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作者:龍

本着寻找到一个合理可行又实事求是的解读思路与方法,在上篇拙文《“燃藜图”暗示了怎样正确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中,进行了这样的分析:行文中出现在判词前面的《燃藜图》,乃是用其故事中的《洪范五行》与刘向曾著《洪范五行传论》的关系,借《洪范五行传论》蕴含的谶纬、天人感应之说,暗示后面的“金陵十二钗”判词是用谶纬之法的隐语写出来的。并且“秦谶”是关于谶语的最早记载,同时记载中最早的一个谶语“亡秦者胡也”又是发生于秦始皇时期,从而提醒我们,十二钗判词是用上溯的手法写出来的,要从最后一个秦可卿的判词,倒叙着进行解读,才是正确的解读方法。

虽然知道了这一点,但却搞不明白秦可卿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及其背后丰富的蕴涵,依然无法对秦可卿判词作出正确解读。以下将个人一点想法与红友交流。

1.可卿名字有来处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秦可卿)

秦可卿从来都是红学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之一,但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存在不少误解。

《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有言“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著《资治通鉴音注》的南宋末年人胡三省于此处注曰:“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诸侯来者,其位为卿以客礼待之也。”《史记》中多处亦有关于秦国客卿的记载,无论秦可卿的名字是否出于“秦有客卿之官”,但“秦可卿”的确来自于“秦客卿”的谐音。自秦穆公始,从各诸侯国来到秦国为“客卿”者人数众多,为我们熟知者如百里奚、公孙支、卫鞅、张仪、范睢、韩非、李斯等等。如果“秦可卿”泛指秦国的所有“客卿”,那还有什么特殊意义呢?那么她特指的“客卿”到底会是谁呢?乍然寻找起来,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犹如大海捞针的感觉。

那么,怎么才能把这位隐藏起来的“秦可卿”给找出来呢?

依常理而论,设置这个人物,是要与《红楼梦》所表达的内容主旨,起到某种作用,或具有一定意义的;并且在书中作者会留下让读者求而得解的线索与暗示。本着这一思路,我们从书中与秦可卿有某种特殊关系的焦大、秦业、宝玉及贾蓉等人身上,来对秦可卿这个名字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来试作一些探讨。

2. 焦大醉骂为哪般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焦大)

焦大醉骂的情节,出现在小说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的末尾。“吃毕晚饭,因天黑了”,焦大被派去送秦钟,结果吃醉了的焦大先骂管家赖二,又骂贾蓉,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段醉骂文字不多,却能使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自然是因为作者设置情节的巧妙,和深厚的写作功力,还有就是这一情节具有特殊性,作者写得特别用心。虽然这一小段文字中没有提到秦可卿,但读者却能感受到,焦大的矛头对准的不只是贾珍,还对准了秦氏。或者,可以说是针对秦可卿的成分更多。换言之,焦大醉骂这一情节的重点,真正的主角就是焦大与似有似无的秦可卿,贾珍贾蓉赖二只不过是陪衬而已。

不经意中,使焦大与秦可卿出现这样的联系,既突兀而又耐人寻味:焦大与秦可卿骤然间产生的关联有什么深意呢?

许多红学专家都曾经指出,作者对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是经过仔细地推敲和斟酌的,其中都蕴含深意。可又有专家说,因为焦大对宁府有恩,喜挟恩图报,“焦大”即是“骄傲自大”之意,实在看不出“骄傲自大”缩减谐音为“焦大”,蕴含的深意又在何处?

小说中焦大除了醉骂和对宁府有恩之外,能给我们提供信息的也只有“焦大”这个名字。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如同一阵风似的忽来忽去之人姓焦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焦姓的起源:

焦姓的第一个来源是上古神农氏后裔,出自姜姓。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周武王立国初期,寻找先贤神农氏后代裔孙封于焦,建立焦国,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有焦氏。

第二个来源出自姫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记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

第三个来源出自妫姓和姚姓,以战国末期秦国大夫茅焦为先祖,乃是以先祖名字为氏。茅焦,妫姓,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因为学识渊博,而且胆识超人,茅焦被秦王政(秦始皇)聘请为客卿。以后茅焦的后裔子孙中,分别以先祖的姓与名为氏,称茅氏,焦氏,世代相传。

令人惊奇的是,从第三个来源中竟然发现焦大与秦可卿在这里似乎存在着联系。莫说这只是一种巧合。实际上“焦大”之“大”,有初始、尊崇之意,这使“焦大”这个名字有了暗指焦姓祖先茅焦之意,而茅焦恰恰又为秦国的客卿。须知“秦可卿”之名又是从“秦有客卿之官”转化而来,使得焦大与秦可卿、茅焦与秦客卿,混搅在了一起,这该如何去解释呢?

3. 可卿焦大知是谁

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茅焦,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齐国人。他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在《红楼梦》第五回的开篇,即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前,看到的那幅《燃藜图》,其中故事的主角刘向于所著《说苑·正谏》中记载了茅焦力谏秦王政的前因和故事: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朗嫪毐,封以为长信候,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淫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疾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

这段记载中的故事发生在秦王政十年,“秦始皇帝”,当时还是秦王,皇太后赵姬尚为王太后。看到秦王政杀掉那么多的人,一时之间,没有人再敢进谏。这时,在秦国为客卿的茅焦挺身而出,他感慨地说:“儿子囚禁母亲,天地翻覆,哪有这种道理?”于是茅焦来到王宫外直接说明来意:“我是齐国人茅焦,是因为太后的事来劝说大王的。”秦王政接到求见报告后,派人提醒他:“你难道没有见到那些因为来说太后的事儿被杀掉的人的尸体吗?”茅焦回答:“我正是为此事而来。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如今已经有二十七个了,我来就是凑够二十八之数。我不怕死!”听到回报,秦王政火冒三丈,大怒道:“这是故意来违背我的命令,赶快准备一口大锅,我要烹煮了他。”然后,按剑端坐,怒气汹汹地召见茅焦。

茅焦故意缓慢地进殿,以减弱秦王的怒火。来到秦王面前后,不慌不忙地行过礼,对秦王说:“我听说长寿的人不忌讳谈论死之,国君不忌讳研究国家灭亡。人的寿命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久,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保存。人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都是开明的君主最希望研究的。不知道大王是否愿意听?”秦王政怒气稍稍缓解,问:“此话怎讲?”茅焦回答说:“大王有狂悖的行为,难道自己不知道吗?”秦王冷冷答道:”倒是想听你说一说。”茅焦严正地说:“大王车裂假父嫪毐,有妒忌之心;杀死两个弟弟,有不慈之名;将生母迁徙到雍地萯阳宫,有不孝之行;刑杀劝谏之士,有桀纣之治。如今天下都知道了,纷纷疏远秦国。臣下实在是担心秦国将会为此而衰亡,大王也会为此而有不测的危险。我的话完了,请大王处死我。”茅焦于是解开衣裳,准备接受烹煮之刑。这时,觉悟的嬴政走下殿来,用左手扶起茅焦,用右手挥开准备捉拿茅焦的侍卫,说:“一切都免了,先生请系上衣服,我愿意听从先生的。”并授予茅焦上卿的爵位。

事后,嬴政当即启动车驾,千乘万骑,亲自到雍地萯阳宫迎接太后归还咸阳。太后赵姬在宫中设置酒宴招待茅焦,酒席上,太后感慨道:“将扭曲扳直,从败乱中复生,安定秦国之基业,使我们母子得以再次相会,都是您茅先生的功劳。”

可以看出,这一故事就是隐藏于焦大醉骂之后的故事,换言之,焦大醉骂秦可卿,隐寓着茅焦力谏秦王政。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揣摩,得出的结论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置信:

其一,虽然焦大醉骂秦可卿隐藏了茅焦力谏秦王政,但二者相互之间却不能简单地去画等号。焦大之“大”含有初始,尊崇之意,因此“焦大”乃是暗指焦姓始祖茅焦。而茅焦又为秦国之客卿,是实实在在的“秦客卿”。也就是说,《红楼梦》的秦可卿之名,是在为揭示焦大的原型人物提供线索。然而,《红楼梦》前八十回焦大只在第七回出现过一次,仅仅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正如史书上在有关秦朝的记载,茅焦也只出现过一次,如同一个小小的插曲一样。很显然,焦大并不重要,“秦客卿”亦不重要,重要的是,焦大如同一股风,反过来却吹开了蒙着秦可卿的面纱之一角。

其二,秦可卿这个名字,只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出现过,在其他所有行文中皆以“秦氏”出现。这似乎是一种微妙的暗示,梦中的秦可卿与现实中的秦氏,看似一人,可又存在着区别。秦可卿的名字在揭示焦大身份之后,又反回来吹开秦氏面纱之一角,倒变成了秦氏的一种自证。让我们透过面纱那吹开的一角,去端详藏于面纱后面的秦氏,恍恍惚惚地觉得看到的是秦始皇的样貌。

那么,由谁来把蒙着秦氏的面纱完全揭开呢?其养父秦业。

4. 秦业何为“营缮郎”

书中交待,秦业官任营缮郎,因当年无儿女,便在养生堂抱养了婴儿时的秦氏。长大后的秦氏“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府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失声喊叫:‘可卿救我!’”而惊醒时,秦氏“闻宝玉在梦中唤他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无人知道,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由此可知,关于秦氏的一切,只有秦业一个人了解。只是“秦业现任营缮郎”让人颇费思量。

明清两代工部设有营缮司,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缮等事,司中设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却无营缮郎之职。此官名当然是作者根据营缮司的特性而着意虚拟而来的。甲戌本此处有“官职更妙”的脂批,可为此官名系虚拟之旁证。即便是营缮郎中一职,明清时亦为正五品,级别颇高,俸禄也很丰厚,与文中所写秦业“宦囊羞涩”之壮,存在很大差距。所述反常,必有蹊跷。

那么,作者虚拟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官职,有没有更深层的寓意呢?脂批“官职更妙”,如果我们把“营缮郎”仅仅简单地理解成营缮司的一个什么官员,而不去深入地探究,显然是难尽其“更妙”的。

我们已然得知,焦大暗隐秦国客卿茅焦,而秦业亦正好姓秦,那“营缮郎”是否也与秦国有瓜葛呢?妙的是,与“营缮郎”之“营”谐的“嬴”字,正巧是秦之国姓。“营缮司”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缮,作者是否以此作引伸,虚拟出“营缮郎”之职,来寓指对秦朝皇室有再造之功的人物呢?如果可以对此作肯定,此人又会是谁呢?

5. 掀开秦氏遮面纱

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其实,茅焦力谏秦王政与其前因嫪毐和太后之淫乱,并非故事的全部,欲使故事完整,还须向前追溯。如此,吕不韦这个人就无法绕开和回避。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禹州),一次到邯郸去作生意,见到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嬴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象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于是,吕不韦归家与父亲说:“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无数。”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于是,他就去拜访异人,说:“秦王已经老了,您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现在意属您的兄弟子傒,子溪又有母亲在后宫照应,而您排行中间,母亲又不受宠,秦王死后,安国君继位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您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争太子之位。你自己又处于祸福难测的敌国,一旦秦赵开战,公子您的性命将难以保全。”异人叹道:“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如果公子听信我,我倒有办法让您回国,且能继承王位。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但她能参与选立太子,只能从她身上下手。您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异人叩头拜谢之后,吕不韦便开始实施起自己设计的一场旷世的“拥君建国”计划。公元前251年,已经改名为子楚的异人终于被立为太子,一年后,秦孝文王(安国君)去世,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家有奴仆万人。

庄襄王在位三年即离世,太子嬴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为“仲父”。生母赵姬被封为太后。

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貌美而善舞。当初异人曾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看到了赵姬,非常喜欢,就站起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她送给了自己。十个月后,赵姬生下了儿子嬴政。

嬴政十三岁即位,年纪尚小,太后(赵姬)常常与吕不韦私通。随着秦王政越来越大,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就暗中把自己的门客嫪毐装扮成太监,送进后宫献给了太后,后来也就有了茅焦力谏秦王政的故事。

正如历史上吕不韦与茅焦的故事一样,《红楼梦》中的秦业与焦大,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存在着因果互补关系;而且相互间都关联到同一个人,前者为秦王嬴政,后者是秦氏。或者说秦业与焦大在《红楼梦》中只是打酱油的角色,而他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破解秦氏之谜起引导作用。秦业者:吕不韦“拥君建国(秦)”之业也。吕不韦之于嬴子楚、嬴政可谓功同再造,“营(嬴)缮郎”之于吕不韦恰如其分。秦氏“养父”为秦业,秦王“仲父”为吕不韦,岂不是证明秦氏有秦王嬴政之隐寓?

问题是,这样的隐寓,意义是什么呢?

6. 梦中许配隐深意

民间红学的护珠塔主、至真斋主、潇湘夜雨、闲石等等许多老师以及某些红学家都曾以各种形式阐述过,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象征着传国玉玺、帝王与皇权,这里不再重复。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道:“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第二十五回:“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十三载矣!”这无疑是在表示贾宝玉当时是十三岁,而全书也只有这两次提示了宝玉的岁数。如此写的用意,实际就是暗指嬴政十三岁时即位为秦王,并且于数年后灭六国、统一天下之际,命李斯主持以和氏璧雕刻出了传国玉玺,上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梦境里,警幻仙姑把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正是隐喻秦始皇最初拥有传国玉玺,从此传国玉玺成为了皇权的象征。自秦之后的历代王朝,都以得到“传国玉玺”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合法性。以秦业焦大为线索,最终揭示出拥有“传国玉玺”的秦始皇,其主要意义,也是对这种正统合法性的寻根求源。

当年,秦始皇出生在邯郸的朱家巷,将近一千六百年后,姓朱的建立了朱明王朝,冥冥之中似乎存在了某种神秘的因果关系。

7. 为妇贾蓉情何堪

如果说在太虚幻境,秦可卿许配于宝玉,是在暗指“传国玉玺”的源头,亦代表秦后的历代王朝正统合法性的话,那秦氏嫁给贾蓉,又是怎样的隐寓呢?

“蓉”谐音“戎”,“蓉蔷”(贾蓉贾蔷)谐音“戎羌”。“戎羌”是古人对中原王朝之外,一些游牧民族建立之国家,习惯上的一种称呼。在《红楼梦》中暗指满清。秦氏嫁于贾蓉,隐喻正统的朱明王朝被满清铁蹄占领。《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是“排满悼明”,认为满清取代明朝是没有正统性可言的。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嘉靖帝)

小说中一味修道炼丹的贾敬,暗隐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的“壬寅宫变”中,朱厚熜几乎被宫女勒死,从此移居“南苑”,二十多年不上朝,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和外族入侵。导致明朝由强转弱,最后灭亡。因此,嘉靖二十一年就是明朝走向“末世”的开端。而同在这一年,河南柘城发生的洪水,仿佛就是朱明王朝走向“末世”的预兆。

柘城是炎帝朱襄氏建都之地,也是朱姓的发源地。拙作《细说木石前盟》,对柘城在小说中具有的特殊意义曾经进行了阐述,其中就写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在柘城发生的洪水,并且因此而形成了一个湖泊“容湖”。由于黄河决口冲灌,使原柘城旧城圮于大水,一城锦乡,没于泽国。城池被迫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南迁。旧城原址则被容湖侵占。旧城淹没于容湖,恰似秦氏嫁与贾蓉,亦如北京陷于满清。柘城被迫南迁,似乎预兆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三日,多尔兖率领清兵进入北京,可谓是“一城锦乡,没于泽国”;同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建立了南明政权。

提到了多尔衮,就不得不回头再说说焦大的醉骂。

戚蓼生在《石头记序》中写道:“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手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小说中写秦可卿又名兼美,“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其意为,宝钗代表满清,黛玉代表朱明,发生于秦可卿身上的故事,具有双重性,可作两解。焦大醉骂也同样如此,一面喑隐茅焦力谏秦王,一面暗隐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在害死侄儿豪格后,将豪格王妃占为己有,这不是焦大骂的“爬灰的爬灰”吗?传说,博尔济吉特氏(庄妃)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甘心委身于多尔衮,这不就是“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吗?多尔衮之与庄妃可以去同嫪毐与赵姬相拼;顺治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既如嫪毐自称是秦王“假父”,又似秦王尊奉吕不韦为“仲父”。

南明著名学者、民族英雄张苍水有诗云: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多尔衮与庄妃之淫乱一直存在争议,而实际上,当时为明朝人所不齿的淫乱,对于入关之初与入关之前的满清人来说是不以为然的。从而却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立场与张苍水是一致的。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673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