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围炉夜话》:立身处世的根本,在“静”与“敬”之中

《围炉夜话》:立身处世的根本,在“静”与“敬”之中

《围炉夜话》:立身处世的根本,在“静”与“敬”之中

一、

念头为心之根本,行为如人生枝叶,修养自己的人生时,能将根立的直,将枝叶修剪的圆润,最后生长出来的树木必然高大可观。

而立根修正的根本,则在于“静”与“敬”两者之中。

《围炉夜话》之中说: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程朱教人“主静”,朱子教人“持敬”,守静之人心不妄动,守敬之人常保警觉,由于心不妄动所以能延年益寿,由于常保警觉,所以日有增长。人生无论求学之功还是养生之道都当如此,“静和敬”两者对人的益处之大,正是我们追求的根本。

“以静主心时”,人生才不会被贪嗔痴欲控制,即便自身受到五色五味五音的挑拨诱惑,内心也不会起太大的波澜,在人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清静的内心也避免被情绪占据上风,这一切都是因为“心能持静”才得到的良好结果。

《围炉夜话》:立身处世的根本,在“静”与“敬”之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这样一句话,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如果淡泊名利的身外之物,才可以真正明确自己的志向。

在世俗生活中,物质是为了生活,但很多人却因为过度执念于物质,而忘了怎么生活,也弄丢了生活原本的那份纯粹之心,哪怕得到的是世俗的物质,但失去的也是人生本来应该存在的机趣,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内心被物欲情绪占据,而得到的错误结果。

就像伤仲永的故事一样,仲永小时为天才,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过度追逐物质而弄丢了纯粹之心,小时候的那份天赋也随之化为乌有,就是因为他的成长过程太过于名利。

如诸葛亮所说:“只有淡泊名利身外之物,才可以明确志向,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之中。”

无论作诗文章,甚至包括生活本身都当如此。

人生无论走多远,心里都要有一个方向和主宰,这个方向能主宰欲念同时又高于欲念。

《围炉夜话》:立身处世的根本,在“静”与“敬”之中

二、

“以敬处世时”,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不失偏颇。

因为人生祸从狂处起,狂妄会让自己在无形之中迷失自我,背离本质,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在背离本质的基础上存在,最后只会换来错误的结果,而且狂妄会导致人性的嫉妒之心。

狂妄的行为在背离天道的基础上又要触碰人性卑劣,带来的必然是难以想象的灾祸。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谦敬”,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太过于骄傲是很难克服的弊病,而历朝历代的大夫官员,他们的福祸起伏大多和这个弊病有关,所以人生修身,当克服这一弊病才能成家立业,勤奋自立。

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锋芒毕露,过于刚强的人,因此处处遭人嫉妒,后来在他仕途不顺的时候,便开始反思自己,同时,他的朋友又以黄老之术劝慰,曾国藩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处世态度的不妥之处。

此后,曾国藩通过再三反思,开始痛改前非,改掉之前处世的状态,以敬畏之心收敛狂妄之态,还引用过管子的一句话“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来修正自己。

后来曾国藩提出“明强”的概念,意思就是自我刚强,但不能盲目刚强。

一个人需要用刚强修养自己,但是在自己所擅长的地方还过于锋芒毕露,这样就不好,刚强一定要注意条件和场合。

因为福气和利益都只是外界之物,如果专门在胜过别人的地方逞强,那么能否刚强到底,还是个未知数。

《围炉夜话》:立身处世的根本,在“静”与“敬”之中

人生努力进取,并且要求每件事情都尽可能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些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适当的分享成果,这都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人性复杂,你的分享很有可能会被别人当成炫耀,不仅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还会由嫉妒发生更严重的问题,而狂妄触犯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性禁忌之处。

以“敬”字处世,放下自己的高傲心态,避免别人嫉妒的同时,也能以谦虚的姿态接纳人生更多未知的世界,因为狂妄会淹没学习的心态,谦下之心才是进步的根源。

所以“静”与“敬”两者便是收敛狂躁的根源,能以“静”立身,以“敬”处世,人生无论功业还是养身,皆无大的问题。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424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