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故人重逢,尤其是他乡突遇,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时刻,往往令人欢喜,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见到一位多年未见的挚友,那该是多么快乐和慰藉的事情。只是大多数时候,这样的重逢,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欣喜,有时候反倒令我们五味杂陈,令我们感慨万千,令我们心里不是滋味。比如晚唐诗人罗隐,在又一次落第回乡途中偶遇十年未见的名妓云英,两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没有混出名堂,甚至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境遇更差,这样的故人重逢,倒像是翻倒了人生的五味瓶,只能令人感慨万千,于是罗隐有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赠妓云英》)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而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或许是因为通讯手段太过先进,人们之间的情感好像看似淡薄了一点,想联系的,你始终能找到最快的联系方式;不想联系的,你也总能以一种“不打扰”的心理来与他保持距离。于是这种故人重逢、他乡遇故知般的情感体验,在现代社会中,好像在逐渐消退,从而也就很难再令我们感同身受了。

今天读到的这首诗,就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一场故人重逢。诗人与友人,十年之前在陕西汉中这一带交游,两个人很要好,每一次见面都会喝的很畅快,但因为某种变故,两个人十年未见了,这次却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淮阴偶然遇见,故人重逢的愉悦与人事变迁的感慨便都在这几句诗中了,只是除了这些人们普遍共有的一些情感抒发以外,诗人还在最后为我们解答了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这种无法预料与岁月蹉跎,以及如何在认清了人生本质的悲凉底色后,还能找到让心灵栖息的地方。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悲喜交集)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人韦应物,出身于关中望族韦氏,少年时期即以恩荫入仕,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豪放不羁,横行乡里,有游侠气质。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往四川,长安城中的许多贵族官宦,也都离开长安开始流亡。诗人应当也是在这段时间离开长安,到达汉中一带流亡的。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梁州,今陕西汉中地区。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前两句诗人回忆当年与友人在江汉一带的交谊,那时候,他们每次相聚都会喝酒,每次都喝得很痛快。短短两句诗道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现在想起来,也依然无比快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按理说,首联回忆当年的往事,颔联就该细说这些年来的酸甜苦辣了,那一件件琐碎,一桩桩悲喜,都想要一股脑儿地告诉给友人,告诉给这个有可能会理解自己的人。往往就是这种多年未见的挚友,他了解自己的过去,了解自己曾经的为人,便会理解自己后来的遭遇,以及在这些遭遇中的选择,于是在倾诉中就更能获得情绪上的宣泄。而等说完了这些近况与琐碎之后,两个人再开始感慨人生蹉跎,悲叹往事如水。这是一般的流程。但诗人好像跳过了中间那段,直接在颔联将情绪一宕,抒发起对离乱人生的嗟叹,就好像要开始说某一件事时,最后在心里想了想,算了,还是不说了,于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样。只是这口气,叹的比较有诗意比较有境界比较深沉而已。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颔联两句也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因为它将一种故人重逢后的悲喜交集之心境都写了出来,并且还将盛唐诗歌的气象展露无余。盛唐诗歌的气象到底是何种样子的,论者不一而足,但它表现出来的气质,至少要是雄浑遒劲,阔大苍凉的,它表现出来的情感,一定是真诚悲切,干净无杂质的。“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我与你当年一别后,像浮云一般各自飘散,再见已是十年,匆匆逝去的岁月就像滚滚逝去的流水,不会因为你悲悯、重感情它就会慢一点。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我与你再次见到,感情还如昨日一般笃厚,但在清朗的欢笑声背后,却是你我都已步入风蚀残年的真实写照。喜悦之后有悲凉,欢快之后有无奈,这就是人到中年、人到老年之后的故人重逢(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周星驰电影里饰演的那种小人物在遇到不公对待时所展露的那个表情)。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中,包含了一个很矛盾的“点”就是,这明明是老友重逢,所引发的,却都是对人生蹉跎的嗟叹;明明可以从与老友的重逢中得到慰藉,但结果反而勾起了心底无限的悲凉;明明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儿,到最后却使两个人都很心伤。人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这么矛盾。

这就说明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底色是悲凉的,尤其是对人到中年却仍在羁旅途中的、前途未知、世事难料的诗人来说。那既然明白了人生本质是不顺心的、悲凉的,那我们就对生活束手无策了吗?就完全不能找到可以让心灵栖息、可以让精神安心寄托的事物吗?诗人在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朋友问诗人,飘零在此为何不归去呢?诗人一时不知作何回答,他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的秋山,猛的答道:“或许是因为这里有秋山吧!”这是一句很诗意的回答,也令整首诗回味无穷,另读者想象着那一片秋山的样子,应当不亚于王维的辋川别业吧。韦应物在另一首《登楼》中写道:“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也是作于这一时期,我想,那“秋山红树”或许就是诗人在蹉跎的岁月中、在劳神的案牍之外,令他安放心神的好去处吧。如果很难理解诗人对秋山红树的感情,那么可以借用李白对敬亭山的感情,也可以参考东坡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吧!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唐诗闲读︱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300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