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河流与文明相伴相生,这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通常的现象。

在西亚两河文明的演进史上,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是一个让人唏嘘感叹的符号。这是一个充斥着辉煌与苦难的古老城市,一度成为伊斯兰文明中伟大的阿拔斯王朝的都城,是世人艳羡的一颗璀璨的皇冠,有着和平之城的美誉,但风水轮流转,随着阿拔斯王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座城市接二连三遭受了一系列的兵燹之乱,从冷兵器时代蒙古和鞑靼的“毁灭朝圣”的杀戮浩劫,再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血腥征服,及至近现代大英帝国的以及本世纪美国的入侵之后的意图对其进行现代文明的嫁接与重塑,巴格达一次次被动地成为“修罗场”,背负着血腥之城的恶名,而如今一切依旧在持续,巴格达在痛苦的呻吟中呈现出失血过多的苍白,再也回不去昔日鼎盛与繁华,前路依旧一片迷惘。

处在文明冲突的风暴中心的巴格达,近年来流行着一个这样的笑话:“伊朗正拼命把美国赶出伊拉克。美国正拼命把伊朗赶出伊拉克。我们伊拉克人要不要离开自己的国家,把它留给你们?”这样的黑色幽默的背后,巴格达乃至伊拉克人的尴尬和无奈一览无遗。而追溯巴格达的前世今生,这样的宿命之问其实由来已久,但巴格达人一次次在令人窒息的绝望中重拾勇气,写下了他们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的篇章。在英国记者、历史学家和旅行作家贾斯廷·马罗齐所著的《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书中,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勇气,致力于还原一座城市的多重镜像,在细节中生动地展示出这座城市的辉煌的过去、苦难的历程以及凄迷的未来,读后令人掩卷长思。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伟大的阿拔斯王朝时期的荣耀与辉煌

在古波斯语中,“巴格达”的意思是“神赐之城”。

而这座城市的兴起有着鲜明的强人印记,且带有一种简单粗暴的理想主义色彩。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位哈里发“嗜血者”艾布·阿拔斯推翻了伍麦叶王朝,改朝换代的伊斯兰世界掀开了崭新的篇章。在艾布·阿拔斯秋风扫落叶般的追杀之中伍麦叶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但或许是印证了“刚者易折”的宿命,不到四年这位阿拔斯王朝的建立者在三十出头的年纪竟然意外死于天花。他的弟弟艾布·贾法尔也继任登上了哈里发的宝座,号称曼苏尔,意思为“胜利者”。一座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首都,曼苏尔几经选择,决定在底格里斯河边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建立一座全新的都城,他最终选定了巴格达这个地方,并以他饱满的宗教热情、苛刻的细节审美为巴格达这座城市注入了一种宿命的因子,既高贵典雅但又缺乏宗教包容,就像这本书中提到那样,“曼苏尔的人格优点与缺点,也正是巴格达未来走向的微观缩影。”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巴格达这座新兴的都市在哈伦·拉希德治下终于迎来了他的盛极一时的鼎盛岁月,这一时期可谓是如幻如梦,在阿拔斯王朝37代哈里发中独占鳌头,成为伊斯兰世界中名副其实的幸福之城。在阿拉伯经典文学《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领略到这一时期巴格达登峰造极的辉煌,哈伦作为当时“阿拉伯人中最有权势且最富活力的君主”,他本人也成为“阿拉伯故事中永不缺席的主人公”,他挥金如土、穷奢极欲为巴格达这座城市涂上了炫目的色彩,那些拔地而起的高大建筑,无比繁荣的商业和文化气息,为巴格达上层阶级纸醉金迷的生活增添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桥段,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性爱、阴谋与冒险等元素,流连于奢华的宴会与荒淫的狂欢。而上行下效,特别是随着贸易的发展带来的财富积累,巴格达城中的居民也很快便学会了在放纵挥霍中寻欢作乐,安逸的世俗享乐与虔诚的宗教朝圣并行不悖。

政治与商贸上的累积的巨大声望和超卓实力,通过反哺的方式促进了文艺的大发展,使巴格达成为“体面人的居处、学者的源泉”,甚至堪称当时全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中心。文学、艺术、科学、数学、哲学、法学、天文学等方面的所取得的成果都当之无愧地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代表了当时全球人类文明的顶峰,这些文化与学术的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力,为巴格达的光辉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物极必反,阿拔斯王朝的后期,随着思想的禁锢和社会的动荡,巴格达的文化垄断时代也渐渐走向了尾声,而新崛起的外来游牧文明的强大的军事冲击下,延续了五百多年的阿拔斯王朝老态龙钟不堪一击,随之巴格达的辉煌就此愈发黯淡下来,反反复复陷入了生死一线的绝境之中。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从“毁灭朝圣”到英式君主时期反反复复的毁灭和重生

一次次的山重水复,一次次的柳暗花明,一次次的起死回生。

阿拔斯王朝之后漫长时期的巴格达,“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成为它苦难处境的真实写照,“才脱虎口又入狼窝”成为它悲哀宿命的生动剪影。蒙古与鞑靼疾风暴雨般的杀戮,波斯人和奥斯曼帝国嚣张跋扈的控制,以及此后大英帝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巴格达命运的重塑,你方唱罢我登台,巴格达一次次身不由己陷入了各方势力的操纵和摆布之中,就像提线木偶一般完全不由自己,往昔的荣光与辉煌再也回不去了。

1258年是巴格达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成吉思汗的孙子——号称“天命之主”的旭烈兀以志在必得的挥师攻向巴格达,并且以极其傲慢的语气末代哈里发穆斯塔绥姆发出了一道最后通牒。而此时的穆斯塔绥姆政权内部早就外强中干,一击即溃,攻进巴格达的蒙古军大开杀戒,即使是旭烈兀本人保守的估计也自称屠杀了20万人,哀鸿遍野的巴格达从此元气大伤。尔后巴格达又再一次遭到鞑靼人帖木儿的再次血洗,“在如雷霆闪电般攻陷这座城市后,他又如洪水烈火般毁灭了它”,巴格达几乎夷为平地,成为了“弃绝之城”。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历经两场浩劫的巴格达劫后重生的蹒跚步伐,在地区军阀你争我斗中苟延残喘着。尔后随着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巴格达的逐鹿,其时的巴格达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主宰权,并最终于1543年北奥斯曼帝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在自大的土耳其人统治期间,巴格达作为一个行省的首府,在全新的行政等级体系下,帕夏成为这座城市的最高统治者。而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欧洲人的势力逐渐进入了巴格达,而波斯帝国也一直对此贼心不死,甚至一度卷土重来,巴格达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日渐虚弱,加上瘟疫等灾害,奥斯曼帝国对巴格达的控制力日渐减弱,以至于实质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奴隶帕夏王朝。而到了19世纪末,随着石油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巴格达更是成了国际问题的焦点,各方外部势力在巴格达的角逐愈演愈烈。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英帝国终于在1917年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这座古老的城市,而此时的巴格达人以无比的热情欢迎着新的征服者,这一幕与此后的美国占领巴格达时的画风何其相似。

大英帝国对巴格达的重塑看上去很美,但紧接着这样的美好幻象在现实面前便七零八落。随着民族主义力量的觉醒,巴格达很快便陷入了英国势力与伊拉克势力旷日持久的对抗与冲突之中。1932年,英国正式结束了对伊拉克的托管,伊拉克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加入了国际联盟。但此时的伊拉克社会内部的分歧也逐渐显露出来,一场场政变与阴谋此起彼伏,而后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业聚集的大量财富,巴格达迎来了短暂的稳定和繁荣时期,展现出世俗而现代的风情。不过随后之冷战时期,巴格达再次身不由己陷入了大国角逐的齿轮之中,导致了这短暂的繁荣最终还是在暴烈的动荡中划上了句号。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复兴党时代短暂的回光返照和后萨达姆时代难以破解的死局

巴格达自建立之日起,它的血脉里就被注入了强人的基因。

伴随着血腥与杀戮,一个个强人的崛起与衰落,成为巴格达这座城市历史演进中不可忽视的标记。而巴格达最终再一次震惊世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那就是复兴党领导人萨达姆的崛起和最终走向灭亡,其带来的后遗症直到今天还依然还争议不休众说纷纭。

不可否认,萨达姆是伊拉克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而他的崛起伴随着刺杀、党争和入狱,最终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1968年就渐渐控制了伊拉克的权力机构,并于1979年正式就任伊拉克总统,上台伊始,就展现出他铁与血的一面,对反对派冷酷无情的追杀和清洗成了他的首要政治任务。但同时,在他执政的早期,随着石油产业的兴起,伊拉克经济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局面,而在这种石油经济的刺激下,好大喜功的萨达姆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对巴格达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一度成为建筑师嘴里“又一场全球建筑运动的潜在源泉。”的确,萨达姆的独裁一度为伊拉克带来了畸形的繁荣,而他也一直以现代的哈伦·拉希德自居,但这样的妄自尊大其实掩盖不了他的井底之蛙的浅陋和盲目。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在他的权力逐步稳固之后,他很快就将伊拉克拖入了战争的泥潭。1980年9月17日他撕毁了1975年与伊朗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权,并在前伊朗国王的流亡将军们的蛊惑下,22日出兵伊朗,从此两国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顺利的开局很快便陷入了双方之间的僵持,巴格达与整个伊拉克也随着战争的持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场战争的后期巴格达这座城市也时不时遭受伊朗炮弹的袭击。而两败俱伤的战争双方不得不接受联合国的调停,于1988年正式停火,边界重新回到战争前的状态,而这次战争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没有胜利者的战争,除了消耗各自的国力之外,双方什么都没有得到。而颇为讽刺的是,当时支持伊拉克的科威特不仅在战争中支持伊拉克,而且对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胜利”表示祝贺。可志大才疏的萨达姆很快便翻脸不认人,1990年8月,不宣而战入侵科威特,萨达姆的孤注一掷让整个世界目瞪口呆。不过,外强中干的萨达姆的最终的结局也在这一刻便已经写就,左支右绌的他在此后便风光不再,最终在2003年北美军逮捕,并于2006年12月30日被处决,这是一个精心挑选的日子,是宰牲节。

据说萨达姆在临时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我的伊拉克一文不值。

而后萨达姆时代的巴格达和伊拉克依旧是一团乱麻,宗教派别之间的斗争使暴力动荡成为家常便饭,以至于很多人都公开承认即使在萨达姆时代,生活也比如今要好。巴格达这座城市不仅没有迎来期盼的和平和安宁,反而陷入了无尽的泥淖之中,解不开的死结直至今天依旧死死地捆住了巴格达复兴的希望。

巴格达的前世今生: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

巴格达是一座无可比拟的城市。

世态炎凉,白云苍狗,在创造与毁灭、辉煌与苦难、和平与血腥的轮回中,巴格达展现出它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尊严感。

贾斯廷•马罗齐在这本《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书中,论述了巴格达这座城市从它的绝代风华到一次次的绝境重生的历程。而贯穿巴格达的历史的兴衰,那种根深蒂固的宗教以及宗教派别冲突成为巴格达不可承受之重,而西方外来文明的强行介入不仅没有调和反而激化了这样的冲突,导致如今的巴格达依旧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借伊拉克一位名叫马纳福的退休外交官之口说出了对这座城市最深沉而又略显无奈的祝福:

巴格达在毁灭与兴盛之间循环往复的历程漫长而嗜血,但我们仍要怀有希望。但愿在我们永远安息之前,和平之城能够重拾它的美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816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