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冯友兰先生以“三史论古今,六书纪贞元”而彪炳中国哲学史册,这是他系统思考中国哲学方面而形成的集大成的成果。而作为“三史”之一的《中国哲学简史》(珍藏版)堪称是一本“大家小书”,其思接千古、视通中外的宽广角度,串点成线,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娓娓道来,读后令人豁然开朗,一片崭新的哲学天地缓缓展开在人们面前。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哲学不仅是知识的,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体验。

这是冯友兰先生论述中国哲学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循着这样的思考逻辑,在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先生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精准地指出了中国哲学的核心要义。很显然,哲学在中国文化中,与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有着差可比拟的地位,无论是老庄哲学还是儒家经典,无论是五行八卦还是禅宗顿悟,以及历史上各种学说思潮的兴起,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对于人的心灵以及行为的一种思考和感悟,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哲学的一个亘古不易的命题,一言以蔽之,内圣外王。

从中国历史背景以及哲学沿革出发,冯友兰先生对诸子百家的观点要言不烦的论述,对历史上各种哲学思潮的精辟分析,指出了中国哲学的鲜明特点,那就是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这种极简的概括看似老生常谈,但却极为准确地直指中国哲学的命门,纲举目张,格物致知,明心见性,从而将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提炼出来,那就是内圣外王,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论述这样一个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的时候,冯友兰先生举重若轻,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哲学典籍中游刃有余,并围绕生命的体验这样的一个角度,在简述中国哲学史的同时,更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潮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对每一个哲学流派和他们的观点作出了极为精彩的定性分析。并且不止于此,更是从宏观的角度在各种哲学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发展中,系统反思,整体解析,在求同存异中蚀刻出中国哲学精神价值的原核。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是冯友兰先生最著名的一幅对联,也是他对自身的学术活动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期许。

一脉相承,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也充分体现了先生这一自我期许。这本书是他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时讲授中国哲学史所编写的教材,向西方讲述中国哲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众所周知,中国的先贤哲学著作有着与西方哲学迥然不同的表达风格,那就是语义的不确定性,言有尽而意无穷,太多的暗示和言外之意,云遮雾罩中别开生面。这样的阐述风格蕴含着无穷的解读空间,这与西方哲学的经典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如何在短短的篇幅中将中国哲学的整体脉络完整地诠释清楚,是一种很难度极大的挑战。

而冯友兰在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写作中展现出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对各种经典的哲学流派观点的解读中,冯友兰先生立足于中国哲学的代际传承和派别分野,从儒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原始经典出发,及至此后的禅宗、理学、阳明心学等,条分缕析,并对照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将各种哲学经典中的观点一一道破,并借鉴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清晰而简明的语言表达,阐述了各种哲学流派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种种努力,这样的表达风格给人耳目一新,而且使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最终落脚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递进的规律之中,这无疑在哲学史的写作上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启发。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中国的传统哲学观点,无论是神秘莫测的“天人感应”,还是源远流长的“齐身修家治国平天下”;无论是魏晋风流的精神内核,还是无为而为、不修之修的奥秘法门……,这一切的观点的出现其实都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体现了知识论、宇宙论和人生论的统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生俱来的一种文化特质。众多的先贤大哲们的思想光芒,各领风骚但又百川汇流,滋润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也形塑着中国人的风骨和脊梁。

浸淫在中国哲学经典的汪洋中,冯友兰先生洞若观火。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着入木三分的认识,而作为一种简明的哲学史著作,冯友兰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无疑有着“阐旧邦以辅新命”的自觉追求。而他这这本书的写作中,在简略得当的文字下面,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准则也有着闪烁的体现,穿越哲学思辨的丛林,寻求那种至高的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以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的全书的结尾。

而在对中国哲学史的梳理中,在最后的一章《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中,冯友兰先生又一次提到了自己的一个著名的论断,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考,那就是人的四重境界论: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这个著名的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极为精准地概述了中国哲学在对人的价值认识和完善方面的努力。而在对自己的哲学求索的过程中,冯友兰先生这部书的最后的论述和思考,“已经超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学术工作范围,而进入到一个哲学家的创作范围了。”而在这样的阐释和表达中,我们可以揣摩出冯友兰先生这部著作的潜在深义,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一种全新的时代价值,在这样短短的篇幅之中,那种深邃而恢弘的思考无疑有着超越经验和智性之上的哲学价值。

整本书的写作手法无疑是现代性的,尽量使用分析的方法来诠释那些圣哲们的语言本意,但对中国哲学的本质特点而言,这样的诠释总有着意犹未尽的地方。冯友兰先生对这本哲学简史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和追求,其“意在通俗”,而翻阅本书,通俗而又全面深刻,这是最难能可贵之处。

归于潜默之后,于你于我,于千千万万的读者而言,自有一方别样的天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普通人为什么要读哲学#

@华章同人策划出版的这本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珍藏版),读后可谓唇颊留香。在书香袅袅的余韵中,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尽管对冯友兰先生的为人等腹诽和质疑的声音并不鲜见,但回归于学术本身而言,这本书毫无疑问的当之无愧于“举世公认的中国哲学入门经典”这样的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432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