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到底要不要留在北上广,似乎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们纠结的问题。北上广代表着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大世界以及千般好处,但回头看去,小城市里有父母的陪伴和安逸的生活,似乎也不太坏。

不过,有一部分坚决反对已经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再回到家乡、回到小城市里去,他们给出的理由不是什么奋斗、不是什么更好的自己,而是小城市里的人情关系一定会让适应了北上广效率的年轻人们感到不适应。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谁都不是外人

但凡在小县城里生活过,或者去过小县城的人,必定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小县城里,人们出门总会与熟人不期而遇。不管是出门去办个事,还是单纯地散个步,大家似乎总能遇上熟人,偶尔还要热情地聊上几句。

这大概就是费孝通所说的熟人社会,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私人关系,并通过这种私人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张张关系网,也就是所谓的“熟人好办事”。

正是因为这样,在小县城里有着许多与大城市完全不同的规则。例如,在大城市里,人们往往会因为工资高而不断跳槽,但这在小城市人的眼里,就变成了“工作不稳定”,还不如那个“月薪2000但有编制的清洁工”。

先前新闻报道,东北有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排队去报考有编制的环卫工便证明了“体制内”对于小县城人民的吸引力。因为在小县城、在熟人社会,对于熟人和“关系”的合理使用是生活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环。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例如之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想响应号召,回东北去创业,没想到自己在“办理营业执照”这一步就卡了足足3个月,最后靠熟人“递了条子”,不到半天就走完了流程,这不仅让这名网友感慨,东北的衰落确实是有迹可循的。

人情关系这张大网,网住了小城市的熟人社会,令小城市的人依然无限向往着体制内的工作和生活。毕竟除了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和福利之外,更意味着“无限接近地方资源分配的中心”以及你在这个县城里的阶层地位和可能会高人一等的话语权。

而在大城市里就不一样了,大城市的运行更多地依靠的是既有的规则和规范,虽然依然可以靠人情和关系“走捷径”,但既没有小城市那么容易,也不至于发生一些“不走关系就办不成事”的问题。

大城市的公务员们,大多也不会因为自己在体制内就沾沾自喜,甚至还会思考走出体制这个“围城”是不是会更好?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熟人地位不高,就是没有熟人

普通的公务员在大城市里可能只是一份职业,而在小县城里就是“领导”。

有小城市的人表示,在小城市虽然当“大官”很难,但是找到当领导的感觉,还是很容易的。因为不管你是局长还是所长,甚至是科长,只要带“长”,就算是领导了,就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了。

在小城市,只要是领导那都会穿着讲究,要是这个领导还有一定的实权,那几乎都可以用“前呼后拥”来形容了,为官的气场十足,在大城市里都很难见到。

毕竟,在小城市,大家都知道,熟人的地位不高,就是没有熟人。有个网友曾写道,在他们这个四线城市,办什么事情都不靠能力,而是靠关系和门路。她在家乡算是那种“没什么门路”的人,亲戚朋友都没有当官,因此她要办件事也都很不容易,也经常遭遇一些不公平的事情。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网友称,如果她还留在老家,一定是二十年如一日的、“被迫”呆在这个岗位上 ,一眼望到退休。简单点说,就是在小城市,光有熟人还不够,熟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那就相当于没有熟人,还是办不成事。这是小县城熟人社会的特有规则——相信熟人,而不相信规则。

这便是熟人社会的一个危害: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礼大于法,会阻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数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我国人民一向是非常重视人情往来的,“礼尚往来”也被视作一种美德。但这种人情和礼尚往来,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到我们法治社会的发展。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因为熟人社会首先弱化了“法制”的功能。在熟人社会中,通常强调用“关系”来替代“契约”、用“情感”来替代“公平”,这就会导致法律的威严丧失,而公平正义的天平也会失去平衡,导致百姓失去对于公平正义的信心。

其次,熟人社会用“人情”代替“竞争”,将情感手段植入社会管理、社会生活中,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失去向上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人情”更有可能会引发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导致佘恩慧风气的败坏。

总的说来,如果熟人社会过分发展,甚至像现在的一些地方一样,发展成“不找关系就办不成事”“走正常渠道就维护不了权益”,那必定会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整体发展。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该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吗

鉴于熟人社会有着种种的缺点,就有专家提出,我国应该尝试着向“陌生人社会”转型。陌生人社会,是熟人社会的对立面,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对他人处处提防、自己也不会“遇事出头”。

我们该向这样的社会转型吗?从情感上来说,当然是不应该的,因为在陌生人社会里,人们的情绪容易变得更加负面,而人们之间的互相不信任,也会增加社会的运行成本。

但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社会仍旧是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这一点在大城市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经常有网友抱怨大城市人情冷漠,有急事想借个手机打电话都很难实现,这便是我们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一个反映。

陌生人社会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不信任。就像我们大多数人这样,遇到陌生人求助,第一反应是“该不会是陷阱吧”;对家里的老人、小孩千叮万嘱“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路见不平,犹豫着是否要出手帮助,担心”好人没有好报“。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充满了不信任和冷漠,但我们无法阻挡整个社会慢慢变成这样。

而且,这种转变迟早也会发生在小城市中——虽然小县城的人们在这种熟人社会中过着安逸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可能也并不是能持久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在高速发展,小城市可能会变大城市,再小的城市可能会随着人口的外迁而消失在历史的场合中。

因而,在由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处理好“重构信任”这一课题。只有建立了陌生人社会中的“信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有温度。

构建这种信任的核心,便是树立起法制的权威和加强道德教育。

树立法制权威,能让人们对于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充满信心,进而激发出人们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让人们能够自觉按照规则办事,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制度因其中立和公正、权威的特性,成为了社会成员建立信任的纽带;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因为相信法律能够维护其权益而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而尽管道德在熟人社会中的地位更重要,但在陌生人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实现社会成员的自律,以建立更为稳固的社会信任。

小县城的熟人社会

在这样有着充分信任的陌生人社会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相对更为公平的待遇,人们可以凭借着自身能力和努力、而不是亲属关系来获得酬劳、地位和属于自己的人生。

也不必一遇到什么事就要急着去找关系、走后门,而可以堂堂正正地、通过正常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办成自己想办的事。这样难道不好吗?也许从某个角度来说,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地方,正是这一份公平、这一份对于规则的尊重和敬畏、这一份对于“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信心。

也许总有人会因为贪图安逸、或者因为家里“关系硬”而选择回到小城市那个熟人社会中,但是总有更多人会愿意选择奋斗、愿意选择为建立充满信任的“陌生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531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