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里的横城反击战,是一场大胜。根据美军自己公布的伤亡数字,美第10军在此战中共计伤亡11862人,与我军公布的歼灭敌军12000余人的数字相当接近,这也是整个朝鲜战争中双方战役级别战果统计难得相近的一次。

可见,美军确实遭到了很大损失。

大胜之余,横城反击战的光辉却被紧随其后的砥平里攻坚战失利所掩盖。美军凭借砥平里的死守给志愿军造成较大损失后得以继续向北推进,也就有了战后争论的一个问题:应该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美第八集团军指挥官沃尔顿·沃克中将在1950年12月23日车祸身亡后,李奇微记过了前线指挥权。

相比绰号“斗牛犬”的沃克,李奇微是更让志愿军头疼的对手,他的老领导麦克阿瑟也给了他相当的行动自由。

李奇微接手时,“联合国军”已从鸭绿江边退到三七线附近,美军全线溃退三百公里,在其历史上从未出现。李奇微决心扭转不利局面,他调兵遣将,集中起5个军16个师3个旅和一个空降团共计23万余兵力,自1月27日起以汉城为主要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

联合国军在东线的北进中,战线出现了漏洞,在砥平里和横城两个地区分别形成了突出部,这给了志愿军歼敌的机会。但东线的邓华手里兵力有限,无法同时进攻两个地方,势必只能择其一而击之。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在发起攻击前,志司就有过反复讨论。

西路军团指挥韩先楚主张的是先打砥平里。他认为砥平里敌军人少,易于吃掉,且砥平里是整个战役的枢纽,拿下砥平里能威胁敌军侧后,改变战场形势。

东路军团指挥邓华主张先打横城,理由是横城之敌人数虽众,战斗力却不强,且正处于运动之中,比攻坚砥平里更有把握,到嘴的肉不吃先去啃骨头,太过可惜。

双方意见相左,一向杀伐决断的彭老总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在两天内三度变更部署。经反复权衡后,还是支持了邓华的意见,决定先打横城。

正如邓华所料,横城大获全胜,随后攻坚砥平里却失败了。为此韩先楚将军在后来遗憾不已,认为如果按照他的意见先打砥平里,将能影响全局。横城虽然吃到了肉,但对全局影响不大,属于贻误了战机。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军的行动,砥平里美军意识到自己过于突出,有可能遭到围攻,因此向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提出了要求撤退的报告,阿尔蒙德把报告转呈给了李奇微。

李奇微的决定正好相反,他下令美军第23团死守砥平里,并立即加强对砥平里方向的支援。

如此来看,李奇微也认识到了砥平里的重要性,与韩先楚不谋而合。这样看来,先打横城而不打砥平里是邓华战略上的失策了。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其实并不尽然。

从第四次战役的经过图上可以看到,在砥平里后方的利川——原州方向分布着美骑1师、英27旅、美24师、美2师和南朝鲜几个师组成的防线,目的正是保护西线的侧翼,这里是联合国军防御密集所在。在强大的火力优势下,这样的防线是不怕正面强攻的,美军怕的是后路被切断,一线部队无法得到增援又回撤无门。就像之前在一、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所做的那样。

但在砥平里后方是美军的重兵防线,一旦志愿军穿插到砥平里以南,美24师、美2师等部队都可以凭借机动性迅速驰援。历史上李奇微就是这样做的,砥平里受到攻击两天后,美骑1师5团的援兵就已抵达,骊州方向韩6师、英27旅也抵近外围。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因此这里难以迂回,只能从正面和侧面强攻,这正是美军防御的方向,并且援兵可以顺利抵达。

横城就不同,横城穿插战是志愿军穿插迂回战术的经典例子,第117师一夜穿插38公里,迂回到敌后,是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第四次战役里,志愿军的正面攻坚能力还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主要是火力和后勤的不足。先打砥平里固然有可能拿下,但以邓华军团的火力,也难以突破后面的防线。

即使拿下砥平里后再转向横城,一是时机可能失去,二是战力已竭,也没有太大可能复制历史上横城战役的胜利。

后勤不足的弱点将使得志愿军无力保持继续进攻的态势,最后还是不得不转入运动防御。那么,付出较大伤亡攻坚还是以较小伤亡吃下横城,这笔账就比较清楚了。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同样可以看到,砥平里对联合国军防线稳定威胁并不大,它本就是个突出部,阿尔蒙德给李奇微的建议就是撤回守军,把砥平里送给志愿军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能把防线拉平。

但砥平里真正影响的是中朝军东西线的侧翼,也就是“于彼无用,于己有用”的地方。

阿尔蒙德考虑的是防线保持一致,李奇微的格局比他要大。李从开始就考虑的是进攻,既然要攻,砥平里战略意义就变得很大,守住这里可以威胁中朝军东西线的侧翼,让战术丰富多变。美军可以集中兵力从砥平里猛击西线中朝军侧翼,切断后路后进行合围,那样韩先楚的西线就危险了。

因此李奇微拒绝了阿尔蒙德撤守的建议,他下了一个赌注,以砥平里的一个加强团赌志愿军无法及时攻克砥平里,为自己部署兵力赢得时间,战机也就随之出现。

以一个加强团为赌注看上去残忍,但美军拥有绝对优势的火力,又能以绝对优势的机动力进行增援,砥平里迅速失守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从概率上看,这个局是合算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从战术的角度看,李奇微下令死守后,砥平里之敌就已有防备,修筑起了较多地工事,做好了被攻击的准备。横城则不同,这里的敌人是处于运动中的兵团,且兵力分散。显然,横城之敌要比砥平里好打很多。

结果也证明了这点,横城战役是一次战役级别的完胜,打的是志愿军的拿手仗。志愿军进攻运动之中的敌人较为拿手,攻坚战则较为吃亏,从战术的选择上看,攻击横城是发挥己方战术优势,本身也不能说错。

此外,打横城也隐藏着后手,那就是横城背后的原州。地图上可以看到,防守原州的主要是南韩两个师再加一个美军第2师,防御比砥平里后面的防线要薄弱不少且比较分散。攻下横城后有机会突破原州,切断对手的防线,继续向西攻击就能威胁敌军侧翼,可以说是“肉”中有“肉”。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其实反推一下也可以看出来,横城打胜了,砥平里攻坚失败了,总体来看志愿军损失还要小于联合国军,为何后来就要转入运动防御了呢?因为一线部队战力已竭,粮弹几近告罄,战士都已很疲惫。这就是后勤的短板所致了,也就是李奇微总结出的“礼拜攻势”。

如果继续保持攻势,或是转入阵地防御,后方供应无法保证,部队自然也就没有了战斗力。只有保持运动防御,以全线灵活的动态小步进退来迟滞敌人的进攻,才能换来时间,等待后方物资的供应和二线兵力的支援。

联军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摆在那里,不管先打砥平里还是先打横城,破局的希望都小于五成。

第四次战役,韩先楚和邓华意见相左,应该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

在第四次战役的时候,部队连续作战,后勤补给严重困难。面对联军的大举进攻,中朝军需要的就是时间在二线构筑新的阵地,而不是与联军对攻。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动摇敌侧翼,减轻西部的压力,也就是彭总制定的“西顶东攻”的战略,最终实现有序撤退。

西线无论如何都要坚持防御,争取时间,在二线构筑新的防御力量,囤积物资。东线战场进攻是为了更好地策应西线,改善防御态势。而通过局部战斗,改善后撤的态势,是横城战役的主要作战目标。这一点通过横城战役部分实现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733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