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1938年,日军调集重兵进攻军事重镇徐州,徐州会战爆发。3月底,中日双方在徐州军事要地台儿庄之争夺战打得异常惨烈。

日军电台广播:“中国军队有一俄籍军官,指挥有度。”

这位“俄籍军官”说的就是戴安澜,戴安澜时任旅长,奉命在外线侧击日军。因为戴安澜长得高大威武,又有着儒雅的气质和出色指挥才能,日军错把他当做了洋人。

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率部火攻陶城、智取朱庄,激战郭家集,重创日军,立下赫赫战功。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图 | 戴安澜将军

自从抗战爆发后,戴安澜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战场为国杀敌。

他还参加了之前1935年著名的长城会战,曾血战古北口,由于指挥出色,荣获三等云麾勋章一枚。就连对手——日军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役为“激战中的激战”。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三期后,因目睹国家贫弱,屡遭外敌入侵,遂自号“海鸥”,改名为“安澜”,他决心要如海鸥般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戴安澜当年读私塾时的老师,安徽有名的文士周绍峰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

若干年后,老师的评价得到了验证。戴安澜成为一代抗日名将,被誉为“域外死忠第一人”。

屡立战功的戴安澜,节节高升。1939年冬,广西昆仑关大战爆发,这时戴安澜已接替杜聿明升任第200师师长。

200师是蒋介石的嫡系,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装备精良。蒋介石能把这样一支王牌师交由戴安澜指挥,可见对戴安澜的器重。

日军战史中,认为中国军队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战役,只有两场,一场是桂林保卫战,另一场就是此次由戴安澜担当主力的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是南宁的天然屏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中日双方都投入重兵决一死战。

日军派出了素有“刚军”之称的第五师团,前线指挥官中村正雄,残暴无比,被称为“一把折不断的军刀”。

戴安澜率200师奉命正面应敌。他作战非常英勇,指挥有方,数次亲临前线阵地巡查,即使身负重伤,依旧不下前线。最后,历时一个月鏖战,200师和日军在阵地附近几个山头反复争夺,昆仑关两次夺回又失守,终于经过力战,200师第三次收复昆仑关。

此次战役中,戴安澜的200师击毙日军6000人,就连赫赫有名的少将中村正雄也命丧昆仑关。昆仑关战役的胜利,重挫了侵略者嚣张气焰,增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因戴安澜的杰出战绩,国民政府授予戴安澜四等宝鼎勋章一枚,蒋介石盛赞他“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随着中国抗战形势的迅猛发展,日军妄想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的图谋失败,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状态。

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战局进入最黑暗的阶段。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随后的几个月,日军铁蹄横扫东南亚,势如破竹,新加坡,菲律宾,马来半岛相继沦陷。与中国近邻的缅甸也岌岌可危,1942年3月8日,日军攻陷缅甸首都仰光。

3月12日,英国政府急电重庆政府请求支援驻缅英军。

缅甸危在旦夕,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唯一的国际运输补给线也面临要被日军切断的危险。

滇缅公路是1938年中国耗时9个月修建而成,就是为了能顺利运输国际社会支援的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

日本法西斯为了迫使重庆政府投降,除了密集轰炸重庆外,另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海上和陆地补给线,从而使中国抗战难以为继。

若缅甸沦陷,滇缅公路失守,那中国的抗战生命线将被切断。

保卫缅甸,就是保卫滇缅公路,就是保证中国抗战的生命补给。于是,1942年3月,中国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图 | 滇缅公路一景

戴安澜的第200师,作为远征军第五军的先头部队,先行挥师入缅。这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到境外作战。

为了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军队踏出国门,征战异国沙场。

但是中国军队在国内战事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抽调兵力进入缅甸抗日,却并没有得到友军英军的真诚对待。

由于英国在欧洲战场深陷泥沼,自顾不暇,所以远在东南亚的缅甸和印度虽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这两国对于英国的战略意义并不相同。

英军一开始并不想让中国军队入缅。中国政府在此之前已多次提出——愿意帮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但是英军一方面担心中国军队来了之后就不走了,另一方面在英国的战略计划里,缅甸处于次要位置!

印度才是英国真正的利益关注点。印度是英国欧洲战场的战略物资重要补给地。

后来因为缅甸形势危急,英军担心危及到印度才不得不请求中国军队入缅。

同盟国之间利益的分歧,也为以后的合作埋下了隐患。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就发生在缅甸重镇——同古(又称东瓜)。日军进攻前夕,蒋介石亲自接见奉命驻守同古的戴安澜,问能否坚守一两周。戴安澜立下军令状:“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东瓜。”

谁知这边戴安澜率部誓死坚守同古,而原本防守侧翼的友军——英军却突然不告而别,3月17日晚上悄然撤走。从而使远道而来的200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中国的增援部队还没赶来,日军的增援部队却很快扑了上来,200师处境危矣!

面对如此不利局面,戴安澜感到了少有悲壮,但是他毫不畏惧,为了鼓舞官兵血战到底,他发布通告:

“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团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戴安澜率200师用坚如磐石的意志,志在必得的信心,奋不顾身的勇气,与数倍于己的日寇展开殊死拼杀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日军有三个中队的飞机进行空中掩护,中国军队却一架飞机也没有;日军有几十辆坦克,中国军队却只有三辆坦克;日军的炮火也是中国的一倍多。

就这样,在没有空中支援,也没有战车和炮火的配合下,戴安澜部和日军两个主力师团苦战12天,死战不退,坚守同古,歼敌5000余人,自伤不到2000人,最后在上级的命令下安全撤离,给日军留下一座空城。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同古之战打得艰苦卓绝,异常艰难,引起世界轰动。

同古之战意义巨大,在国际战场上,盟军的处境非常不利,非常需要中国军队在缅甸牵制住日军,从而为盟军在其他战场赢得有利战机。

美国军方评价同古之战:“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美国总统罗斯福称戴安澜是“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之楷模”。

蒋介石称此战是“中国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冲出包围圈的戴安澜带着200师在缅甸掸邦的丛林中艰难穿行,这时,又接到了收复棠吉的命令。尽管部队已很疲惫,戴安澜还是坚定地服从命令,带着部队赶到棠吉。到达当天,就向日军发动进攻,仅用一天时间,就收复了棠吉。

但是,战场上开始的大好形势,却由于西线英军和日军交战一触即溃,全线退败,从而使中国远征军非常被动。缅北战事急转直下,中国远征军后方又被日军切断,腹背受敌,虽然奋力血战,但败局已不可扭转。

4月底,中国远征军收到命令,撤退回国。但是归国之路已被日军封锁,只能绕道缅甸丛林突围。

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出征,就这样铩羽而归。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在撤退问题上,又遇到麻烦,英军虽然同意中国军队可以撤退至印度,但是英国要求中国军队必须以难民身份进入,并且由英军收容。这一无理要求,被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严词拒绝。

戴安澜也坚决反对,他说:“我生为中国军人,死为中华雄鬼,绝不到印度去听洋鬼子使唤。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

戴安澜原本计划就近向滇西南也就是向西双版纳一带方向撤离,但是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要求戴安澜向北突围,然后在卡萨与第五军会师。杜聿明说,我们全军一起走,要死一起死。

戴安澜一直都是杜聿明的爱将,从感情上,他更愿意跟随老上级。于是他和师部军官商议,全师上下都表示愿意重返老部队第五军跟随杜聿明撤退。

于是,戴安澜转为北上,率部进入缅北原始森林野人山,开始向祖国方向突围。突围路上不断遭到日军伏击,又遇到雨季,终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难行。

谁知在这时,缅甸向导竟然因为贪生怕死而逃跑,被抓回后,坚决不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悲愤至极,举起马鞭猛抽打马靴,说:“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就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5月18日,200师穿越最后一道日军防线,正过公路之时,戴安澜不幸被埋伏在丛林中的日军伏击。日军2颗子弹分别伤及戴安澜的胸部和腹部。

其实戴安澜的枪伤并不致命,若是有药品及时医治,不至于危及性命。但是部队当时给养不足,食品和药品严重匮乏,又恰逢雨季,雨水多,气候潮湿、闷热。

士兵们用砍下的树枝做成担架,抬着受伤的戴安澜穿行在高山峡谷的丛林中,戴安澜的伤口不停流血,感染、发炎,甚至生了蛆。后来,戴安澜发起了高烧。

5月26日, 200师到达了瑞丽江畔的茅邦村,这里距离中国只有100多公里,眼看祖国近在咫尺,但是戴安澜却再也无法支持。

高烧昏迷的他突然清醒了,他让士兵叫来了598团团长郑庭笈,说:“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郑庭笈含泪答应,又问他对家人还有什么话要说的,戴安澜轻轻摇了摇头。

然后,他让士兵扶他坐起来,朝着北面,祖国的方向,恋恋不舍地望了此生最后一眼。他多么渴望能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哪怕是就这样倒在祖国的怀抱里也好。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代抗日名将,就这样凋落于缅北茫茫丛林之中,年仅38岁。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戴安澜是中国远征军牺牲的第一个少将师长,后来,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

蒋介石和杜聿明得知戴安澜牺牲的消息后,命令一定要把戴安澜的遗体带回国。士兵们抬着戴师长的遗体继续走在回国的路上。

由于天气炎热,戴安澜的遗体开始流水,于是官兵们无奈只好在山上砍些木料,点上火,把戴师长的遗体火化。官兵们站在一旁,向着师长的遗体敬礼,望着熊熊火焰中的师长遗体,都泪如雨下,痛心大喊“师长,师长……”

官兵们悲怆的呼喊在山谷中回响,天空下起了雨,雨水混合着官兵们的泪水一同飘洒在缅甸的丛林之中。异国他乡的山河也在为一代名将的陨落默哀!

官兵们用木板做成简易棺材,装殓骨灰,终于在6月2日,回到祖国。

当200师官兵踏上云南腾冲境内时,百姓们沿街而跪,臂缠黑纱,向殉国的戴将军表达敬意和哀思。一位老先生看到戴将军的棺材过于简陋,就把为自己准备的棺木,送给戴将军用。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远征军的出发地——广西全州香山寺,为壮烈殉国的戴安澜将军举行隆重的国葬,有一万多人参加。葬礼上同时悬挂有蒋介石和毛主席为戴安澜亲撰的挽词。

毛主席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将军,另一位就是戴安澜将军。毛主席盛赞戴安澜为“海鸥将军”。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戴安澜在同古战役中,就怀着必死之心提前写好了遗书。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这样写道: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即戴安澜叔祖父)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又我去岁所经过之事,实在太对不起你,望你原谅……”

信中展现出来戴安澜以身报国的壮志,和对家人的爱护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戴安澜和妻子王荷馨是自小就定的亲事,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依婚约娶了不识字的王荷馨,虽然妻子没有读过书,但是戴安澜对妻子一直不离不弃。妻子王荷馨的名字还是戴安澜给取的。

婚后,戴安澜还抽空教妻子识字读书,鼓励她学习文化知识。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图 | 戴安澜与妻儿

王荷馨是位很坚强的女性,丈夫去世后,带着四个孩子,担起家庭的重任,日子过得很清苦,炒菜都放很少的油。即使如此,国民政府发给的20万元抚恤金,她还是全捐献给了戴安澜高级技术学校,作为办学经费。

王荷馨把丈夫的一张单身照片一直带在身边,照片背后有她刚学会识字时写的几个字:“亲爱的澜哥哥”。

1947年,王荷馨把丈夫的棺木从广西运回安徽老家芜湖安葬,全家也随即返回芜湖老家居住。她说:“安澜葬在哪里,家人就要一辈子守在哪里。”

当年丈夫为了守卫国家的安全,四处征战沙场,如今该她和孩子们来一起守护丈夫!

戴安澜牺牲时距祖国仅百公里,上级下令带回遗体,士兵却将其火化

文 | 南国雨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623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