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4000多年前,夏启继承大禹的王位,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

在历史课本上,对于这启承禹位的描述非常简单,就是“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由原始氏族制变成了奴隶君主制。

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可一个社会制度的转变,怎么会这么简单呢?

一些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是大禹改变了禅让制,直接把王位传给了夏启。更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或许会知道,在大禹和夏启之间,人们往往忽略掉了一个关键人物——伯益。

伯益是颛顼的后裔,主管山林河泽草木,传说有驯服鸟兽的能力。他曾帮助大禹治平水土、平三苗之乱,率先带领人们凿井,推广水稻种植。治水时伯益游遍九州,记录珍兽异物、海表山系,无远不至,对《山海经》的著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伯益的这些功绩,令他在当时有了极高的声望,顺理成章地成为大禹选定的继任者。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伯益画像

大禹之后,王位应该是伯益的,那后来为什么是夏启继承了王位?

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大禹认为夏启不堪大任,因而指定伯益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很多权力还掌握在夏启的手中。大禹死后,夏启带着一帮人攻打伯益,强夺王位,把“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夺权改制很不光彩,但这也是最被人们接受的一种说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和谐的版本。

《史记》中记载:大禹死后,将王位托付给伯益。此时的夏启要为大禹守孝三年,三年过后,伯益很识趣的把王位让了出来,回老家躲避去了。

伯益愿意将王位让出的主要原因,是诸侯们不接受伯益的领导,只认可大禹的儿子夏启,所以伯益的让位实在是无奈之举。

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在这两个版本中,不管是夏启夺权也好,还是诸侯倒戈也罢,方式虽然不同,但都证明了一件事——夏启在国家内拥有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伯益。

这便是真正值得推敲的:曾经功勋卓越的伯益,为什么声望还不及大禹的儿子?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夏启夺权,实际就是大禹最想要的结果。

伯益拥有的是公认的继承权,而大禹真正培养的接班人却是夏启。

导致夏启掌握更大权力的根本原因,是大禹在归天之前,并没有与伯益进行权力交割。也就是说,大禹去世后,伯益根本没有足够的权力来管控国家,以至于后来他与夏启对抗的时候,几乎毫无反抗能力。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大禹画像

大禹给了伯益一个至高的名分,但从未实际放权。

禅让,就是在活着的时候把王位让给有能力的人。尧在位70年时让位给舜,之后活了28年;舜在位33年时让位给禹,之后活了17年。

前任首领让位后的这段时间,就是新的掌权者建立威望机会,让权力顺利过渡,免生事端。

即便如此,在舜归天之后,大禹仍然非常忌惮舜的儿子商均,并表示将王位归还给商均,直到他发现人心都向自己靠拢时,才放心地接手。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电视剧《大舜》中舜的影视形象

这一切是大禹的亲身经历,不可能不明白其中道理。如果他真的想让位给伯益,那就会提前完成实际的权力交割。但事实上,大禹一直到去世都没有任何让位的举动,反而让自己的儿子夏启拥有了超过伯益的声望,这背后的目的非常明显了——他不希望辛辛苦苦经营的国家落到其他人的手中。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大禹不想继续实行禅让制,为什么不公开修改制度,这样不是更简单吗?

可别忘了,大禹是怎么成为首领的。他通过禅让制得到了王位,又亲自废除这个制度,这就好像你家楼下只有一个公共停车位,本来大家轮换着停,一个邻居停上后突然宣布,轮流制度取消,这个车位只能他家用,遭不遭恨?就算他曾经帮你家抬过大米扛过水,买过礼物送过鞋,是不是也觉得他这人不咋样了?

同样的道理,大禹作为一国的首领,更不能主动修改这个制度,而且禅让制一旦修改,也等于是在否认自己王位的合法性。大禹能做的,就是留给后人足够的实力和机会,让他们自己争取。而伯益,则成了这场制度转化过程中最大的牺牲品。禅让制的终结:大禹的王位本来应该传给谁?

电视剧《大舜》中大禹的影视形象

纵观史籍所有关于伯益的结局,或生或死,或和谐或残酷。相比而言,我更愿意接受《史记》中的那种相对安详的结局:伯益看穿了这一切,完成使命后隐居箕山之阳,不再过问世事,安然终老。

多年以后,伯益的后人在秦地励精图治,终于坐上了天下之主的位置。或许这就是对伯益最好的安慰。

是的,伯益是嬴姓祖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767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