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存在主义第一原则:

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

人就是人。

……

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格雷诺耶是《香水》的”嗅觉怪杰艺术家”主角;

格雷诺耶认为:生命的灵魂就是人类的”香味”;

格雷诺耶是个杀了26个少女,只为”留下”她们的味道制造香水的谋杀犯。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香水,这种与生俱来带着魅惑、魔力与神秘的”气味承载”,但这个至今都被世人迷恋的”小家伙”,却是从”血腥的罪恶”中诞生。

“巴黎最臭,因为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

这是这本于1985年一经出版就轰动德国文坛的《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看似平平无奇的惊雷”序幕”。

就此之后,它开始讲述一个令人无限遐想而意味深长的,关于一个”嗅觉怪杰艺术家”一生的”悬疑”故事: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最臭的巴黎,最臭的鱼市里出生了一个”孽子”格雷诺耶,他的第一声啼哭,就断送了自己母亲的命,冥冥中抛弃”爱”的他,似乎获得了超乎寻常的”活力”。

而天生没有体味的他,就像一个不被承认、”不存在”的人一般,只能凭借的”恶魔”一般,超乎想象的灵敏嗅觉,试图去寻找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

于是在他短短一生中,他始终漂泊着,带着不死不休的寻找”存在”的使命,而陆续杀死了26名少女,只为收集并永久保存让他感到自己真实存在的”生命的灵魂”——香水……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这个只有十几万字的篇幅的”悬疑”故事,一眼望去是非常平淡的,除了主题带有猎奇、神秘和惊悚之风,会让人感到新奇之外,似乎在拥有丰富多彩类型书籍的20世纪,并不那么引人入胜。

甚至它故事的布局、结构和叙事都显得比较平常,时间的线性布局,紧贴主角的结构,平铺直叙的手法,都显得不怎么出奇。

可是时至今日,短短三十多年,它一举拿下了30余种译本,累积高达1200万册的销售额,始终高悬德国畅销书榜前列的成绩,都无一不用”最公平”的时间沉淀,证明着它的魅力。

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所谓”返璞归真”的意味深长。

很多时候,那些看起来越是简单的故事,带给各人的感受却越是深邃,一种”留白”式的白描,让人不由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正如2006年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引起轰动的”成效”一样。

《香水》独有的立体而神秘的”嗅觉”故事,就成为它独一无二的致命魅力,何况在故事的”冰山”之下,还有着属于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借古讽今的种种关于那个”时代”的批判、隐喻、反思和担忧。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首剧”巅峰,一书”封神”的聚斯金德

纵观德国近代文坛,土生土长的德国作家里,最知名又最神秘的恐怕就是这位连”百科”资料都寥寥无几的聚斯金德了。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被“公布”的照片之一

知名是因为他不仅写的首部剧本就成为”整个”欧洲经久不衰的巅峰剧目之一,还凭借处女作就一书”封神”,时至今日都销量喜人;

神秘的因由则是三十多年来,始终萦绕在他身上的种种”传闻”,诸如文秘、酒吧侍者、陪练和编剧等丰富多彩的”工作经历”,两次”处女作”所表现的惊天才华,以及迄今为止只有六部作品面世的”低产“之谜等等。

而就像有着”文学沙皇”的德国评论家马塞尔的盛誉:

“惊人的人才、一个不是那他自我欣赏的东西来戏弄我们的小说家……”一样。

这个据说只”有”三张照片被公之于众的聚斯金德,低调地如同他笔下始终聚焦的挣扎在”社会边缘小人物”一样,似乎只希望让世人记住他的故事,而忽略作为创造者的他。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一个”天才艺术家”在社会边缘”创造新的统治艺术”

在《香水》的故事里,主角是一个生来就像一个”罪恶的错误”似的婴儿,因为他的一声本”不该”的啼哭,让他被人们发现,从而直接把自己的亲生母亲以”杀婴罪”送上了绞刑台。

而天生没有体味,不会哭闹,总给人一种”不存在”阴冷感的他,自小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不安”的,混合着害怕、恐惧与不舒服的”非人感”。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臭恶”的巴黎

因为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其实我们人,本质上就是动物的一种,而作为动物性本能的我们,同样会在潜移默化中,用”气味”分辨人与人之间的异同,相处还是排斥,其实都是一种”相吸”的潜意识。

就像大多数动物喜欢用排泄物划分领地,相聚同类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动物们”来说,”体味”就是一种自己”存在”的象征与证明。

而如格雷诺耶一般,天生就被剥夺”存在”的人来说,他的人生从出生起就注定是悲剧,好在作者赋予他一个”天才般”的能力——超凡的嗅觉,于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气味的王国”。

却正是因此,对于他来说,普世的所谓道德感与”社会规则”都是不存在的,于是他对这个世界“善、恶、好、坏”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自我主观的”嗅觉”判断,感到舒服、好闻的就是好的,不舒服,臭的就是坏的。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很显然,这就是作者聚斯金德的”自我投射”,因为很多时候,普遍作家们的”处女作”都会带着刻骨铭心但不易被自己察觉的”内化自我”呈现。

就像一面镜子,亦或一个小嘴的茶壶,成长多年被印刻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在第一次尝试创作的时候,总是如”照见自己”或”厚积薄发”一般,不由自主地就会被写在字里行间。

于是,这个生于1949年,见证着”罪孽”德国一步步站起来的德国人,在他的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定是一种急欲证明”自我”的呈现。

就像在台版前言中的介绍里说:“他说,纳粹时期’对我这一代德国人来说,是心智深处的存在’。”一样。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故事里代表极致纯洁之美的”少女”,其实就像是那个时期追求”纯种”的纳粹一样;

而拥有神奇魔力,可以无条件瞬间产生爱感觉的代表”香水”,其实就像是那个疯狂的纳粹王国一般;

至于代表有着无与伦比天赋的天才艺术家”我”,就像是那位”世纪恶魔希特勒”一般,不惜用无数鲜活的生命,去当做”统治世界”的必要牺牲品……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罪人”的反思与担忧——理性工具的批判“今日重现”

我并不想去纠结战后德国”带罪生活”的部分,只想说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所谓的全部坏人,就像这个把反思与全部思考精华注入到《香水》故事里的作者一样。

他用这个故事的”冰山下”的部分,去试图为世人呈现一种对现世与未来的深深隐忧——对18世纪思想启蒙中持续至今的理性工具的批判。

故事里,当主角格雷诺耶用杀死26个少女的”方式”,终于得到了令人模糊善恶产生爱的至高”香水”之后。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他犹如站在了世界之巅一般,只用几滴香水,就可以主宰”生死”——被宣判死刑的他,只用几滴香水,就让世人产生”爱”并开始疯狂追捧他,视他为”天使”、”上帝”和”救世主”……

而之所以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那个充满”味道”的18世纪,那个被教会阶级统治的欧洲,到处充斥着愚昧、浅薄以及对宗教的狂热,以及臭与死亡的时代,就是因为那才时至今日越演越烈,恐怕不可收拾的”人类工具异化”的起点。

是的,科学理性的发展,是让人类走到了今天这样一个”繁荣”的世界。

但自18世纪起,随着机器的”入侵”,让所谓的”科学理性”随着资本繁荣而大行其道,甚至逐渐发展成为”唯一”的主宰。

就像今日的”商业”世界一样,金钱与权力才是人类的主宰,而不是被赋予生命意义的道德伦理。

被”工具”异化的人的生命价值衡量,让作为经历过”战后德国”生活的聚斯金德有种莫名但坚定的深深隐忧。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阿尔多·罗西说:

“受到打扰的个人命运在集体命运里经常性地悲哀和艰难地参与。”

于是,看似在以此批判故事中18世纪愚昧落后的教会阶级,比如在当时人们想要洗澡,是需要医生(教会)允许的,而之所以巴黎最臭,是因为那里教会的掌控最为森严。

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激烈的思考呈现,就像伏尔泰曾强烈抨击天主教会,把教皇和教士喻为”两只脚的禽兽”和”文明的恶棍”一样,作者聚斯金德希望人们可以重新关注”大多数”,更多去重视与拥抱诸如伦理道德中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幸福”。

《香水》:细思极恐的秘密—他杀了26个少女,去制作"生命的灵魂"

最后,”天使”格雷诺耶从地面上彻底消失了,一根头发也没有留下。

“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出了一点事情。”


写在最后:

有读者评论《香水》是一部”用鼻子去闻的恐怖小说”,而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借古讽今的后现代”预言”,还是一个愈演愈烈的现实”预告”。

但足够有令人手不释卷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05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