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大家好,我是一个老师。说起来老师这个职业,没什么特别的。可我这个老师,可真是不一般呐。在明朝,我的学生可是姓朱的。嘿嘿,不一般吧!他叫朱翊钧,也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我的前辈也很有名啊!他是首辅张居正,而我就是万历时期第四位首辅申时行。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一、首辅制

首辅在我这个朝代里,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是正一品大员。我在嘉靖四十一年取得殿试第一名的好成绩,而后进入翰林院入职。几年之后,由于内阁首辅张居正器重我,我升职为吏部右侍郎,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坐到了首辅的位置。

虽说明太祖朱元璋“罢丞相而不舍”,并且把这条作为祖训传于后世。但到了嘉靖时期,首辅的职权就越来越重,相当于丞相。而到了张居正时期,那更是权倾朝野。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明朝文官制

说来朱元璋的创业史也真是一部心酸的血泪史。在元朝的压榨中,父母兄弟相继被饿死,放牛娃朱重八决心造反,一路打怪升级,最后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乾坤独断,废除官员之首丞相。明朝初期那几位皇帝可都是说一不二,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但后来的皇帝甚至连京城也很难出去,更是做不到开国皇帝的独断专权。

于是文官制度就开始发展成熟,到我这个时期,他们甚至可以左右九五之尊的决定。所以我这个内阁首辅的一大任务就是平衡皇帝与文官集团的矛盾,使国家不至于爆发大的矛盾而继续平稳的存续下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忒难了。所以很多人说我软弱,过于珍惜自己的羽翼,可我不这样做能行吗?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我跟我的前任张居正比起来可真是一点都不一样,这位老兄有能力也有脾气。之前他深得万历皇帝与太后的信任,大刀阔斧,大行改革,不给官员活路。我这个老大哥办起来事太狠了,他要求官员节俭,发的俸禄还不够塞牙缝的。

要是他自己能做到他制定的规则,那也好办,至少不落人口舌。可是有官员为了巴结他,在他老家斥巨资给他盖行宫,嘿,这老哥他倒是一点也不拒绝。芝麻大点的俸禄可真是让“清正在德,廉洁在志”不存于世间了。

也难怪,张居正走背运以后,那么多官员都绞尽脑汁的报仇,恨不得把住在坟里的张先生给挖出来示众。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也自身难保。很多被张居正提拔的官员都走背运了,最轻的也是革职。

我也是被张先生提拔的,按理来说应该狠咬张居正,但我还是到处找人做工作,免除先生被挖出来的厄运。期望张居正先生的墓不被后世挖出,不然可就浪费了我这番周折了。从这件事,我深知文官集团得罪不得,平日看上去矛盾一大堆,但他们才是最团结的群体。一旦损坏他们集体的利益,他们就会抱起团,一致对外。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说实话,我几位前任都没有善终。我能坚持到最后也完全是因为我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我懂他们的阴阳两合一。表面上奉行儒家“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但实际上什么权利呀,美色呀,没一样他们不想要的。

一般情况下,同一时期参加国家选拔考试的人会抱成一团,一个地方的老乡也会抱一团。最后,一个拉一个,一个大的文官团就出来了。也有人说,你们为什么老是表面遵从同一种思想,但不这样能行吗?

儒家思想,只是让我们的想法聚到一块,做事情是大方向以及步调一致。即使有些官员真的不同意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至少表面上是一样的,国家还能向前进步。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三、万历皇帝

说起来这位皇帝也是一个奇葩,他十岁即位,前期工作堪称典范,简直就是优秀工作者代表。但到了后期就开始30年不上早朝了,消极怠政,置礼法于不顾。有些官员气不过,就申请告老还乡。可我们这个皇帝也不说批,也不说不批久而久之就这样搁置起来。最后有些官员就自行离职了,可我们这位皇帝,既不惩罚这些官员,也不补位。

总之后来就是,走一个官员,一个职位就报废,其实万历皇帝不早朝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立储一事。按理来说应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可我这个万历皇帝却是对皇二子朱常洵百般疼爱,说到底也就是偏心。官员坚持立常洛,皇帝坚持立常洵,两方都不退让,这让我这个中间人也非常头疼。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皇帝发现自己不过是想立个自己喜欢的太子这点小事都办不到,就发现自己也不过是制度中的人物,是不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活该被文官集团统治的!而且由于我这个朝代有言官制度,群臣放开了提意见。万历消极怠政期间更是被忠臣在奏折里指着鼻子骂。

这种谩骂简直是暴风雨式的,好色,贪婪,昏君骂什么的都有。可万历又能怎么办呢,又不能把所有的文官都给杀了。最多杀几个,流放几个。这时候又要我这个老好人出场了,我两头为难呀。一边得安抚劝谏着皇上,另一边还得抚慰批评着大臣。

但是很多人说我不作为,只会当老好人,还说什么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带头以死相逼,逼着皇上立朱常洛为太子。这我可真要好好吐吐苦水了,你们以为内阁首辅这么好干吗?对方是谁?是皇帝呀,不吃硬的吃软的。我只能等啊等,最终我也没能等到时机到来这一刻。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四、张居正

这位可真是我的老前辈了,叱咤一时,谁能比的上那份风光呢。想当年,小皇帝只有十岁,张居正是皇帝的老师。皇帝见了张居正也得尊尊敬敬的叫先生。张居正能煊赫一时,权倾朝野,大刀阔斧力行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当时皇帝年幼,李太后垂帘听,孤儿寡母,明朝又严禁外戚干政。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外戚的权利有多少了。就拿李太后的父亲来说吧,李太后自幼家贫,其父李伟带着她到京城谋生。后来,日子越过越差,李太后就被卖到王府当了婢女。

结果王爷看上了李氏,万历就出生了。说起来这也算是土鸡变凤凰了。讲到这里,万历不想立常洛为太子的原因之一就不得不提了。常洛母亲王氏原来也是一个宫女,万历觉得常洛生母的地位过于下贱,所以常洛不配成为九五至尊。其实万历也不过是婢女所生。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哎呀,扯远了。言归正传,李太后的父亲被大批言官弹劾挪用国库银两,贪污克扣军饷军需。张居正一调查才知道李伟居然挪用了两万八千两。我的乖乖呀,这笔钱可真是不少了。但其实我的同僚大多都有贪污,只不过李伟点背,被检举了。

这么多银两,又是军饷,放到平常的官员头上,抄家是免不了的。可李伟是谁,万历的姥爷,那一抄家国家岂不无主了。虽不抄家,但死罪难逃。万历与李太后左右为难,无计可施。两人正发愁的时候,张居正主动为万历与太后排忧解难。

最后的最后,在太后与万历心里,那可是多亏了张居正,李伟才逃于一死。李伟案的结果就是,李伟被带进宫里训斥一番且削职。此时之后,李太后及其幼子万历就十分相信张居正。但凡朝中有上书弹劾张居正的,万历必定发一通大火,弹劾张居正的官员大多也被流放了。

原因之二就是张居正与大伴冯保交好。冯保是何人呢?且听我一一叙述。冯保当过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大力支持张居正“一条鞭”法,明朝政权出现复苏局面冯保的功劳是不得不提的!但是冯保其人非常嚣张,神宗登基仪式上,大伴冯保站在御座旁边。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使得文武百官十分不满,他们心里想,冯保这厮一直站在新皇旁边,那我拜皇帝的时候,岂不是也拜到冯保了。

这凭什么?所以他们也就上书弹劾,并提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但冯保还是冯保,一点事也没。所以皇上、太后和大臣见到两人如此关系,那自是对张居正多了分敬意,大臣们也知道,如果自己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张居正自是动不得,不仅如此,拉拢也是免不得的。所以当时张居正器重我,我的仕途也得以一路顺畅,最后还当了首辅。

第三张居正本人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他非常聪明,七岁就知道六经大义,十二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以二甲第九名的成绩取得进士。在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时,他谨言慎行。在此期间他对朝政要事如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等也有了深入的认识。这些都为他入职首辅做了准备。

在任内阁首辅期间,他可真是强势,手段非常毒辣。皇帝年幼无法处理许多大事,基本上张居正的意见就代替了皇帝的意见。所以,在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大明欣欣向荣,国运安康。张居正的能力无可指摘的。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五、申时行

最后再来说说我吧,我可是主人公,自然是要压轴出场的。我本来是个富商之子,奈何家道中落,后来被苏州一个当官的收养。我能进官场跟我养父的严厉教导是分不开的,在此先谢过我的养父了。

其实,我之前和之后几位内阁首辅的下场都不好,我能善终也自是有我的方式。很多人叫我老好人,但我更想把我自己称为八面玲珑,深知中庸之道。我采用的执政方式比较温和。就拿京察一事来说吧,张居正定的是六年一京察,京官是非常害怕这种京察的。

因为在京察时,自己一旦拿到一两个差的评语,那自己在仕途上的努力可就付之东流了!但我当首辅就得让百官和皇帝看到我的诚意,从而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共享太平。所以在这一年的京察期间,我就放了一把水,没有一个官员受到特别严重的惩罚。

但到最后皇帝怠政,放弃了诚意,我也就没有办法了,只好静待时机。可最终也没能等到这个时机的到来。我也被两方斥责,疲惫不堪,怀着满心的无奈,最后退休回家倒对我是一种解脱了!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我们这三个人的故事都被黄仁宇老先生写进了这本大名鼎鼎的“大历史观”的《万历十五年》的书中,除此之外,此书中描写的戚继光、海瑞、李贽也都各具特色,性格鲜明。

有人说:历史与我们太过遥远,历史上的大人物又都高高在上,对于我们这样朝九晚五的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明朝首辅申时行: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和稀泥”才是真正的智慧

其实,哪里有所谓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本一本的历史书上有的,不过就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罢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处事原则、说话艺术,才是使得他们名垂青史的原因。

历史是一面镜子,你永远不可能看到过去,但你可以从中看到折射而出的世间百态,茫茫众生。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当也要考虑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也要考虑到周围人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08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