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杯酒释兵权”有效的解决了自唐至五代十国节度使藩镇拥兵脱离中央政权的潜在威胁,宋朝实行重文抑武,失去了藩镇节度使的精兵悍将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宋朝三百多年始终被契丹、西夏以及后来的金所威胁,最终被新起的元朝所灭,这其中的历史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1126年,金灭辽以后进兵攻打宋的东京汴梁。东京城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徽宗的五十多位皇子公主,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和一名年仅一岁的幼女,其余全部被押北上,被俘的君臣共有三千多人,延续160多年的北宋灭亡,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听到消息的康王赵构在相州继位,史称”宋高宗”。在我们的印象中,高宗是一个忠奸不分,懦弱自私,听信谗言,杀害岳飞,偏安一隅,不想恢复中原的昏君。尤其是高宗不念父兄人伦之情,放任父兄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受苦,这在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为主流的氛围中越发显得不可思议,宋高宗为什么要这样?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要想追根溯源,必须要清楚高宗的成长经历。

赵构的母亲是韦贤妃,原来只是皇宫中的一名宫女,”贤妃”这个封号是赵构十九岁的时候才封的。封为”贤妃”的韦贤妃在宋徽宗几十个嫔妃中的地位非常低下。她虽然生下皇子赵构,但宋徽宗有三十多个儿子,并不在乎一个赵构,所以,赵构的母亲韦贤妃并不受宋徽宗的待见。赵构是宋徽宗第九个皇子,十五岁的时候被封为康王。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史书记载,在赵构很小的时候,总是看见母亲在宫廷的庭院中看花。长大以后,赵构才明白实际上是母亲在等着徽宗的到来。母亲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等着,但始终没有等来徽宗也就是赵构的父亲的光顾。赵构和母亲在皇宫中的地位很低,也没有人去关心他们,还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欺凌,赵构虽然生长在帝王家实际上并不幸福,这些都给赵构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宋史》记载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也就是说赵构文武双全。或许正是缺少别人的关心,赵构反而和大多数娇生惯养在皇宫中长大的公子哥不一样。我们大概可以知道,赵构和父亲徽宗和皇兄钦宗虽然有血缘关系,但从感情上说并不亲近。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公元1126年,金兵第一次南侵,包围了汴梁。宋朝提出议和,最后达成协议。除了赔付金银,还有一条是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遣宰相和一名亲王赴金营为人质。当时钦宗召集三十多个皇帝们商议,问谁愿意替国解难。连问几声都没有人吭气,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九皇子赵构愿意去金营为质。

同去金营的宰相张邦昌见了金兵吓得放声大哭,但赵构见了如狼似虎的金兵面不改色,非常坦然。在金营若无其事的每天看书学习,还拉开了金兵主帅完颜望宗的一张铁杆弓。赵构的这些行为引起了金主帅的怀疑,认为赵构不是亲王。在金人的眼里,宋朝羸弱不堪,亲王一定都是纨绔子弟,怎么可能能拉开硬弓呢?于是,金人断定赵构是假亲王,说什么都不要赵构为人质了,打发赵构回去再换一位亲王来。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赵构来金营为质肯定知道意味着什么,实际上赵构也抱定着回不去必死的想法。虽然赵构为皇子,但在皇宫中没有人待见他。赵构从小到大见多了宫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事一定轮不上他,只有没有人去的地方才是赵构的归宿。这一点赵构心里有数,与其被皇兄派遣,不如自己站出来主动要求当人质。赵构在金营视死如归的淡定反而给自己争取了机会。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赵构回去以后换来了自己的五哥肃王赵枢,赵构躲过了一劫。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金兵撤兵退走。但时间不长,金国再度挥师南下,原因就是宋答应割给金的”三镇”反悔不想给了。

面对金人的再次进犯,宋钦宗毫无办法,宋军战斗力极差,既无力防守又无力反击,金兵如入无人之境,宋只能再次议和。为了表示宋的诚意,宋钦宗还得派一位亲王去,这个差事又轮到了赵构,理由是别的亲王不敢去,而赵构本来就去过一次金营。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作为议和大使的赵构走到了半路磁州,当地的守将宗泽认为金兵虎狼之师,力劝赵构不要去金营议和。随着金兵的日益临近,相州刺史汪伯彦又请赵构前往相州招兵买马,静观其变。在这期间,金兵攻破了汴梁,俘获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此时天下大乱,剩下的宋庭大臣们就给赵构上表继位,这一年,赵构刚刚二十岁。时势弄人,赵构因为不怕死反而活着,而那些怕死被金兵俘获的皇子们反而没有一个善终。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继位的赵构经历了好几次金兵的追杀,最可怜的是赵构有几次无处可逃,只能坐着船漂泊在海上,最长一次居然长达四个月。在逃跑的过程中,赵构受到了剧烈的惊吓,为此还成为了性无能者。每次金兵入侵,宋军的将领们大多数都不战而降。这样经过的次数多了,赵构不再相信任何人了。每次听到爱国的大臣或是将领们热血沸腾的表示要”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时,赵构都一声不吭。赵构严重的缺乏安全感,他只相信他自己。如:宋金议和谈判已定,对于金国人提出的条件,赵构全部答应,赵构甚至愿意跪接金国的诏书。但朝廷的大臣们反对激烈,纷纷上表请愿要和金国开战,但赵构冷冷的说:”士大夫但为身谋,向使在明州时,朕虽百拜,亦不复问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都为自己打算,如果当年金兵在明州抓住了我,我就是跪拜一百次也没有人来过问了。“赵构看透了这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们,早已经伤透了心。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赵构在位期间主和派一直占据着朝廷的主流,主战派受到了无情的打击。李刚、宗泽、韩世忠都是主战派,因此受到了朝廷的排挤,主战派将领岳飞为此还丢掉了性命。

宋金”绍兴协议”签订以后,宋高宗迎回了自己的母亲韦太后。韦太后离开金国时,钦宗抱着韦太后的车轮大哭,请她转告皇弟高宗,只要把他赎回去,他只要两亩薄田,一间草屋,出家做道士去,绝不和兄弟争夺皇位。据说韦太后回来以后把钦宗的话告诉了高宗赵构,赵构听了默不作声。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不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死于金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县),享年五十四岁。钦宗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病逝于燕京,终年五十七岁,葬于永献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十日(1156年6月29日),宋钦宗去世。关于死因,众说纷纭,传说为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叫56岁的钦宗和82岁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五年后,即绍兴三十一年(正隆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即便是对待主和派的奸臣秦桧,赵构也不放心,上朝的时候身上时时藏着一把匕首,直到秦桧死了,赵构才长出来一口气。知道了以上故事,我们才能更深的了解宋高宗赵构的人性。从小生长在冷酷无情的帝王家里,历史的机遇又把他推向了历史舞台,让他”迎回”原本就对自己无情的父亲和皇兄无异于痴人说梦。赵构不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帝王,”恢复中原”对赵构来说也不会有一丁点的奢望。

赵构继位时才二十岁,我们有理由相信赵构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经历过了异族的烧杀抢掠,他比任何人都能感受国恨家仇给他带来的屈辱,他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想有作为。

但他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经历了太多将领们不抵抗的投降,金国人树立的伪政府和他抗衡,他皇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禁卫亲兵们还发动兵变胁迫他退位等等,每一次都让赵构胆战心惊九死一生,这些过程都让赵构刻骨铭心,所有的人都靠不住,赵构只相信他自己。

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宋高宗偏安一隅的心理

恐惧、自私、胆怯原本就是人的本性,只不过历史的发展让他把人的天性暴露的淋漓尽致。赵构早已麻木不仁,他知道只有活命才是王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99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