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青春》,这是南非作家J·M·库切的作品。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却是库切的一本自传作品。 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 把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写得楚楚动人,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青春是什么? 我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概念来定义它。 “青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是理想的火炬”“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青年人的”,类似的话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总而言之,青春是和“积极”、“美好”、“阳光”、“热情”等词挂钩的。 而这些对于正处青春期的年轻人而言,这只是青春的其中一副面孔。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大多数人的青春还有着另一幅面孔,上面写满了迷茫与苦涩、失落与挣扎。 他们是生活在小城镇的一群年轻人,每天为了几千元的工资奔波劳累,被高昂的房价压弯了腰。 本是年轻人的他们,眼里却写满了疲惫。 《青春》中的主人公约翰的青春,亦是如此。 小说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的生活经历,正好是大学到毕业工作的阶段。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他出生在南非,“贫穷”、“落后”、“种族歧视”,是他对于故国家园唯一的记忆。 所以,当他成年之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南非,到达了英国的伦敦,成为了一个异乡的漂泊者。 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不安于现状,不愿每天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所以,在工作之余,他一直有些精神上的高雅追求。 他本以为,作为大都市的伦敦,能赋予他追求自由、实现梦想的机会,也渴望能在此得到爱情和欢乐。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但由于生性缺乏热情和足够的行动力,他总是求而不得,理想和现实离得越来越远,接二连三地遭遇失败。 他是社会中的边缘人物,也是芸芸众生下的你我他。 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人,大多和约翰一样,毕业后离开家乡,成为大城市里的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 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没有人会在意。 而这本书,之所以能如此真实描绘年轻人的处境,甚至在今天还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离不开作者库切丰富的人生经历。 小说中的约翰,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进行写作的,带有浓厚的自传化色彩。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库切出生于南非,那时的西方社会很平静,最轰动的事情就是上街游行。 “我能做点什么,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成为了每个年轻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在大学毕业之后,库切去了伦敦,先是选择一份与数学相关的工作,至少能将自己喜欢的数学知识派上用场。 可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工作地点太偏僻,无法实现自己内心的文学梦想。 于是,库切在市中心谋得了一份计算机编制程序员的工作。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每天过得单调乏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艺术家的梦想。可年轻的他又没有辞职专职写作的资本,只好默默忍受着,等待时机的到来。 为了离文学近一点,库切经常泡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 然而了解越深入,他越能感受到自己与英国的疏离感,失去了写作的灵感。 由此可见,那时他的生活并不出彩,写作也才刚刚起步,日子过得艰辛且疲惫,一切都处于迷惘之中。 当时的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国际上知名的伟大作家,三次获得南非文学大奖,2003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更加值得一提的,他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英国文学布克奖的作家。 但老年的他回忆起青春年华,并没有采用常用自传体格式,记录自己过去的生活,而是截取某些普通的生活片段。 着眼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讲述青春成长之殇,探索每个人无法逃避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而是每一个时代都无法避开的人生课题。 在库切生活的年代,英国刚经历二战的伤痛,东西方世界的冷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孤独加剧。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而在如今的背景之下,时代赋予给年轻人的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看似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连接感,每个人躲在手机屏幕的背后,也让孤独的人更加孤独。 正是对内心的深刻探索,给了许多年轻人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中写道: “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除此之外,《青春》一书的副标题:外省生活场景,也是今天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库切作为欧洲移民的后裔,早年间随着父母来到了南非生活。 但他并不喜欢南非,讨厌这里的种族歧视、阶层压迫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 长大之后,他先是从南非去了伦敦,接着又去了纽约,然后又回到了家乡,最终定居澳大利亚。 可惜的是,作为殖民者后裔的他,始终无法在欧洲文化中找到认同感。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学者王宁指出:“库切不断迁徙、永远作客他乡的境遇,使他备感疏离,其既不属于南非,也不属于欧洲,漂泊的心始终无处安家。” 恰如今天很多漂泊他乡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上广深,渴望被城市改变命运,最终却成为了茫茫人海中被遗忘的那一个。 高耸的大楼、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热闹且拥挤的人潮,都与异乡人无关。 这种漂泊感,在《青春》一书中,也得到了体现。约翰之所以痛苦,一部分原因就是异乡人的身份所致。 作为异乡人的他,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迫切地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希望有人能看到他的才华,结果却是被性爱吞噬了时间和精力。 在书中约翰多次跟自己说:“我是南非人,但我现在在伦敦生活。”
这位诺奖作家,写出所有异乡人的孤独与迷茫
J·M·库切 但是他不敢和别人说,只能伪装成伦敦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即使并未无家可归,但他也永远是精神上的流浪者,永远找不到自己在城市里的归属感。 所以,约翰在创作时也说道,“我没有掌握伦敦,倒是伦敦逐渐掌握了我。” 库切本人也曾说到南非文学的特点:是奴役中的文学,充满了无家可归的感情和对一种无名的自由的渴望。 然而,对于今天来说,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安放好自己的梦想,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流动性加剧的今天,我们要如何才能获得身份的认同,找到自己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89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