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我们知道像太阳这样的低质量恒星,最后都会成为一颗发着荧荧白光的白矮星,而在成为白矮星之前,太阳核心的变化,像极了一个历经风雨之人的心境。 恒星,宇宙中最古老的家族,最早可追溯至大爆炸后3亿年的黑暗时代末期。 这是一个驱赶黑暗的家族,是夜空里被簇拥的明星,是万千宇宙子民的心之所向。然而耀眼的恒星绝非恒古长存,像人类一样,恒星也有诞生、衰老和死亡。 只不过恒星的衰老不是萎靡,而是膨胀成为一颗巨大的红巨星(red giant star),这意味着星光即将熄灭,一颗千锤百炼的核心即将出世。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01 宇宙诞生之初,就给恒星家族施加了一条诅咒:质量越大,就越耀眼,寿命也越是短暂。 在银河系偏安一隅的太阳,如今46亿岁,正值壮年。此刻,它正以每秒亏损430万吨质量的代价,为整个太阳系供能,成为地球上每一个生命的黎明。 随着太阳年龄的增长,核心处的氢消耗得越来越多,然而由于1500万开的核心温度还不足以点燃由氢聚变出来的氦,所以氦会堆积在核心,形成一个氦核。随着氦核变大,核心处的氢减少,氢聚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核心也将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以对抗重力。因此,恒星的内核会缓慢塌陷,压缩氦核使更多的氢进入核心参与核聚变,同时也迫使核心持续升温。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赫罗图: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之关系图 一般来说,当内部10%的氢被消耗完时,恒星就走完了主序星阶段(Main sequence stage)。 此时,核心温度会从1500万开飙升至约1亿开,核心处停止的氢聚变,将在被加热至1500开的氢壳中重启,这标志着恒星主序星阶段的结束,以及红巨星阶段的开始。 对于太阳来说,也就是50亿年后,而且它会在红巨星阶段停留约10-20亿年。 到那时,氢壳燃烧产生的能量会比太阳目前主序星阶段产生的能量更多,但外层离子体的氢会阻碍光子的运动。当光子在氢离子介质中移动困难时,便会形成向外推的辐射压力。 这些额外的辐射压力,会使恒星的半径增加到原来的10到100倍。在膨胀的过程中,外层氢持续降温,最终表面的温度降到原来的1/2。由于恒星表面的温度降低,使得它看起来比主序星阶段更红。 宇宙中的红,意味着低温,而不是我们日常认知的高温。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02 恒星表面亮度的变化和形态变化,都是恒星内部剧烈运动的结果。 在看不见的恒星内部,随着氦核收缩,核心变得非常致密,神奇的量子效应就会出现。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致密的氦核是氦原子核与电子的混合物。电子遵循量子力学中的“泡利不相容原理”而相互排斥。泡利不相容原理表示,一旦太多的电子被挤进一个狭小的空间,它们就会相互排斥,这种排斥力被称为电子简并压力,它与带电粒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不同,且强烈得多。也就是说,在恒星的核心中,看似不起眼的电子云就成为了抵抗重力的主要力量。 在炽热且致密的氦核中,简并压力与热压力并存。当简并压力大于热压力时,物质形态将开始发生改变,气体发生简并成为一种简并气体(Degenerate Gas)。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这开始于红巨星早期,大概当太阳核心温度达到2000万开,密度到达10^6kg/m³,即水密度的1000倍时,氦核就开始了气体简并。 简并气体与理想气体有很大不同,理想气体压力取决于密度和温度,简并气体压力只取决于密度。 简并是一种量子效应,从微观来说,它是由于缺乏空间造成的。要使分子气体简并,每个分子的“大小”必须大于近邻之间的距离。这意味着分子重叠,因此产生了一大堆无法区分的分子,在那里不可能分辨出一个分子的末端和另一个分子的起始点。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分子简并。第一种方法是把分子挤在一起,使它们被迫重叠,这就像致密核心中发生的事情;另一种方法是冷却分子,从而扩大它们的量子尺寸,就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 03 由于简并气体与温度无关,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气体中发生核反应,会是怎样的后果? 核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加热简并气体,但密度不改变,再高的温度也不会增加简并气体的压力,内核也就不会膨胀。 但温度的升高,会使得核反应越发容易发生,进而产生爆炸性的急速反应。在几秒内,大量的氦还会与二次聚变产生的碳结合在一起,发出剧烈的闪光,科学家称为氦闪(Helium flash)事实上,天文学家们至今还未观测到过氦闪,氦闪很可能是不可观测的,因为闪光发生在阻挡光子传播的氢层中。 氦闪持续不了多久,因为堆积大量热能后,简并气体会变回理想气体状态。氦闪结束后,恒星外层缩小,亮度下降,核反应开始在理想气体中发生,以缓慢且稳定的速度进行着。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这种稳定的氦聚变周期在赫罗图上,呈现水平分布,位于红巨星与主序星之间,称为水平分支(Horizontal branch),是质量与太阳相近的恒星,紧接在红巨星后面的一个恒星演化阶段。 04 在太阳这种低质量恒星生命的最后阶段,燃烧的氦会在核心留下碳的“灰烬”(Carbon core),外面裹着一层氦壳(Helium shell),再外面还有一层氢壳(Hydrogen shell)。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核心由于达不到碳聚变所需要的温度(大约需要达到6亿开,水密度的20万倍),会开始继续塌陷并升温,氦与碳融合再次发出一系列的闪光,氢壳开始熔化,并再次被点燃使恒星膨胀,变得更红,这是第二次红巨星阶段,又称渐近巨星支(Asymptotic giant branch, AGB)。这个阶段太阳的体积将达到峰值,不过不会持续很久,大约只有一百万年的时间。 根据重力加速度公式(g=GM/r^2)可知,半径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小。在巨大化的红巨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将非常低,外层气体就很容易从恒星中逃逸,产生强劲的恒星风,将太阳的外层物质全部吹散到太空中,形成炽热而美丽的行星状星云。只留下中心的一颗碳(+氧)核,发着萤萤白光的白矮星。
太阳成为面冷心热的红巨星后,核心是怎么变成一颗白矮星的?
从里向外,蓝色,来自氦的辐射(最热区域);绿色,来自氧的辐射;红色,来自氮的辐射(最冷区域)。 这是一张环形星云的照片,显示了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恒星的结局。中心一个小小的白点,就是白矮星,它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将周围的星云气体电离。当电子与周围的正离子重新结合时,它们通常会进入一个激发态,然后退激发跳回基态,发出可见光子。这个过程被称为荧光(fluorescence)。 05 为什么白矮星会发出强烈的紫外线? 白矮星可以说是红巨星的核心,虽然已经不再进行热核反应,但还留有一点恒星生前的余温。 一颗白矮星表面温度可达20万开,因此它会发出蓝白色的光。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矮星会逐渐变冷,所以它也会变红,变暗,甚至变成一颗毫无光芒的黑矮星。宇宙中,一颗典型的白矮星质量和太阳差不多,但体积只有地球一般大。 虽然太阳最终会成为一颗碳和氧构成的白矮星,但中等质量的恒星还允许熔合反应产生氧、氖、钠和镁,形成由较高质量元素组成的白矮星。不过碳依然是白矮星的主要成分。白矮星是碳离子和电子组成了一个等离子体。电子遵循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使得电子不会塌缩到中心。 碳是理想气体,因此碳引起的气体压力会随着碳的冷却而降低。最终白矮星靠着电子简并压力的力量才平衡了白矮星的重力。即便当白矮星冷却,内部压力依然保持不会改变。 恒星的演化是不平衡的,虽然核心温度一直在缓慢上升,但表面温度却有起伏,经历着复杂的变化。就像人的面子和里子,要想在社会的压力环境下立得住,甚至发光发热,就必须不停的淬炼内心,面子带来的光芒终有一天会被吹散。 在享受过红巨人的舞台后,恒星能留下的也只有一颗千锤百炼的心! www.dushu263.com 爱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94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