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新鲜出炉的《暂坐》是贾平凹的第18部长篇小说。

作为一个贾平凹的书迷来说,无疑是幸福了。这么多年来,尽管江湖上关于贾平凹的各种贬褒不一的说法一直如影随形,特别是他的书法和绘画的风格和润格引发的热议更是经久不息,但与其他一干人等不同的是,贾平凹的老本行写作一直没有丢下,而且笔锋甚健,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无人能出其右。在《暂坐》的后记中贾平凹说这可能是他七十岁之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样旺盛的创作力确实令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言归正传,本着先睹为快的原则,实在按捺不下等待的心情,在等不及这部小说的单行本的问世,于是迫不及待地在《当代》杂志上先行读完这部贾平凹又一描写城市生活的新作。应该来说,这部《暂坐》与《废都》,毫无疑问是贾平凹小说创作中两部不可忽视的作品,而且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上有着惊人的敏锐性和透视力,但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人文环境的变化等等,《废都》写的肆意外放,而这部《暂坐》显得更内敛含蓄,不过两本书的内在的精神和情绪可以说是隔空一脉相承,反映出一个时代中人踉跄的挣扎的迷惘和无措,那种人文底色的构成成分并无二致。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贾平凹在后记中提到,这部小说的缘起他楼边的一个高级茶庄搬走了。

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却就像一根刺一样,如鲠在喉。一粒沙里看世界,贾平凹由是据此创作了这部《暂坐》,通过构建了一个名字叫暂坐的茶庄,并借此打开了一扇观世界的法门,以泼烦琐碎的笔法絮絮叨叨地讲述了看似鸡零狗碎一地鸡毛的故事,却异常生动而冷峻的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和命运的真相。

这是一部众声喧哗的世相小说。小说中主要围绕十几个女子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就像一曲无主题变奏曲一样,每一个音符都带有某种宿命的色彩。故事中最重要的女主角就是暂坐茶庄的老板海若,然后围绕着她发生在他闺蜜身上的事儿不紧不慢地徐徐道来,这样的创作手法对贾平凹来说是其一贯的表达方式。不过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无疑走得更远,以人物加地点构成的坐标系成为每一个章节的题目,有点近乎螺蛳壳中做道场的意味,从而使整个故事在推进中更具有画面感和生活感,一个接一个的女子次第出现,演绎着层出不穷的一幕幕生活剧,就像用石片在湖面上打水漂一样,一圈一圈的荡漾开来,环环相扣,然后溢满了整个湖面,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结构安排,形散而神不散,最终在暂坐茶庄爆炸后女主角海若因为牵扯到纠缠不清的政商关系而被带走而戛然而止。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这本书中形形色色的一群女子,号称“西京十块玉”,加上俄罗斯来的女子伊娃和乡下进城的女子辛起,总的算来当时十二个女子,毫无疑问,暂坐茶庄的老板海若算是她们的带头大姐。在她看似长袖善舞的精彩中,却处处可见那种捉襟见肘的伏笔,隐现的是一个时代无法言说的无奈与恓惶。海若的结局自不必说,书中的女子的命运几乎都有着各自身不由己的悲哀一面,比如书中的夏自花一开始出现就是以病人的身份躺在医院知道去世,被姐妹们轮流照顾,但夏自花的儿子却是她与情人所生的;比如冯迎一出国就手机打不通,原来是因为飞机失事而魂断他乡,隐秘地呼应着当年轰动一时的马航飞机神秘失踪事件;还比如隐约中写到的同性恋关系,等等,书中这些光鲜的女子背后的宿命有着时代的烙印,她们身上发生的影影绰绰的一切,其实都在似有还无地观照着现实中的纷繁乱象。

贾平凹的这本《暂坐》,就像是一幅浮世绘,在枝枝蔓蔓中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这个时代众人的诸多无奈和辛酸。而很显然,这本书的创作手法或多或少受明清时期世情小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红楼梦》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夏自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秦可卿的谜语般的身世,比如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活佛多多少少让人想起空空道人。这样传统的小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文本的内在寓意。而书中关于传统文化中佛理和禅机的描述更是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过乃是镜花水月般的色相,而这些色相最终却揭示出命运的真相。一如贾平凹在本书《后记》中所写的那样:“众生之相即是文学,写出了这众生相,必然会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识’,‘识’亦便是文学中的意义、哲理和诗性。”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贾平凹在这本《暂坐》中,原生态地观照现实的同时,又漫不经心地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感和神秘感,这可以说是贾平凹小说常用的套路之一。

书中的女性除了海若和她的那些姐妹们之外。书中的俄罗斯姑娘伊娃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正是通过她的归去来兮的这段时间,她的“局外人”的身份,使整个故事有一种“第三只眼”的观察视觉,相比那些海若的姐妹们来说,更有一种超脱感,从而对现实的阐释和和主题的揭示有着一种冷峻的“棒喝”的感觉。最后那段她和乡下进城的女子辛起关于海若的对话颇有机锋:

辛起说:在我心中,海姐是多了不起的人呀,无所不能,却怎么她也被叫走了,这么多天不能出来?!伊娃说:是呀,海姐是织网的人,海姐也成了网上的猎物。辛起说:可海姐是好人啊,是我认识的最好的好人啊!伊娃说:是好人,但我在想,我们敬佩海姐平日的所作所为,现在倒困惑那有用吗,有意义吗?辛起说:你是说海姐也是失败者?伊娃说:或许多少年后,她就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众姊妹的召集人,一个曾开办过暂坐茶庄的小老板么。……

这段对话让人不由想起北岛的那首著名的短诗《生活》:网。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而那个羿光,贾平凹在嬉笑戏谑的描述中总给人一种夫子自道的嘲讽味。比如写他的书法在市场上奇货可居,很难不使人想起贾平凹自己的书法。而他的出生日期似乎也是参照贾平凹本人的生日而来,这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联系扑朔迷离,给人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或许,对应的真假虚实关系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但反映出的现象之一种确实贾平凹的真实本意。还有一个让人纠葛的人物就是活佛,这位“大人物”自始至终都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口口声声的念叨中,但直到最后还是没有现身,就像那永远等不来的“戈多”一样,他象征着某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亦或许是否意味着某种信仰的落空与瓦解?

贾平凹在这本书中没有给出答案,而在最后,只是以描述那遮天蔽日的雾霾而戛然而止。正如在《后记》中贾平凹点题道:“我就这么疑惑着,犹如这个城市在整个冬季和春季所弥漫的雾霾,满天空都是个谜团。”这样的一个答案依然只能是在追寻之中,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现实本来的样子,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暂坐,就像当年的那部《废都》一样,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同样是写身边熟悉的城市。贾平凹曾经说《废都》是安妥他灵魂的一部书。诚哉斯言,《废都》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属于一个里程碑。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部《暂坐》与当年洛阳纸贵的《废都》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着精神上的传承性,通过对时代的望闻问切,描写出俗世红尘男女那种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命运轨迹。

 

贾平凹《暂坐》|观世音见众生,无法勘破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


每一本书都有着自己的命运,不知道若干年后,历史将会给这部《暂坐》怎样的坐标定位?

无论如何,这本书在贾平凹的创作史上注定会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是在状摹生活面目还是揭示世道人心方面,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企图心。贾平凹念叨着:“众生说话即是俗世,就有了观世音菩萨”,但每一个读者心中也许会有着不一样的感知,这璀璨俗世中的繁华色相,到最后,终究还是无法水落石出地被勘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412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