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200余年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收录了77家、311首诗。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如果以此来评判唐代诗人的成就的话,那么李商隐无疑是大唐一流诗人。其实,有目共睹,李商隐的无题诗和爱情诗,在唐代绝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尤其是他的那首人人皆知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吐丝和蜡炬成灰的意象,来描写对爱情的执着,既形象生动又很有感染力。已经惊艳了世人千余年。一般说来,文学史上,但凡名句出现,人们便会趋之若鹜,纷纷模仿。但李商隐这个千古名句,却在900多年间无人敢仿写。像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一样,人们只能引用,无人改写。这个名句也被宋代文人柳富,明代文人丘浚和黎瑜娘等很多名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字不改地引用,亦是无人敢模仿改写。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直到900多年后,转机出现了。清代有一位颇有勇气的文人黄景仁,他非常喜欢李商隐,很好地继承了李商隐的传统,并一直在学习模仿李商隐的诗作。他一生中以《绮怀》为题,留下名作16首。这16首诗多数都在模仿李商隐的作品,其中第15首尤其得其真谛,写得绮靡凄婉,感人肺腑,脍炙人口,从此扬名文坛。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绮怀.其十五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这首诗大意是: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在一个温馨的开始之后,便是无言的结局。这是黄景仁写这首诗的感情基础。所以,这首诗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可以说,这首诗在意境上通篇都在模仿李商隐的诗,在语言上体现比较明显的是,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星辰”二字就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最明显的是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一联上句就是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翻版。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其中下句的“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它又取自李商隐《代赠》诗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意象。而用到这里,却又那么自然,那么切贴,毫无模仿造作之感。

清代文人靠模仿李商隐诗,写出脍炙人口名篇,惊艳文坛,流传千古

当然,除了模仿之外,诗人也有自己的独创。像首联和尾联,虽然也有前人用过的意象,但还是以独创为主。而正是在独创基础上的模仿,才是有生命力的创作。可见,诗人是用了心的。而且这些在独创基础上的模仿也成就了诗人,留下了人人称道的情诗名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些名句必将与诗人名字一道,千古流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16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