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少年的你》于2019年上映,豆瓣评分8.3分,改编自玖月晞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荣获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跻身2019国产电影票房前十。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群正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本应该努力冲刺的时候,却因为霸凌事件的发生,让一个名叫胡小蝶的女孩轻生自杀,同班的陈念是唯一一个同情她的人。当她脱下自己的衣服盖住胡小蝶的脸时,就注定了她将是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

陈念在面对魏莱的霸凌下不堪其辱,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她认识了小北。陈念请求小北保护她,两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本以为熬过高考就结束了,最后却发现魏莱被人杀害了,陈念成了嫌疑人,小北为了保护她承担了所有罪责,但最终陈念勇敢的站了出来,终于他们的关系不再需要躲避人群,少年归来终于有了最初的模样。

近几年以校园为题材的电影如雨后春笋,《少年的你》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它独辟蹊径,把青少年题材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从成人视角反思青少年成长困境的成因,向我们展示了未成年人成长之路的不易。

那些口蜜腹剑,暗藏祸心的坏小孩,看似无公害。实际上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就像是一把刀子,杀人不见血。聚焦高考升学压力之下,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校园霸凌等社会现象的出现,正在摧毁着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探讨青少年在道德边界心理表现出来的复杂性,暴露出人性最深处的情感,以及对人文情怀的审视。

本文我将从影片之所以能带给我们震撼的的取材方式,以及那些施暴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一起探讨面对暴力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01、取材源自生活,让我们近距离的感觉到校园霸凌事件就在我们的身边

“没有任何事情比高考更重要。”

“高考决定命运。”

陈念的认知世界就是考到北京变成一个大人,这其实也是家长们给子女灌输的思想。只有通过高考才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一直代表着应试教育下的最高权威。

“胡小蝶自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胡小蝶死了不好吗?”

魏莱一直联合其他同学欺凌胡小蝶,胡小蝶最终不堪欺辱选择了自杀,紧接着她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陈念。一个孩子为什么能变成这样,后来我们才知道,魏莱虽然成绩优异但她是个复读生,只因为第一年没有发挥好,父亲已经一年没有和她讲过话。

魏莱欺凌别人固然可恶,但导致她变得冷血无情的,其实正是家长的冷漠和学校的无视。这样冷酷又毫无愧疚感的话语从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来,却让我们犹如利剑直击心脏。

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导致其心理被极度扭曲,魏莱一直在努力的得到父母的关注,但是得到的都是冷漠的态度。终于在家庭中受到的“欺凌”,让魏莱成为校园中的暴力者,以寻求心理的平衡。

魏莱十分可恶,更可恶的是打着对子女好的旗号,逼着他们快速成长,方式却是如此的无情和决绝的家长们。也许,这样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的孩子正因为缺少关怀而变得冷漠无情,这样的结果不单是伤害别人更是摧毁他自己。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在《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反映出,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在努力探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向更多的家长展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面临繁重的学习还要不断的挑战心理压力,越是这个时期越需要家长的关心和陪伴。

影片中小北是一个小混混,他13岁就开始独立生活,父亲抛弃了他和母亲,母亲最终也跟人跑了。不得已他只能给人做打手,经常被人打得遍体鳞伤。他和陈念相遇时正在遭受着殴打,陈念救了他,陈念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

只是一句最普通的关心,却从来没有人和小北说,可见他是多么的孤单和寂寞。他愿意帮助陈念,也是从这句话开始的,本来他的工作是每天打打杀杀,根本没有保护过别人,但在陈念这里,他找到了归属感。

不论是陈念、小北还是魏莱,他们都是孩子,却拥有比成人更大的压力。压力之下,有的人选择隐忍,例如胡小蝶,有的人选择反抗,例如魏莱,但是他们的方式都是错误的,不论是一味的隐忍不言最终选择放弃还是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欺凌。

影片以小视角看大环境,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告诉我们所有人,这一切离我们不远,甚至正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那些被欺凌的孩子正在等待着救援,那些迷失的孩子正在等着我们规劝,如果每位家长都可以多关注一下孩子,学校能够给予正确辅导而不是单以成绩论天下,那么我相信这样的悲剧一定会越来越少,少年们最终才会收获真正的成长。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02、当压抑变成了反抗,便无法正确认识自我,缺乏“同理心”的人生,唯有爱可以救赎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可以理解为”共情”。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是指要有同理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的想法和状态,被别人的情绪感染做出反应。

Brené Brown有一个关于同理心的演讲—《同理心的力量》,提到了同理心的四种特质:

  • 换位思考,能从他人的视角看到问题

魏莱是复读生,胡小蝶也是复读生,她们都是带着父母的使命顶着巨大压力的人,本应该惺惺相惜,但是魏莱却将魔爪伸向了这个比她还脆弱的女孩。正是因为她不懂得换位思考,最终逼死了胡小蝶,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 不直接论断别人的话

陈念的妈妈没有正式工作,为了攒钱给陈念读大学,靠着倒卖面膜为生,因为没本钱借了不少的钱。陈念班级的群里出现了跟妈妈要债的大字报,同学们的评论更是不堪入目,这让陈念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 能明白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魏莱是陈念不小心推下台阶的,当魏莱跪着请求陈念不要报警时,陈念已经答应了,只是表明自己不会原谅她。而魏莱知道陈念同意后,不忘刺激她自己要考北大,她明明知道陈念一心想考到北京,这份刺激才使得她用力过猛让魏莱摔死了。

  • 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理解,尝试沟通

胡小蝶把自己受欺凌的事告诉了陈念,问她为什么不能帮帮自己。后来胡小蝶死了,陈念最终选择报警,因为她想起了胡小蝶的话,她现在可以帮到的就是将真相说出来。但如果胡小蝶能更勇敢一点告诉老师、家长或者警察,那么她的死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胡小蝶因长期受到魏莱等人的欺凌而跳楼自杀,而陈念选择默默忍受,只想顺利的通过高考,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摆脱这些噩梦。她们都是霸凌的受害者,只不过一个内心脆弱,一个全靠硬撑,试想如果没有小北的出现,陈念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胡小蝶呢。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一个压力重重的疾风骤雨时期”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重压时期,被欺凌者的重压又多了一重,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G·斯利坦·霍尔

魏莱的死并非是陈念出于报复,而是她将陈念内心的唯一支撑都打破了。她的隐忍,无非就是为了可以体面的离开,她不想再见到魏莱,魏莱却偏要用她最看重的东西刺激她,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来,陈念反抗了,她失手将魏莱推下了台阶。

如果魏莱能够适可而止,在得到陈念的肯定后化干戈为玉帛,那么这场灾难就可以避免。魏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同理心,她自己复读感觉羞愧和压力大,却看不到胡小蝶和她拥有一样的处境。她看到比自己成绩好的陈念想到的不是向她看齐而是拉她下水,说白了,魏莱的认知里没有感同身受,她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发泄。

缺乏同理心的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对于那些被她欺凌过的人而言,简直是灾难甚至是毁灭。

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东野圭吾

《少年的你》中我们看到的是满满地人性,孩子不像孩子,家长不像家长。但我们只能不断地去试着解读人性,解读爱与恨。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03、结合影片《少年的你》的剧情内容,谈谈对现实社会的凝视和反思

影片结合了现实的犀利结合纪录片般写实风格,给了我们每个人重重一拳,赤裸裸地展示了校园暴力的恶果。

通过对高三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向我们展示了理想中的少年模样和现实中的巨大反差,从而唤醒更多人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这既是个人的反思更是整个社会的反思。

  • 面对校园霸凌,要学会勇敢的说“不”

陈念经过第一次报警,让她感觉到失望,欺凌胡小蝶的人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更加疯狂的欺凌她。当她第二次面临危险时,他报过警却没有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保护,这让她彻底丧失了对法律的依赖。

她请求小北保护她,两个少年的相互依存,让我们看到的不是友谊温存而是世态炎凉。一个孩子在保护另一个孩子,这是多大的讽刺。

所以,最终他们没能处理好一切,陈念失手推了魏莱,她因为过失杀人判了刑。

也许这一切本可以避免,尹坊一直在保护陈念,只是陈念选择了质疑,但最终还是尹坊解救了她。

所以说,面对校园霸凌问题,千万不要选择隐忍,学习是重要,更重要的是生命,这里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以电影为借鉴,保护孩子不受欺凌

胡小蝶的悲剧不仅没有让魏莱害怕而收手,反而将下一个目标对准陈念。电影中陈念、 胡小蝶遭受的校园欺凌与现实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现实的现场表演。

魏莱等人的长期欺凌,让受害者脆弱的心一次次被暴力冲刷着,不仅身体承受着伤痛,而且心理也承受着来自她们的语言凌辱,最终胡小蝶死于这些重压之下,陈念走向了犯罪。

没有人有权利对别人言语暴力,拳打脚踢,更没有人愿意一直隐忍。影片告诉我们,欺人者必受其罚,不是不到时候未到。

魏莱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说明,她一次又一次玩火,最终烧毁了自己。这里有着因果循环的道理,对于那些施暴者就是最好的警告。

因此,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不单要加强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应当给予未成年孩子应有的保护和管控。只有这样,类似于电影里的情节才有可能远离我们的生活。

《少年的你》:成长也许事与愿违,但愿我们乘风归来,依旧是少年

写在最后:

《少年的你》这部影片给我的触动很深,无论是内容上的打破常规还是题材上都给了深刻的启发。

陈念与小北的情感中所表现的“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看似天真,却是他们心中最坚实的堡垒。却也是我们心中最痛的刺,孩子应当受到了应有的保护,这本不该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陈念自首服刑摆脱心灵困境与小北纯真的少年热血,形成了一种理性救赎。这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可能残缺,但真诚。受过伤,流过泪,却始终坚持自我。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为拥有这样有力量的正面教材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都曾年少,并且,绝不服老!

向前冲,少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25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