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在最近热映的影片中,最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非陈可辛导演的《夺冠》莫属。

从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到如今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几十年来一代代国人看着女排的比赛长大,出于深厚的“女排情结”,自然对《夺冠》抱有很高的期待。

从评论来看,很多人都觉得《夺冠》是一部很好哭的电影,无论从细节的把控还是人物塑造,都能在不经意间触动观众的“泪点”。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01、第一大泪点:女排队员的艰苦奋斗

熟悉电影的人都知道,“陈可辛”这个名字,就是一部电影的品质保障。

近年来陈可辛总能不断创作出各种风格不同的优秀作品,尤其是现实题材的影片,比如《亲爱的》、《中国合伙人》,都取得的相当亮眼的口碑。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同为现实题材的《夺冠》,也延续了陈导一贯的风格,让观众在陈可辛充满情感温度的人文关怀中,得到精神上的震撼。

在极其写实化的镜头营造里,我们为女排姑娘们艰苦的训练,以及赛场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打动。

陈旧的训练馆内,墙皮脱落,设施简陋,在这样艰苦的训练环境下,女排姑娘们要接受袁指导严格的训练。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中,我们看到有的队员膝盖上的护膝已经被血染红,有的队员手掌被磨得全是血泡,还得强忍疼痛拔掉上面的刺。

看着伤痕累累的她们,没有人不会替她们感到心疼。

不是没人想过放弃,但最终没有一个人离开这里:这群年纪轻轻的姑娘仍然含着泪,咬着牙,日复一日投入到艰苦而漫长的训练中。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就是当时刚刚进入国家队的郎平。

当时的她不到20岁,连替补球员也算不上,每天只能遵照教练安排,举杠铃练负重。

但她就是有那股不愿退缩的韧劲,每天人都走光了,还在训练馆内练球到深更半夜。

放弃高考,放弃享受青春年华的缤纷灿烂,郎平放下一切,凭着一腔热血径直向前冲,这种拼劲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与此同时,影片通过对一幕幕比赛场面的还原,让观众不由地沉浸在其中,被姑娘们拼尽全力的精神所打动。

比如影片的第一场重头戏——1981年日本世界杯的中日决战,影片完美还原了当时的比赛场面,连当时解说比赛的宋世雄老师都被请来再次“声音重现”,极大增强了比赛的年代感和真实感。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当决胜局处于落后,中国姑娘们的拼搏似乎要功亏一篑,她们难掩内心的失望和沮丧,但却没有缴械认输,而是拼尽全力,紧紧咬住每一分。

有的队员腰部受伤痛苦难忍,但仍然坚持上场作战;也有最后参加比赛的老队员,眼含泪水请求教练让她上场,让她站好女排的最后一班岗。

就像袁指导教练说的,如果这场球输了,她们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看着她们在场上每球必争,拼尽全力扣杀、救球的模样,看着在拿下冠军后,一向冷静的袁指导也眼眶泛红,银幕外的我们,也早已被喜悦和自豪的氛围感动。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02、第二大泪点:女排队员与教练员的关系

作为中国女排成功之路上的引路人,袁指导一开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严厉、冷酷,不留情面

我们看到即便是过年的时候,他也让女排姑娘们坚持练球,让人觉得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但在这副冷硬面孔之下,袁指导其实有着一颗温柔的心。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除夕夜,他让人把女排队员们的亲人接到训练基地,让她们能过上一个团圆年;

尤其是多年后在老队员陈招娣的葬礼上,头发花白的他强忍眼泪,声音颤抖地对老队员们说“别哭,跟我走”的时候,吴刚极其克制却又力道十足的表演,对我来说是全片最催泪的一幕。

曾做过老女排陪练的陈指导,他打动观众的泪点,是发自内心的“暖意”。

在青年时期和老一代女排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把女排姑娘们吃的苦看在眼里,也默默记在心里。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多年后,当自己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后,他以一种更加积极、风趣的方式,让女排姑娘们在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紧紧凝聚在一起。

他很少流露负面情绪,就像北京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比赛,尽管他心中焦虑,但他却隐藏所有的负面情绪,积极鼓励着女排姑娘们,给她们加油打气。

第三位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就是全片最浓墨重彩刻画的,也是最赚泪点的角色——郎平。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影片对她的塑造非常丰满立体,再加上巩俐极其具有信服力的演技,这个情感层次丰富的角色很容易和观众产生共情,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比如当美国队战胜中国队的那个夜晚,作为美国队主教练的郎平心中五味杂陈。

室内是美国女排在欢呼庆祝,室外是郎指导独自一人,黯然面对外界的众多非议。

在给女儿打电话时,她的声音逐渐变得哽咽,直到后来眼中涌出的泪水,让观众由衷地为她难受。

此刻的她不再是铁榔头,而是一个脆弱、委屈、让人心疼的普通女人。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在中巴之战的前夜,当她动情的告诉女排姑娘们,“我有责任帮助你们,好好地享受体育的本身”时,语气里的真挚和温柔,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特别“有效”的催泪剂。

03、第三大泪点:从女排故事看到国人的拼搏精神

赛场上,女排姑娘们把手叠在一起,喊出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加油”;训练时,袁指导面色严肃,告诉队员们“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这一幕幕热泪盈眶的画面,蕴含着女排姑娘毫无畏惧的强大力量。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影片并不只是讲述中国女排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在其中看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时代记忆。

比如影片对于80年代的场景还原:熙熙攘攘的自行车流、穿着质朴简单的老百姓,以及女排夺得冠军后街上狂欢的人群,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他们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时代记忆。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特别是片中那些激动人心的女排比赛,对于人们来说,更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记忆碎片”,承载着和家人、朋友一起经历的那些难忘的时光。

几十年的时间里,“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其中的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等精神品质,早已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理想而拼搏奋斗。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还记得片中曾借角色之口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的人们,生活和30多年前已经完全不同,还需不需要女排精神?

到《夺冠》的最后,每个观众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女排精神,永远不会失去其价值,永远都有存在的意义。

从春节档撤档,到8个月后回归大银幕,睽违已久的《夺冠》终究没让人失望,期待影片继续创造佳绩!

含泪看完《夺冠》:不愧是巩俐,已经郎平附体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504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