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照片 /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北京的牛街是一条历史相当悠久的老街,位于今北京宣武区,北起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南至白广路大街。在这里居住着二十多个民族的人们,其中以回族居民为主。

早年间的回族在京城以“三把刀”著称,所谓“三把刀”是指瓦刀、切肉刀和切糕刀,说明当时的回民主要从事这三种行业。解放前,这里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大街,街头除了小商小贩,还能见到不少流浪的儿童。

解放以后,牛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坑坑洼洼的街道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柏油路面,并且新开了公共汽车线路。牛街往南,原來是一片荒凉的和墓地,现在已盖起了一座设施齐全的回民医院。牛街西边,有一块被人们称为“塞外”的地儿,因为过去经常有人在那里遛骆驼,现在,也盖上了电影院和工人宿舍。

今天的牛街已经焕然一新了,很多国家领导人专程视察、参观和考察过这里。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1955年的牛街,这里是北京回族聚居区之一,当时有两千八百户人家,百分之八十为回族。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假日里的陶然亭公园。当地的居民荡舟湖上,休闲娱乐。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1953年落成的回民医院。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干净整洁的回民医院病房内,病人得到了医务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假日里的牛街文化站里挤满了读书看报的人。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牛街的回族居民昌宽,现在是石景山钢铁厂的工人。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这是昌宽的结婚现场,婚礼简朴而热闹,街坊邻居都前来祝贺。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住在牛街上的刘钰(中间看报者)一家。解放前他做过外科中医师和羊肉小贩,现在两个儿子都有了工作,他可以专门在家行医。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刘钰的女儿刘淑敏现正在回民学院读书,她在课余时间教侄女汉字和阿拉伯文。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牛街回民学院附属小学的校园内,一群孩子正在踢足球。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牛街小居民丁瑞玲现在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她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广播合唱团的歌唱演员。

老照片中的记忆:1955年,生活在北京牛街的人们

▲始建于宋代的牛街清真寺,是北京最古老的清真寺。图为中国伊斯兰协会副主任、中国朝觐团团长达浦生阿訇在寺内向教胞们报告赴麦加朝觐的经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05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