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1925年10月,鲁迅写了生平唯一一篇爱情小说《伤逝》。“伤逝”二字出自《世说新语》,意即生者对逝者表达哀伤悲痛之意,小说大意如下。

涓生和子君是大学同学,两人在读书期间就建立了恋爱关系。毕业之后,两人租了一间房子,幸福的同居在一起。跟所有初尝爱果的小情侣一样,两人度过了短暂而甜蜜的一段美好时光。可是激情过后,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生存。涓生和子君都出生在农村普通家庭,能够读完大学已经是万幸,家里不愿也没能力再给他们经济上的进一步援助了,所以他们必须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涓生开始找了一份在教育局抄抄写写的工作,子君不工作,整天窝在出租屋里,养小油鸡,养狗,跟房东太太为了小油鸡怄气。涓生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下班就赶紧回家,跟子君一起学着做饭。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快乐。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没过两个月,教育局就将涓生辞退了。原来教育局局长儿子的油头粉面的赌友看到涓生子君出双入对,羡慕嫉妒恨,就撺掇教育局长把涓生开除了。

涓生刚开始丢了工作,也不在意,因为他会写作,还懂外文,就想着在出版社找个翻译的工作,先干着,骑驴找马。但是先得给出版社编辑寄去自己翻译的稿件,得到认可之后,方能商谈下一步是否录用。凡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涓生真正动手才知道,眼高手低说得就是他。半个月过去了,译稿进展缓慢,几经周折,终于翻译了五万字,时间已是深秋。

寒风逼人,涓生为了更好的搞创作,找到图书馆这一避风港,终日早出晚归,与子君距离越来越远,偶尔回去,两人摩擦不断,于是涓生选择了放弃。终于有一天,当他从图书馆回家之后,发现黑灯瞎火,子君不见了,房东太太说,子君跟父亲回去了。涓生摆脱子君的拖累,舒了一口气,回到之前的交际圈,请人帮忙找工作,此人不置可否,然后告诉他,子君死了。涓生悔恨难当,在暗夜中长嚎,希望得到逝去的子君原谅。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其实这是两个刚毕业的没有经济基础的相爱的大学生常见的遭遇,这种故事不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普遍发生,一百年过去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依然不断在发生。不同的只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人活得更不容易,没有爱,只有死路一条。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没有爱,依然有光明大道可走。

我看过一个自媒体大号,讲述他跟初恋的故事,简直就是涓生和子君的翻版。两人刚毕业,租了房子,住在一起,如胶似漆,过了半年,女方家中发生了一点变故,希望男方帮忙,男方事业正在起步,没有人脉没有钱,束手无策,觉得愧对女方,提出分手。半夜里,女方沉默良久,跟男方说,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跟我说这个合适吗?男方无言以对。第二天女方搬了出去,没过多久找了一个事业有成大好几岁的男朋友,结婚了。跟男方说,我不后悔。

几年以后,男方赶上自媒体风口,混成公众大号,年入千万,风光无限,但对往事依然耿耿于怀。他说,自己的确不该在女方最困难的时候提分手,虽然从本心而言,是为了女方好,为了她能够幸福,以当时的情境而言,只有离开他,女方才能幸福。因为以后怎么样,谁都不知道。人活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涓生跟子君分手,某大号跟初恋分手,其实都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那便是庄子说的:相濡以沫,相洵以湿,不如相忘江湖。关键问题是,在你放手的时候,对方有没有在江湖中生存的能力。我曾经也找过一个女朋友,出身好,性格好,容貌好,无一不好,跟我有巨大差距。说实话,我配不上她。我们在交往了七年之后,随着年岁渐长,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我觉得我们分手的时候到了。当然,可能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对此我们没有深入探讨过。有一天,她青梅竹马名校毕业的发小从国外留学归来,我们就分手了,一切水到渠成。后来从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处得知,她为此大病一场,在医院住了小半年,发小一直在身边陪着她,给她放梵歌,陪她度过最艰难的岁月。现在过得很好,起码比跟着我过得好一百倍。

我听了如释重负。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涓生之所以放弃子君,归根结底一句话,便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钱,光有爱是无法生存的。因为爱情只存在于两个人之间,属于唯心的范畴,经济基础却是唯物的范畴,唯物决定唯心。鲁迅在文中借涓生之口说:“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子君离开涓生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是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却聚集在一处了,旁边还有几十枚铜元。这是我们两人生活材料的全部,现在她就郑重地将这留给我一个人,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可见子君也明白,涓生之所以提分手,就是希望两人分开后,能够更好的活下去。子君把生的希望留给涓生,把死路留给了自己。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鲁迅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文中的会馆便是他住过的绍兴会馆,吉兆胡同便是他住过的阜成门西三条胡同。涓生和子君是谁,有三种说法。

第一,涓生和子君没有特指,而是泛指当时大多数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勇敢为了爱情住在一起,不惧流言蜚语的学生情侣们。这些情侣由于经济不独立,鲜有修成正果者,像涓生和子君这种悲惨结局的比比皆是。鲁迅在北大和北京女师大教书多年,对这种悲剧多有耳闻,于是写了这篇小说,告诫广大年轻朋友们,爱情不能当饭吃,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男女之间的爱情想要可持续发展,一要有爱情,二要有钱,如果只有钱,还能凑合过,如果只有爱情,那就凑合不下去:毕竟人非机器,得吃饭呐。即使是机器,想要正常运转,也得上油通电不是。这篇小说发表之后,当时就在年轻大学生之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情侣为了彼此日后的幸福生活,选择分手单飞,各奔前程。虽然好多人放弃了爱情,却努力活了下去。显而易见的是,简单世俗的活着,比虚无缥缈的爱更重要。

第二,便是鲁迅和许广平以及高长虹之间的感情纠葛。高长虹是个文艺青年,在北平以写作和编辑杂志为生,听闻鲁迅热衷提携进步青年,便登门拜访。鲁迅看着瘦弱的高长虹,说道,你坐的立火炉近一点,外面很冷吧?高长虹说,我不怕冷,冷算什么。鲁迅说,很好,都是外乡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你没事常来走动。从此高长虹隔三差五来一次,甚至一天来四五次,一年来了上百次,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很快成为忘年交。过了一年,鲁迅和许广平恋爱关系确定,高长虹忽然在杂志上大骂鲁迅,鲁迅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高长虹接近他纯属“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为了在学术上切磋交流,而是意在许广平。

鲁迅在阜成门西三条胡同(被鲁迅戏称为老虎尾巴)居住的时候,许多进步青年都来拜访,许广平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接触逐渐频繁,两人互生情愫,只是没有正式确立恋爱关系。许广平给鲁迅抄稿,高长虹在杂志社工作,两人因此相识。互通过八九封信,许广平还给高长虹寄过邮票。高长虹遂对许广平“害了单相思病”(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语),方才登门拜访鲁迅,但是鲁迅和许广平对他的不纯目的毫无察觉。两人恋爱关系确定后,高长虹发表了一首名为《给》的诗,说鲁迅是黑夜,许广平是月亮,自己是太阳。可惜月亮投入了夜的怀抱,丢开太阳走了。夜阴冷黑暗,嫉妒太阳。“只剩今日的形骸,失却当年的风光”。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鲁迅为此特意写了《奔月》还击。后羿是个神箭手,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娶了漂亮年轻的嫦娥为妻。后来老了,英雄无用武之地,被徒弟逄蒙暗算,差点一箭射死,回到家,嫦娥却奔到月亮上,也离开了他。他射月不中,决定讨一颗仙药,也奔到月上,追随嫦娥。后羿就是鲁迅,逄蒙就是高长虹,嫦娥就是许广平。真实的历史传说中,后羿被逄蒙射死,想要逼娶嫦娥,嫦娥情急之下吃药奔月。鲁迅把这个故事的结局改了,逄蒙没有得逞,后羿和嫦娥一起奔月,终成眷属。

鲁迅后来给许广平写信诉苦:我对于熟识的和初识的文学青年,只要可以尽力就尽力,没有什么坏心思。然而男同学免不了嫉妒,一方面于心不满足,想要打杀我。看见我有女生在座,便编造流言,这些流言,无论事之有无,他们有所必造,除非我不跟女人见面。他们大抵貌似新思想,骨子里却是小人。如果我隐忍退让,他们就得寸进尺,我蔑视他们。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觉得惭愧,怕不配,因而不敢爱。但看清他们的言行之后,便使我自信绝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伤逝》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写的。文中的涓生剑指高长虹。涓生靠写作和翻译为生,跟现实中的高长虹高度吻合。涓生脆弱敏感,虚伪多疑,逃避责任,迁怒他人,也跟高长虹的所作所为高度吻合。涓生给杂志社投稿,“单是催,就用了九分的邮票”,更是意指许广平给高长虹送邮票一事。高长虹说鲁迅“破坏了他的梦”,鲁迅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鲁迅意思,别说许广平不爱你高长虹,即使爱,你也养不起。跟我争女朋友,你有这个实力么?

不得不说周老师真是性情中人。

鲁迅写了平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其弟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

第三更为费解,便是鲁迅二弟周作人说的,这篇小说写的并非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兄弟情。鲁迅写《伤逝》时,二人刚刚失和。子君去世后,涓生痛悔道:“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去,因为我还活着。但我还不知道怎样跨出那第一步。有时,仿佛看见那生路就像一条灰白的长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来,我等着,等着,看看临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周作人说,这便是鲁迅在自我感伤。文中的涓生便是鲁迅,子君便是周作人,兄弟俩曾经兄友弟恭,不分你我,现在却闹的老死不相往来,诚为痛心。

大家有空可以读读《伤逝》,真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鲁迅说:“我的书不适合年轻人读,太颓废,太冷。”但是一个人过了三十岁,就要读读鲁迅了。年过而立,尝遍世态炎凉,就要明白人世间的许多道理,养一颗平常心,鲁迅毋庸置疑是把人世间看的最透的一个。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155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