之前的兴盛年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悠哉的时光,那时的她最看重的就是元宵佳节了。“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但好景不常,往昔的美好日子早已不复返,李清照历尽金兵入侵、国破家倾、丈夫病逝的多重打击,如今落得飘泊异乡,历经种种椎心的磨难后,现在人老了,鬓发蓬松散乱,憔悴不堪,容颜枯槁。

此刻虽正逢佳节,但哪还有心思在晚上外出观灯游赏呢?结尾“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人深怕外出面对昔盛今衰的景像会触景伤情,但又忍不住怀念过去最喜爱的时节,那就不如隔着窗,在窗帘底下听着外面的笑语,重温昔日的美好,以宽慰自己孤寂的处境。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出词人伤感孤凄的情境,何其悲凉。昔日悲喜都要有酒相伴的李清照,此刻却提不起任何饮酒兴致,连喝酒都变得索然无味,写下《永遇乐》当时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怨王孙‧春暮》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

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李清照对已逝之丈夫赵明诚魂牵梦萦,梦醒时分之际欲藉酒浇愁入梦,来逃避这一切,岂知还是突然惊醒,面对闺房里一片死寂,最爱的人再也无法回到身边,被寂寞完全的吞噬,感慨春来春去,岁月无情,也怨逝去的丈夫怎么能违背春天回到身边的约定呢?现在残存的仅是满屋的思念及幽恨,词人只能将这绵绵相思托付天上的行云,去询问已逝去的春天,饮酒的心情是凄苦而又酸楚。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四十六岁时,与赵明诚刚到池阳,赵明诚就被旨知任湖州,六月十三日赵明诚独赴于健康领旨,与李清照告别,李清照留池阳,丈夫因染疾于八月病逝。这时的李清照尚剩存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还有大量的器皿及茵褥,但因自己身体身体孱弱,便托付李擢带去,可惜到了十一月,金人攻陷洪州,仅存的文物也化为乌有。建炎四年(1130)时,李清照在章安才跟上御舟,经过这几个月的颠沛流离,惜物成痴的赵明诚,离开池阳时叮嘱李清照:“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

但政局混乱,灾难不断接踵而来,几十年悉心收藏的文物,已差不多消失殆尽了。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再婚又不得良缘,晚年面对家破人亡空无一屋的房子,在满腹哀楚下创作此词。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十四字,一气而下,即贯穿全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想要借酒消愁,但那三两杯薄酒的寡淡,敌不过凄厉的寒风,更浇不熄内心的哀愁苦痛,只是愁上更添愁而已。

满地凋零的枯菊,宛如自己贫病交迫的晚景,独自守在窗边,看着细雨吹打着梧桐,面对丈夫再也无法相依,悲痛欲绝,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语道尽词人当时的肠断心碎,凄楚哀怨,悲怆的创作这首词,撕心裂肺可想而知。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被视词坛“婉约词宗”的李清照,在封建礼教的传统束缚下,有别一般女子保守自抑,喜欢饮酒也喜欢写酒,以酒入词,还精通打马博弈游戏,写有《打马图经序》及《打马赋》,足见性情奔放迥异于当代女性。李清照的词,不论甜蜜喜乐,或是惆怅酸涩,信手拈来都是空灵巧妙的经典,她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词作风格虽是婉约动人,但嗜酒的性格却是豪放洒脱,两相结合更显出她独特的文学风格。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出身名门的李清照,敢爱敢恨,与丈夫赵明诚的缱绻柔情,及丧夫后再适张汝舟,婚后才查觉“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身既怀臭,惟求脱去。”所遇非人,不堪受折磨,不顾妻告夫如属实仍得徒二年的宋代刑法,仍毅然决然举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百日内与其离异。如此勇于追求心之所欲、决绝独断的行事作风,也在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社会里活出了女性的潇洒光彩。

李清照独创作的易安体,更是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她的文字清新雅致、用语精炼,丝丝入扣,读其词仿若见其景,读其词仿若亲历其境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及美学意蕴,使李清照成为一个文采卓越斐然的女词人、在中国词史上卓然独立有着不可取代及撼动的地位,她的婉约词作及鲜明独特的性格,有着此花不与群花比、傲视群芳的英豪特质,也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花前月下金樽倒,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参考书目:

《宋诗词全编》

《宋词一万首》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新传》

《宋代女性文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799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