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无声戏》: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

《无声戏》: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

离开故乡二十年后,李渔回到故里兰溪,他写下了一首诗:

不到故乡久,归来乔木删。故人多白冢,后辈也苍颜。俗以贫归朴,农由荒得闲。喜听惟涧水,仍是旧潺湲。

戏说了多少人情的李渔,这时也不免有身在其中之感。李渔是真正的天才,是在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才子。它是会讲故事的人,是能把故事说给芸芸众生的人。

《无声戏》与李渔

人世是一场没有演奏的戏曲。在市井之间,李渔凭借着敏锐的洞察与冷暖戏谑的视角写出了意欲救时的《无声戏》(又名《连城璧》)与其他同样优秀的话本小说。在李渔一生的著述中,这些小说的成就在我看来虽然并不是最高,但是在所有古典白话短篇小说里却足以位列第一等。《无声戏》: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

李渔

李渔是戏剧理论的始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天才,有人称他为世界喜剧大师。他的《笠翁对韵》更是家喻户晓——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无声戏》是李渔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他用一种可以说是幽默的语言来达到说教的目的,但是这些说教也并不是观念上的传统,这是一种有时标新立异的劝说。他取材于市井里弄,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传闻进行创作,这其中有一种贯穿其间的生活韵味。

写下《闲情偶寄》的李渔对生活有一种独特的欣赏力,他鉴赏一种琐碎,在他的作品里的芸芸众生也大多是小人物。他有一种独特的潇洒,在他通俗的作品里的苦难,也往往通过情节的安排与戏说的语言来达到力透纸背、大快人心的目的,比如《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一文。

所以李渔并不排斥低俗,在《无声戏》中也不乏低俗的故事,如《男孟母教合三迁》,但是这些低俗的故事里的人与事却是“忠孝节义”的绝佳代表。或许他们事有龌龊,但是他们的品质却令多少道貌岸然者汗颜。

因为张缙彦被弹劾一事,这部书屡遭禁止,这其中原委我们也不再啰嗦。《无声戏》一书并不长,现有全集12集外编6集。

其所谓市井里弄、下里巴人,却足以戏说调侃、借古笑谈。

戏之有声

若以劝戒言之,则人有非高庙玉环不盗、非长陵风土不取者,虽孔子居其前,《春秋》列其侧,尚无可如何,乃欲救之以小说,夫谁信之?而《无声戏》不然,其大旨谓世之所处,多逆而少顺

前文我们提到过《无声戏》一种标新立异的特点。观点虽然各异,却依旧还是催人向善;视角虽然不同,但无外乎是忠孝节义

比如《美男子避惑反生疑》一文中,作者说:

所以怪不得近来的风俗,偏是贪官起身有人脱靴,清官去后没人尸祝。只因贪官的毛病有药可医、清官的过失无人敢谏的缘故。

故事中的成都知府,做官及其清正,不任耳目、不受嘱托,百姓的状告在他手里,他再不批属县,一概亲提。但是他的清正却在审理蒋秀才与赵家儿媳的案件中造成了冤假错案,因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就容易对伤风败俗之事刚愎自用,在看似证物无疑之时,当看到蒋秀才与赵家儿媳的相貌之后,他通过所谓的情理之中对案件进行了审判。因为他的出发点就是二人有嫌疑,而不是清白的。于是他通过搜集证据只是为了补充自己正直的判断,冤假错案也就随之发生。

但是李渔是讲故事的高手,他是戏剧的大师,所以他总有耳目一新的评说与突如起来的转折。他通过安排知府在家中也遇到这种事,从而与自家儿媳有嫌疑,然后致人身死的安排,使得知府进行反思,最后发现问题的所在竟然是不起眼的老鼠,从而平反了蒋秀才之案,最后引出四川人娶亲的川老鼠的典故。

这样的安排使故事的基调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他回到了整体的戏说之中。然而戏说的目的,却最终在一笑之中发人深省。

《无声戏》: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

再比如一件奇事,《失千金福因祸至》中杨百万说秦世良必成财主,秦世芳必家财散尽。但是临近故事的结尾,二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于是作者又通过情节的安排,使得秦世芳发现自己做生意的本钱不是自己的而是秦世良的,于是他将这所有本钱赚过来的银子全部奉还秦世良,在奉还之时,又因为自己在秦世良之家而免受了强盗洗劫、倾家荡产的后果。正是因为秦世芳的大义,使得原本的所谓“命数”有了转机。所以最终二人一起共事,最后皆都家大业大。

所以忠孝节义才是一个人的根本,这是作者通过这么一个故事来述说的观点。原文用一段话评论了这件事——

照秦世良看起来,相貌生得好的,只要不做歹事,后来毕竟发积,粪土也会变做黄金;照秦世芳看起来,就是相貌生得不好的,只要肯做好事,一般也会发积,饿莩可以做得财主。我这一回小说,就是一本相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回故事叙述最多的是秦世芳。所以没有必要片面的、哗众取宠一般的批评其宿命论。秦世良的财主是天做的,因为他不做坏事。但是秦世芳的财主却是人做的,这才是作者想要突出的观点,天理昭然保佑善人义士,这才是教化的目的。如果所有人都按道义行事、尽发善行,善有善报就是习惯性的水到渠成。

所以《无声戏》是一部为救时而做的小说,在作者穿插其间的叙述中就旗帜鲜明的摆明教化的态度。这些小说故事各异,趣味也不尽相同,却在通俗之中落地有声地贯穿了准则。

戏之无声

我读小说,总喜欢在字里行间找出一种味道、一种人情。

润物细无声,细节描写能够营造出这种味道。人人都能说出这个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出这个道理的小说,更不是人人都能把这回小说做好。

李渔是生活的艺术家,他对生活的喜爱与感悟在《闲情偶寄》之中可见一斑,这种喜爱与感悟所带来的欣赏,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化为了一种洞察力。

《无声戏》: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

他总是能将显而易见的道理,在种种安排之中说出带有情绪的韵味。如依旧是《美男子避祸生疑》一文中,知府对蒋瑜行刑,作者说:

犯人口里的话无心试出来的才是真情,夹棍上逼出来的总非实据

《改八字苦尽甘来》一文中蒋成作为皂隶的辛苦遭遇,同行笑话他:

要进衙门,先要吃一服洗心汤,把良心洗去,还要烧一份告天纸,把天理告辞,然后吃得这饭碗。你动不动要行方便,这“方便”二字是茅坑的别名。

第十一回,没有儿子的老者嘲笑给儿子分完家后无人赡养的朋友,说:

银子就是儿子了,天下的儿子哪里还有孝顺似他的?要酒就是酒,要肉就是肉,不用心焦,不消催促,何等体心。

说话、描写总有意味,人情练达也在市井俗务的处理之间。这是李渔的艺术。

结语

教化是要有受众的,所以说教要相对通俗以面对芸芸众生。在《无声戏》中,这种功利的说教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不是贬义的,而是说明其特性,也说明《无声戏》所做之原因。

李渔有一首诗,可以说明他做小说、做戏剧的原因,它没了以往的诙谐。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李渔《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文为时而作,发乎其声。李渔的创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是喜闻乐见、以小见大。

《无声戏》: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010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