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谢志:鼓韵悠悠石化神

谢志:鼓韵悠悠石化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鼓岭因石头会说话而美丽,因仙气萦绕而神奇。

                         ——题记

相传很久以前,石鼓大旱,水贵如油,百姓祈雨,恸泣感天。五仙姑抛落五节金簪,救灾民于危难。但见金簪落处,仙气萦绕,顷刻立起五面金鼓。百姓击鼓唤雨,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此石鼓宝地,物阜民丰,商贾云集,人气旺盛,生意兴隆,渐成集市,遂得美名金墩圩。矗立金鼓之地叫石鼓岭,金墩圩又名石鼓圩。

这是石鼓岭美丽的传说,也是石鼓圩的来历。小时候,听圩上一肚古仔的阿璧四爹讲这个故事,好长好长,从人间讲到天庭,从灾民讲到五仙姑,从石鼓岭讲到金墩圩,足足讲了三天三夜;后来,在朝鲜战场上打过仗的槐林老伯,又将这个故事编成顺口溜,一边扫街一边唱,从圩头唱到圩尾,不知唱了多少个春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鼓岭因石头会说话而美丽,因仙气萦绕而神奇。

石鼓岭有我童年散落的记忆。那时的石鼓岭与老圩之间,还隔着一条弯曲悠长的山路和一口口飘着荷香的水塘,不像现在贴得这么近。山上分布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沾满仙气的石头。这些石头,有大有细,全身黑褐,内里灰白,有的像飘飘欲飞的金鸡,有的像石灶、石煲、石碗、石筷、石屐、石鞋等。传说石鞋是神仙跨步过镇江那射岭遗留下的,看上去就像一个超大的鞋印,又长又深;最有趣的要数斜贴在引鉴河对面山腰的那两块大石,中间窝落,上面有孔,像两张并排的床,传说是“仙人床”,石孔是“仙人枕”,还传说“睡了仙人床,一世腰不痛”;最神奇的还是岭西那五块巨石,参差排列,每块石头高约一层楼,就像一面面矗立在天地之间大鼓,传说是五仙姑赐给百姓的“唤雨金鼓”,或许这就是“石鼓”大名的由来吧。

石鼓岭的美,还美在山上茂林如盖,葱葱茏茏,到处绿草茵茵,山花烂漫;美在山下高河鉴水环绕,荷香四野,宛若绿色的人间仙境。每当菇稔熟透的季节,老圩的孩子们就会成群结队往山上跑,满山乱窜,采食菇稔,弄得全身湿透,满嘴紫红,回到家里免不了要挨大人的骂,可第二天孩子们又跑到山上去了。

美丽的石鼓岭更是天然大屏障,千百年来,它为老圩遮风挡雨,驱寒散热;它也是天然大氧吧,调节着老圩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调节着老圩人一年四季的情绪。

从航拍的影像看,石鼓岭就是平地里崛起的一座岭,是石鼓大地唯一的一座岭,是大自然赐予老圩的特别恩惠。山上那些坚硬的花岗石,象征着老圩男人不屈的性格,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宽厚的肩膀扛着岁月前行;岭脚那一望无际的荷塘,衬托着柔和的月色,就像老圩温顺如水的女人,悠悠鼓韵,见证了她们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甚至还有生离死别,为了活着,为了生生不息的老圩,她们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煎熬,直到风雨过后,迎来一抹璀璨的彩霞。

岁月回眸,行走在如烟如梦的石鼓岭上,可惜映入眼帘的都是裸着的、寸草不长的石窟窿,几乎没有一片原生的绿荫,睹物思前,我的心一阵酸痛。

石鼓岭自有独特的深沉,在硝烟弥漫的日子里,任钢钎炮火的摧残,却不曾向五仙姑低吟倾诉过,尽管遍体鳞伤,依然孤独、寂寥、坚强地挺拔着。而我们呢?却年复一年地不断掠夺它,面对大自然,我们的索取永远不知疲倦。

现在,随着连绵愚昧的炮声远去,石鼓岭上的金鼓仙床、石灶石煲……早已灰飞烟灭,茵如地毯的绿色植被也随之荡然无存。大自然用N亿年演化而成并慷慨赐予金墩百姓的原生态美景,我们只用了几十年就将它几乎炸为平地,这如果算是石鼓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失,那我们真的亏大了。

所幸的是,石鼓岭在冥冥之中等到了灵光再现,政府在伤痕累累,青葱仅存的石鼓岭上建起了森林公园,昔日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游人如鲫。公园正门牌坊上书对联曰:

石显钟灵,伏魃仙人施沛雨;

鼓涵毓秀,为民壮士化祥云。

对联作者生前为高州市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汉材先生,我曾拜他为师,学写诗词。此联对头嵌字,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工对也。联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表达的意思有三:石鼓岭凝天地之灵气,山川秀美,人才辈出;神仙伏旱魔,降充盈之水,恩惠百姓;革命烈士之英魂已化作满天祥云,添彩石鼓。

石鼓岭是人民英雄长眠的地方。在小学旁边半山处,当年有座南下解放军烈士墓,墓前矗立着一块小小的红字墓碑,解放初期,中小学还组织师生祭奠过,现在虽然连痕迹都没有了,但为民壮士,却浩气长存。年年清明,石鼓岭上,毛雨纷飞,那是苍天为祭奠长眠于此的英雄而飘落的哀思。如果重修烈士墓,给后人以革命传统教育,还原石鼓岭一缕红色基因,这里定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公园秀丽,绿树成荫,亭台错落,曲径通幽。园区矗立着题为“鼓韵”和“金墩”两尊高大古朴的石雕,并碑刻《石鼓的传说》于上,供游人怀旧观赏,追溯神奇石鼓岭的前世今生;此外,园区还建有球场、凉亭,安装了运动器材,让群众健身休闲。我想,石鼓岭传说因五仙姑赐金鼓而得名,如果立一尊五仙姑雕像于此,供游人拜谒,定会香火旺盛。

登临石鼓岭,听鼓韵悠悠,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谨成拙诗一首赠故土:

硝烟散尽石为珍,石鼓岭残尚有根。

冼庙石龙犹可觅,神仙石榻了无痕。

金墩灿灿雕含石,鼓韵悠悠石化神。

石径林森荫古道,芳亭石景醉游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06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