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管鲍之交”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管鲍之交”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管仲从“幽囚受辱”的失败者,到辅佐齐恒公成就一番霸业的功臣,鲍叔的知人善任可谓功不可没,管仲也由此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和鲍叔的关系,就如千里马和伯乐,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管鲍之交”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刘邦在一统天下,宴饮群臣的庆功宴上也有一段经典的言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能取得天下,靠得就是能正视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并加以整合利用。

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管鲍之交”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实际上,若是没有淘金人的慧眼识金,金子就会如沙沉海底,名马也只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没有萧何的举荐,韩信无法做到统帅三军的大帅;没有周文王的赏识,姜子牙只能垂钓于渭水;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只能躬耕于田野,历史上多得是籍籍无名的人才,没有伯乐的赏识,人才就如明珠蒙尘,黯然无光。

管仲和鲍叔的关系,是千里马和伯乐的显例,但在显例的背后,世人对管仲的评价却褒贬不一。管仲和鲍叔原本是不同阵营的敌对势力,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后,管仲没能为其殉难,反而转身辅佐齐桓公,这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上便说不过去,孔子的弟子子贡和子路就对管仲的人格提出了质疑。

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臣为君死,妻为夫亡”、“丈夫死国,妇女死夫,义也”,按照这样的道德标准来看,管仲根本不及格,甚至劣迹斑斑,例如他在还没功成名就之前,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却要求多分钱;为鲍叔出谋划策,却办砸了;屡次作战,却屡次逃跑;君主被杀时,转而投奔敌人……甚至在他临死前,齐桓公问他谁做他接班人时,都不推荐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鲍叔,看似忘恩负义,其实却是大公无私,不为朋友谋求私利。

管仲的种种行为,似乎都不合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孔子却为他辩护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要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边开的胡人了,管仲是有大格局的人,哪里会像匹夫匹妇一样,为了世俗的人格标准,默默无闻地去殉难。

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管鲍之交”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史记》中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论语》中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历史上许多成就丰功伟业的人物,在小的行为上都容有可议,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但世俗的道德标准,往往只适用于匹夫匹妇,对于有大抱负,大格局的英雄人物,则不用以世俗的道德标准去评定,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评定一个人是非功过,应该以他最终的功绩来评判,若是世俗的标准来看,锱铢必较,则会因小失大,更无完人可言。

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管鲍之交”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文章原创:「三味书窝」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311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