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杜甫传》:十年佯作太平人

《杜甫传》:十年佯作太平人

赣中绝句四首 冯至 携妻抱子流离日 始信少陵字字真 未解诗中尽血泪 十年佯作太平人
《杜甫传》:十年佯作太平人
我读《杜甫传》已经好多遍了,不仅是由于个人对杜甫的理解与喜爱,更是因为冯至这本书中一种特别的语言与叙述。用书中的话来说是一种健康真诚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杜甫。杜甫是瘦弱的,在他的后半生中伴随的也是穷困和凄惨。但在这种流离颠沛之中,冯至详略得当的将其分为十三个部分,从早年、漫游,到遇见李白,到走向人民然后开始流亡与悲剧。在这之中从“致君尧舜上”到最后“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冯至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所以他十分锐利的在书中通过对杜诗的引用来突出杜甫,不再是作者的叙述,而是夹杂着杜甫的血泪与诗人独到眼光和精辟见解的杜甫的一生。我们可以将这本书分为三个方面来看待:

早年

开篇冯至介绍了杜甫的家世,这是传记文学的传统。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代,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在早期与以后流亡的日子里,先辈的功业与诗名将是他热血的来源与残生的慰藉。杜甫的家世也使得他必须做官,这在今后他一方面羡慕早年的漫游与和李白的游历,又不择手段的在长安谋取官位做了一部分解释。 应该说少年的杜甫也是有很高天赋的天才,他七岁就作诗歌咏凤凰,九岁就开始临摹大字,他见证了早年的盛世,在他今后的流亡途中,他回忆起童年想到的也不是那个瘦弱的儿童,而是一个健康的时代。他出生于巩县,在他童年大部分生活过的洛阳也正发展到最繁盛的阶段。后来“再使风俗淳”,更多的也可能是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李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年轻的杜甫也正充满豪情,以后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两颗诗星也即将开始碰面。这是也正是唐代社会最丰实的时期,杜甫说他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在远游途中杜甫一方面见证了唐朝早年完整的河山,一方面也开始寻找出路进行自我的宣传,在这些时期他到过山西、江南、齐赵。在十年的漫游里,他写过这样一首诗结尾两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744年,杜甫与另一位诗人相会了,这个诗人的名字叫李白。与李白一起游侠与求仙的生活是他今后贫寒中真挚的怀念。在这里冯至并没有着墨太多,《杜甫传》也仅有十几万字,这与今后杜甫波澜壮阔的诗与生活也显然微不足道。但是杜甫怀念李白的诗确是那么的真诚,后来他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一种多么厚重的怀念。 后来在他又一次遇到盛唐的天才歌手李龟年的时候他写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们不妨先默默看下这首诗。蘅塘退士说这首诗——
“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杜甫传》:十年佯作太平人

长安与人民

我们刚开始提到过杜甫的身世,要求他必须谋取一官半职。杜甫传中——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个章节——也是我读的最多,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杜甫在长安的生活并不富足,刚开始他还有父亲的接济,到后来他不得不开始低声下气的讨生活,为他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在这之间他开始回忆曾今的生活,唐朝社会的衰败也日趋严重。他开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但一方面他也对现实不甘心,他后来得到玄宗的赏识,也因为政治的腐败儿没了下文。他说他自己“肉黄皮皱命如线”。 755年安禄山起兵了。杜甫的流亡也即将开始。冯至在书中说了特别精彩的一句话——从此唐代的诗歌便脱去了彩色斑斓的浪漫的衣裳。杜甫也经历着流亡者该有的命运。在这之中他写下了名垂后世的《春望》。 国家开始了沦陷,而肃宗也并不高明。在杜甫去华州的路上,他看到听到了人民的痛苦,他写了六首诗——三吏、三别。他接近了当时社会的底层,在人民之中他看到了国家的痛苦。在《石壕吏》中他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流亡与结局

杜甫走了。这时候的唐朝不仅内忧而且外患,吐蕃也开始蚕食西北的州县。杜甫亲自到了秦州,这时候的他“囊空恐羞涩,留的一钱看”,在这个时候它的诗却开始富有了起来。他一边应对贫困的生活一边关心着国家的战事。但是眼前的形式使得他不得不再次流亡,他也不得不维持生活,后来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了成都草堂。 在成都刚开始的日子,他似乎找到了从前的快乐。但是一步步恶化的形式,使得他的生活也开始穷困。有一天下过一场雨,雨后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在始终宽慰自己。像是从前一天做官回家看到小儿子去世那样,他想自己不用被剥削没有徭役,比起世上这么多人他已经够幸运了,冯至写得好(我记得大意是)——他的愁思已经越过终南山下的长安而弥漫天下了。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当他这样有一次回忆李白的时候不知道他的内心怎样回答自己。他在和农夫和流亡的难民聊天中领悟到一个道理——盗贼本王臣。可是他依旧贫困,长时间的流亡最后使得他眼睛看不清了腿也不好使,穷困也是的他的模样更加丑陋。严武也死了。 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了,但是他的诗却使得武侯祠、先主庙···名垂后世。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夔州孤城。这时候的杜甫已经感觉到了死亡,他可能回忆起了当初,曾经的洛阳长安,郑虞还有李白,他写下了响彻行云的《登高》,这个时候它同时代的诗人也几乎都不在了,他也要走了。中国的诗歌也将要进入一段空白期。 770年杜甫在南下郴州的途中去世了,在他的最后与一首诗中他看到凄惨的景物“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冯至用一种上世纪特有的语言韵味结束了这个诗人的一生。杜甫不是完美的,他也有自己的狭隘,冯至用一种有些研究性质的语言写下了这本书,在字里行间中却又有着深厚的文学性与人文关怀。
《杜甫传》:十年佯作太平人
这篇文章看起来不太像是书评,更像是介绍,但是我也把自己的态度写到了对杜甫生平的简述中,可能这样才有我想要的感觉。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要结束了,我们不妨用冯至在写杜甫故事中的最后几句话来结尾:
杜嗣业搬移他祖父的灵柩时,路过荆州,遇见诗人元稹,元稹给杜甫写了一篇墓志铭,他说,自有诗人以来,没有像杜甫这样伟大的。
《杜甫传》:十年佯作太平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0113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