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835年,天降祥瑞之后,1000多颗人头落地

835年,天降祥瑞之后,1000多颗人头落地

大唐,冬日长安城,一个看似平常的上午。掌握禁军军权的大宦官、左神策中尉仇士良像往常一样参与早朝,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针对他和整个宦官群体的刺杀行动,即将在腥风血雨中展开。

这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刚刚列班排定、正准备早朝的百官,此时突然听到金吾卫将军韩约上奏,说大明宫内的后院,有石榴夜降甘露。

天降甘露,在古人看来是一种祥瑞。

于是,宰相李训随即率领百官向唐文宗道喜“称贺”,并劝唐文宗前往观看,“欣然同意”的唐文宗于是先派出宰相等人前往查看,过了很久,宰相李训等人返回通报说,“臣与众人查验,恐怕不是真甘露,不可马上向众人公布。”

作为唐文宗与宰相李训等人事先排练好的戏出情节,假做惊讶的唐文宗于是马上发话,命令掌握禁军的左神策中尉仇士良、右神策中尉鱼弘志等人率领宦官们前去查验。

宦官们前脚刚走,宰相李训急忙召唤已经准备好的邠宁节度使郭行余和太原节度使王璠,没想到王璠临时退缩不敢进内,只有郭行余和几百名河东镇的兵卒入宫领命。

刺杀行动即将展开。

千钧一发之际,大宦官仇士良等人则按照唐文宗的命令,来到了号称“夜降甘露”的金吾卫仗院,面对大批宦官,事先准备好的金吾卫将军韩约突然脸色剧变、流汗不止,对此仇士良还奇怪地问道:“将军为何如此?”

此时,突然一阵风起,将金吾卫仗院的帷幕吹开,仇士良等人则惊讶地发现,帷幕后竟然埋伏着一大帮手持兵器的士兵,见状不妙,仇士良急忙向外狂奔,把门的士兵想要关闭大门,却被仇士良一顿怒斥吓呆了,于是,士兵们不敢再关大门。

宦官们集体逃出。

仇士良等一大帮宦官顿时懵圈,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唐文宗正是此次刺杀行动的总导演,于是急忙奔到含元殿,向皇帝报告说有兵变发生,并抬起唐文宗直奔后宫,宰相李训急忙上前阻止,也被宦官打倒在地。

此时,参与诛杀宦官行动的几百名士卒也涌入含元殿,打死打伤了十几名宦官,没想到宦官们却手脚利落,一下子就将唐文宗拥入了后宫,还关上了大门。

作为刺杀总导演的唐文宗,却被宦官们控制了,见状不妙,作为刺杀行动总指挥的宰相李训,于是也急忙换了一套普通小吏的衣服,骑马狂奔出城逃命。

总导演和总指挥一个被宦官控制、一个抛下队伍出城逃命,于是,参与刺杀行动的其他朝官和几百名士卒顿时群龙无首、乱成一团。

仇士良此时突然反应过来,醒悟到扭扭捏捏的唐文宗正是此次“兵变”的总导演,于是,恼怒的仇士良一边对唐文宗破口大骂,一边马上联合鱼弘志,各出动500名左右神策军,全副武装杀向文官们办公的南衙等各部门。

大屠杀开始了。

当时,很多官员并未参与刺杀行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百官们,此时还集中在南衙各个部门,没想到此时禁军突然杀到,神策军在仇士良等掌兵宦官的授意下,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于是,没有来得及逃出皇城的600多名朝官和吏卒惨遭屠杀。

但宦官们并未停手,他们又命令神策军关闭各个城门,在长安城内大肆搜捕各位朝臣,此后,又有1000多名官员和其家人相继遇害,整个大唐帝国在京的官员们,几乎被集体斩杀一空,而四位宰相李训、王涯、舒元舆、贾餗,以及重要朝官李孝本、王璠、郭行余、韩约等人则被灭族示众。

当时,长安城内一些乱兵和流氓恶少也乘机到处杀人抢劫,甚至相互攻杀,长安城中乱成一片。

试图诛杀宦官的文官集体谋事不成,反而几乎被斩尽杀绝,此后,大唐帝国上至皇帝、下至宰相群臣,生杀废立大权全部被宦官掌握,“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宦官),宰相行文书而已”,“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的宦官们,则在这场被后世称为“甘露之变”的剧变以后,几乎全面掌控了大唐帝国的朝政,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宦官掌权时代。

而在这场腥风血雨的剧变之后,如果说大唐帝国的外围是藩镇掌控的世界,那么在长安城内,发号施令者,俨然已经是宦官的世界了。

835年,天降祥瑞之后,1000多颗人头落地

1

作为刺杀行动的总导演,唐文宗并非没有想到这个结局。

此前,唐文宗的爷爷唐宪宗李纯,和唐文宗的哥哥唐敬宗李湛相继被宦官所杀,而宦官刘克明等人在刺杀唐敬宗后,又与宦官王守澄等人发生内讧火并,导致本来计划接位的绛王李悟被乱兵所杀,于是,作为唐敬宗李湛的弟弟,江王李昂才在稀里糊涂中登上了帝位。

尽管自己也是被宦官拥立,但熟读史书的唐文宗李昂明白,从中唐时期开始不断坐大的宦官们,已经到了任意刺杀皇帝、废立皇帝的骄横跋扈地步,因此,唐文宗也一直在谋划着,如何才能铲除宦官这颗危害大唐帝国的顽固毒瘤。

但说起来,宦官们的坐大,其实也正是唐朝皇帝们一步步纵容扶持的结果。

早在安史之乱以前,宦官高力士就已经参与政事,当时,甚至连太子、后来的唐肃宗李亨,都要称呼高力士为“二兄”;而诸王和公主们,则称呼高力士为“阿翁”;驸马们则称呼高力士为“爷”。

而导致安史之乱发生根本逆转的前奏,就是因为作为前线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因为私怨诬陷潼关守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导致两位名将同日被处死,此后,接替高仙芝和封常清守卫关中门户潼关要塞的哥舒翰,迫于宦官的中伤和唐玄宗的压力,不得不仓促出兵迎敌,从而导致潼关失守、关中门户大开和长安沦陷。

唐玄宗从长安出逃后,宦官李辅国怂恿太子李亨分兵北上自立称帝,是为唐肃宗,此后,拥立唐肃宗的宦官李辅国被唐肃宗“委以心腹”,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统管军队大权,以致连出身山东士族的宰相李揆见了他都要行弟子礼,称之为“五父”。

唐肃宗死后,李辅国甚至杀掉张皇后和越王李系等人,改而拥立唐代宗李豫,仗着自己有“定策之功”,李辅国甚至骄横地命令唐代宗说:

“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唐代时,也称皇帝为“大家”,尽管唐代宗“怒其不逊”,但也只能对李辅国等宦官忍气吞声,且被迫将李辅国“尊为尚父,政无巨细皆委参决。”

835年,天降祥瑞之后,1000多颗人头落地

▲宦官与藩镇,是危害大唐帝国的两大毒瘤

 

从安史之乱的李辅国开始,唐朝宦官们此后开始掌握军权,为了夺回禁军大权,唐代宗则发动反击,诛杀了继李辅国后掌握禁军的宦官鱼朝恩,此后,唐代宗和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一度禁止宦官掌兵。

但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当时泾原镇的士兵受命前往前方平叛,他们路过长安时原本希望受到赏赐,结果唐廷不仅没有赏赐,反而以粗茶淡饭打发这些将士,泾原镇军士于是在一怒之下发动兵变、攻入长安,当时,唐德宗在仓惶之下召集禁军御敌,没想到典兵的白志贞平时经常收受贿赂、吃空饷,很多名义上的禁军士兵,竟然根本没在皇城当差,由此导致泾原镇士兵攻入长安时,根本没有禁军御敌。

狼狈之下的唐德宗于是仓惶逃出长安,此后,唐德宗对将领们失去了信任,并再次起用作为“家奴”的宦官统领禁军。此后,由宦官们统领的神策军作为禁军不断崛起,当时,驻守外地的军队衣服粮食多不充足,但神策军的待遇却特别好,待遇起码是普通军队的三倍,于是各个边地驻军也纷纷依附宦官,改名为神策行营,以致宦官们掌握的军队,高峰时达15万人之多。

唐代时的禁军不仅掌控着长安等京畿地区的禁卫、戍守,而且承担着讨伐藩镇、四处征战等多重职能,凭借着军权的护卫,宦官群体开始扶摇直上,并开始掌握政权。

从唐宪宗时代开始,唐廷又开始设置左、右枢密使,并不断侵夺宰相的行政权力。此后,由宦官们专任的掌控军权的左神策军中尉、右神策军中尉,以及宦官们掌控政权的左枢密使、右枢密使四个要职,被合称为“四贵”,这“四贵”分别掌控军权和政权,任意拥立皇帝、任免宰相、处理军国要务,成为此后整个大唐帝国的实际最高决策者。

而从唐顺宗开始的唐朝最后11任皇帝中,有8人是因为宦官的拥立才得以登上帝位,另外唐宪宗、唐敬宗都是被宦官所杀,还有研究者认为,唐顺宗,以及策划甘露事件的唐文宗也是被宦官所密谋杀害。

2

宦官势倾帝国,甚至左右皇帝的废立和生死,一想到自己的爷爷唐宪宗李纯,和哥哥唐敬宗李湛都是被宦官所杀,再联想到自己也是在宦官的血腥屠杀和弄权下才偶然登上帝位,唐文宗李昂这个皇帝当得,也是胆战心惊。

此前,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以后,在唐德宗的扶持下,宦官们再次执掌禁军大权,此后,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随后唐德宗的长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唐顺宗上位后,随即起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并试图打击宦官势力,但宦官们随即发动反击,使得唐顺宗在位仅仅8个月就被迫“内禅”退位,随后,王叔文、王伾等“二王”,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统统被贬到各个偏僻州,担任闲官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45岁的唐顺宗反击宦官失败,几个月后也莫名其妙死去。

考虑到前车之鉴,唐文宗于是更加谨慎谋划,当时,唐朝内部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门阀,和以牛僧孺为首的代表进士出身寒族新贵,纷纷依托不同的宦官势力,在唐朝内部斗得不可开交,史称“牛李党争”,以致唐文宗哀叹“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鉴于朋党官员与宦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唐文宗又将眼光转移到翰林学士宋申锡身上,并与宋申锡密谋如何铲除宦官势力,为了响应唐文宗的计划,宋申锡在被提拔为宰相后,又联络了一批朝官壮大势力,以求暗中抗衡宦官。

宋申锡联络的朝官中,就有吏部侍郎王璠。

而正是王璠的两次出卖,最终导致用人不慎的唐文宗,计划一再落空。

在知晓唐文宗和宋申锡的计划后,王璠转身就向统领禁军的宦官王守澄告密,王守澄则密不声张,转而诬陷宋申锡密谋拥立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为帝,缺心眼的唐文宗很快中计,他原本怒火中烧之下想杀掉宋申锡,由于部分朝臣发觉异常坚决阻止,唐文宗这才改而将漳王李凑贬为巢县公,宋申锡则被贬为开州司马,而牵连此事被处死和流放的有一百多人,此后,宋申锡最终死在开州(今重庆开县)。

835年,天降祥瑞之后,1000多颗人头落地

▲唐文宗李昂(809-840年)

本来想依托宋申锡等大臣铲除宦官的唐文宗,没想到却被宦官施了反间计,但他并没有长记性,此后,他又开始起用郑注等人对抗宦官势力。

作为江湖游医出身的郑注,曾经治好过雪夜取蔡州的名将李愬的病,由于宦官王守澄曾经在李愬军中作为军队监军,于是,郑注又因缘际会认识了王守澄,并被王守澄引为亲信带到了长安。

郑注虽然是游医出身,但医术确实有一套,当时,唐文宗突然中风口不能言,御医们都治不好,没想到吃了郑注的药以后却颇有疗效,于是,郑注又从大宦官王守澄的心腹,转身成了唐文宗的宠臣。

当时,郑注还与唐肃宗时的宰相李揆的族孙李训交好,由于李训精通《易经》,经常为唐文宗讲学,因此郑注和李训都被唐文宗因为心腹,并秘密授以铲除宦官的重任。

当时,郑注等人依托大宦官王守澄的势力,经常为非作歹,因此外界都将郑注、李训等人当做宦官势力,没有想到两人竟然是唐文宗的暗桩。

在郑注、李训的谋划和配合下,唐文宗先是提拔宦官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来分解王守澄的军权,随后又将王守澄明升暗降,并派人毒杀了王守澄。

尽管大宦官王守澄被杀,朝野内外欢呼,但朝官们对于郑注和李训作为宦官亲信反复无常的阴险狡诈也感到不寒而栗,这也为后来甘露之变中,李训和郑注因为势孤力单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王守澄死后,宦官仇士良的势力又开始做大,于是,唐文宗又与郑注和李训密谋,计划彻底铲除宦官势力。在此情况下,谋求宰相一职不成的郑注,改而被唐文宗外派到毗邻长安的军事重镇凤翔,出任凤翔节度使,当时,凤翔镇拥有强大的军力,唐文宗试图以此为铲除宦官势力的外部屏障。

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后,李训被唐文宗任为宰相,有了内外势力的依托,唐文宗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发起兵变,彻底绞杀宦官势力。但在当时,禁军中的左神策军被宦官仇士良掌控,右神策军又被宦官鱼弘志掌控,面对远水救不了近渴的局面,唐文宗与郑注、李训等人本来可以像对付王守澄一样,慢慢图划分解宦官势力,但急功近利的唐文宗和郑注、李训等人等不及了,他们决定,要迅速发起反击。

于是,郑注与李训商定,由郑注从凤翔镇率领500亲兵赶赴长安城郊,趁着王守澄下葬、宦官们集体送葬的时机,将宦官们集体铲除。

没想到计划商定后,李训却觉得如果此事成功,功劳就全归了郑注一人,于是李训决定召集朝中同官,抢先发动兵变。

于是,仓促上阵的李训联合唐文宗,抢先在朝中动手,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甘露之变。

谋诛宦官不成后,作为总指挥的李训随后逃到终南山,投奔僧人宗密,宗密本想为李训剃发,将其装扮成僧人藏在寺院中躲避,但由于宗密的弟子们坚决反对,李训无奈下只好出山,打算逃亡凤翔逃奔郑注,没想到半路上李训就被逮捕押送京城。

当走到昆明池时,不甘心被宦官毒打侮辱的李训于是对押送他的人说:“现在无论谁抓住我,都可以得到重赏,听说禁军现在到处在搜捕我,他们肯定会在半路把我劫走,你们不如直接把我杀了,将首级送到京城谋求富贵。”

押送他的人听后,立即同意了李训的建议,随后,李训的人头被割下送往长安。

甘露之变发生时,郑注正率领500名亲兵赶赴长安,得到兵变失败后,郑注又率兵返回凤翔,随后,郑注被军中监军宦官和叛将联合谋杀,所率领的亲兵也被斩杀殆尽。

至此,唐文宗的计划全部失败,而仇士良等掌军宦官则在甘露之变后“气益盛,迫胁天子”,还动辄引用李训和郑注的事训诫宰相和朝臣,此前,文官集体在长安城内的南衙办公,宦官们在长安城内的北司办公,南衙北司之间经常明争暗斗,而在甘露之变后,代表文官集体的南衙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全面落败,并在朝中沦落成为北司宦官们的附庸。

事变发生后,唐文宗则被宦官们软禁,为此,唐文宗李昂经常流露出苦痛的心情,在一次缅怀甘露之变中罹难的重臣时,唐文宗写诗道: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待臣知。

此后,唐文宗经常饮酒求醉,赋诗遣怀。在一次与当值学士周墀对话时,唐文宗哀叹说,“朕真是比周赧王和汉献帝还不如啊,他们只是被列强诸侯所挟持,我却沦落到被家奴控制!”说完,唐文宗潸然泪下,周墀也伏地痛哭流涕,此后,唐文宗不再上朝,甘露之变五年后,公元840年,史书记载唐文宗最终抑郁而终,而有研究者则指出,唐文宗应该也是被宦官所谋杀。

3

在甘露之变中,写过“七碗茶歌”,被称为“茶仙”的诗人卢仝(约795-835年),也在甘露之变中惨遭毒手。

作为普通诗人,卢仝当时恰好在宰相王涯家中做客,当宦官派出的神策军冲进王涯家中搜集同党时,卢仝大声喊冤,说自己只是“山人”匹夫而已,对此宦官怒斥说:“山人何用见宰相?”

当时,跟朝中四位宰相有关联的各个受害者,头发都被反绑在柱子上,然后双手双脚被钉上钉子方才行刑,卢仝由于没什么头发,竟然被歹毒的宦官下令在脑后钉入一颗钉子,“人以为添钉之谶”。

卢仝无辜惨死后,好友、诗人贾岛写下了《哭卢仝》为他鸣冤: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

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

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

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与卢仝同为布衣诗人的贾岛,在40岁的好友卢仝遭遇横祸后,经常拿出卢仝写给他的诗,在泪眼模糊中赏读,而甘露之变中宦官几乎尽诛长安朝臣的恐怖政策,也震撼了整个文官集团,此后,文官们自宰相以下,几乎全仰宦官鼻息,在恐惧中明哲保身,不敢妄议朝政。

835年,天降祥瑞之后,1000多颗人头落地

▲“茶仙”诗人卢仝,无辜惨死于甘露之变

 

当时年过六旬、居住在东都洛阳的诗人白居易,更是在《赠客谈》中写道:

上客清谈何亹亹,幽人闲思自寥寥。

请君休说长安事,膝上风清琴正调。

此前的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因为力主削藩,而被藩镇派遣刺客杀害,白居易由于亲眼目睹现场,并上书请求缉捕真凶,而被另有想法的唐宪宗贬黜为江州司马,此后,白居易日益明哲保身;

武元衡之死后二十年,公元835年,朝堂中又发生了宦官血洗文官集团的甘露之变,人生中两次遭遇巨变,幸运躲过祸害的白居易,此后日益消沉,在寻乐中远离政治朝堂,在《看嵩洛有叹》中他写道:

今日看嵩洛,回头叹世间。

荣华急如水,忧患大于山。

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

未闻笼中鸟,飞出肯飞还。

在残余文官几乎集体噤声的沉默中,只有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诗人李商隐(约813-约858年),直白地写下了《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长安朝官飞来横祸、几乎被扫荡一空,但宦官们却大多善终,主持在甘露之变中大肆杀戮的宦官仇士良,此后又在唐文宗死后,颁发伪诏废掉太子李成美,改立颍王李瀍为帝,是为唐武宗。

唐武宗上位两年后,最终施计剥夺了仇士良的兵权,改而任职其他宦官,而当年作为屠夫的仇士良此后告老还乡,竟然得以善终。

在离开长安前,仇士良向送行的宦官们传授秘诀说,“大家想听听我怎么控制皇帝吗?”宦官们纷纷点头,于是仇士良说:“不能让皇帝太闲,皇帝闲了一定会看书,见儒臣,然后纳谏,智深虑远,减少游玩和亲近女色,所以各位一定要以侈靡和球猎声色,来蛊惑皇帝的心神,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等控制之中。”

宦官们听后纷纷点头称赞,说仇公公真是深得精髓啊,于是,宦官们集体“众再拜”。

但宦官们的好日子即将走到尽头,到了天复三年(903年),军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挟持唐昭宗到了凤翔,引来另外一位大军阀、黄巢的叛将朱温进攻凤翔,并迫使李茂贞送出唐昭宗。

回到长安后,朱温联合宰相崔胤,将以第五可范为首的700多名宦官全部斩杀,只留下几十名小太监洒扫庭院,随后,朱温又以唐昭宗之命,传命各地藩镇,将在各地监军的宦官全部直接就地杀掉,至此,困扰大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宦官之祸终于被彻底根除。

但宦官的集体毁灭之日,也是藩镇日益做大之时,朱温尽诛宦官后,又在第二年(904年)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此后,朱温下令诛杀唐昭宗,在得知唐昭宗已死的消息后,朱温还假惺惺地倒地大哭说:

“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

到了907年,朱温又逼迫唐哀帝“禅位”于他,并建国号大梁,唐朝至此灭亡。唐朝灭亡的第二年,唐哀帝被朱温下令杀害,时年仅17岁。

至此,在宦官与藩镇的交替祸害中,大唐帝国最终走向毁灭的深渊,历史的车轮,滚滚进入了五代十国。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岳麓书社1990年版

杜文玉:《唐代宫廷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周智:《甘露之变对晚唐文人影响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475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