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贺新郎 南宋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写作背景:第二次罢官闲居时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辛弃疾(1140-1207)一生共有两次罢官闲居的时期,前后历时十八年。第一次是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词人43岁时,在隆兴(今江西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任上,监察御史伙同一众主和派,弹劾词人在湖南剿灭“茶商军”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并罗织出一些其他莫名其妙的罪名安插在词人身上,朝廷当局不由分说,没有进行任何实证调查,也不容词人进行任何分辨,便罢了他的所有官职。妥协退让的时代气质,英雄豪迈的人格理想,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就被这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冲刷着,击打着,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闲居生涯,只是这一闲,便闲了十年,这是他最堪大用的年岁,但好的一点是,我们从他的词作中能看出来,他并没有被这样的闲适安逸,消磨掉英雄志气。 到了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词人52岁时,闲居了这么多年的稼轩,再次被朝廷启用,诏命为福建提点刑狱,加集英殿修撰,再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稼轩甫一到任便大刀阔斧解决民生问题,并上表《论经界盐钞劄子》,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土地所有权,再根据土地多寡分担赋役;又着手治理盐政,减轻沿海盐民负担。又上《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劄子》,治理当地军政,并建议朝廷积极备战。但或许是用力过猛,又或许是自己表现出来的为官气象太过励精图治,总之,他与妥协退让的时代气质下、谄媚阿谀只求自保的官场氛围明显格格不入,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摧毁稼轩官场生涯的风还真就来了。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一拨儿接一拨儿弹劾辛弃疾的奏章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什么罪名都来了,“残酷、贪婪、贪赃枉法、好色、淫刑、聚敛”,真是要想给你加罪名,还怕想不出来新的吗?什么时候的脑袋瓜子最好使,就是反对派要整你的时候。总之,55岁的词人,感觉自己还没做什么呢,就又被罢官了,他又回到了上饶。只是这一次的闲居,使词人的心境有了些许的变化,他好像有一点点要放弃了,他好像真的被消磨掉英雄志气了,他越来越关注生活本身了,他好像变得柔软、变得不那么豪迈了。难道他真的忘记了自己戎马倥偬、威震沙场的少年壮志了吗?难道他真的就这么甘愿成为一个老死户牖的闲散之人吗?我们就在他这首《贺新郎》词中找一找答案吧。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词意疏解: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便作于第二次罢官时期,词前有一段序,大意是说:自己闲居在瓢泉这里,县邑里的许多地方我都游览过,每每遇到亭台园林,都会为它们写上几句,今天我独自坐在自己的“停云堂”里,水声潺潺,山色妩媚,我想,应该是这片湖光山色想让我也为“停云堂”写一首词吧,于是写下《贺新郎》一首,差不多就是仿照陶渊明《停云诗》里思念亲友的意思吧! 我们可以从辛弃疾后期大量的词中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这一时段中,在文学作品中提到陶渊明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从偶尔地提到已经演变成常态化了。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开始寄情山水了,他开始懂得欣赏这些与家国情怀无关的事物了,他可能已经打心眼儿里认识到,恢复故国的事情,可能真的无法实现了。当然,我们也开始担心,那个绝不妥协低头的英雄,就真的狂不起来了吗?就真的开始成为隐士了吗?那么这首词,就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辛老子,就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上阙开篇,先是一跌,一声沉重的叹息,“甚矣吾衰矣”,哎,我老了!这句“甚矣吾衰矣”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的意思是,这个世上已经没有像周公那样一吐哺而天下归心的贤明之人了,自己的治国理想再也无法实现了。辛老子引用此典故可谓非常适宜,因为他南渡以来,向皇上、向朝廷当权派,不知上了多少道安邦定国、恢复中原的宏论韬略,《美芹十论》《九议》《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这些奏疏中详尽地论述了金朝内政的腐败、内部治理体系的不稳定,以及我方如何逐步建立防御体系、如何主动出击、先攻击哪里等大政方针的细节,读过之后就会立即有一种中原可图、大事可定的信心感。可是呢,这些建议一个都没被采纳,一个都没有!就像稼轩自己说的,还不如“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呢?知道了这些以后,才明白这句“甚矣吾衰矣”,是多么的郁结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交游零落,重点在于自己内心的豪情没有人可以诉说。闲居瓢泉的这几年,词人最好的几个朋友,陈同甫、韩南涧等人都已相继离世。“白发”句,说明朱颜已老,筋力衰迟,而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人间万事”,到头来也不过如此。何物能令公喜,说明内心的萧索、无意绪,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志向,已经基本可以看到失败的结局了,那么这世间还有什么能令人高兴起来的事情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人们常把辛弃疾的词称为豪放体,并且与苏轼并称豪放派代表人物,但其实,辛弃疾的词,往往是豪放中有悲婉、悲婉中又寄寓着豪放,所以也有人说他别立一宗,称为“稼轩体”。那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两句,则是“稼轩体”别立一宗的最有力代表。前面悲哀了那么多,好似他已经沉浸在愤懑中无法自拔了,再不找一个宣泄口他就要喘不上气儿了,忽的一抬头,青山妩媚,水声山色,竞来相娱,那种想要爆发的强烈情绪,一下就化解了,词人的内心一下就柔软温和了。辛弃疾与青山,也就像李白与敬亭山一样,在与大自然久久地对视中,找到了抚慰心灵的那一刻。而这两句,也因此流传千古,抚慰了多少个愤懑愁苦的灵魂。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上阙抒发完自己悲婉豪迈的心境,下阙就开始喷当时的妥协退让派了,这是稼轩词中的例行公事。“一尊搔首”三句,化用陶渊明《停云》诗里的“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陶诗中表达的是思念亲友,亲友不来,自己只能独自饮酒,朋友还没有来,自己又站在轩窗外伫立等候的意思。辛词中“一尊搔首”一句,则将陶诗四句中的意思全部囊括,并且说道:想来陶渊明作《停云》诗时的心情,应当同自己此时一样吧。“江左”两句,则是借东晋南朝那些假模假式、沽名钓誉、饮酒求名的名利之徒,来讽刺南宋官场上那些欺世盗名、只求自保、空谈误国的官僚们,根本不懂得陶渊明饮酒的乐趣,理解不了真正的高洁之士那种高尚的人格与节操。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发了这么多牢骚,在词的最后,我们熟悉的那个辛稼轩,又回来了。这几句也就从前面的愤郁不满而变为慷慨激昂了。“知我者,二三子”,最后这两句中,或许也就包含着一点点的不屑吧,根本不屑于与此浊世中的你们为伍,纵观千古,只需那几个最璀璨、最耀眼的高士理解我,就行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结语:辛弃疾与哪个古代文人最相似?

晚清文人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评价道:“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不善学之,流入叫嚣一派,论者遂集矢于稼轩,稼轩不受也。又云:稼轩词仿佛魏武诗,自是有大本领、大作用人语” 这段评价中前半段先不说,单是这后面一句“稼轩词仿佛魏武诗”,却是道出了稼轩词的真妙处。这首词中用了那么多的文人典故,可是他们和辛弃疾比起来,总感觉不是一路人,辛老子词中自有一种怂不了、软不了、不妥协、不退让的英雄气。你看,陶渊明有“酒、菊、五柳和南山”,李白有“敬亭山”,王维有“辋川”,苏轼也可以自我进行开解,这些千古文人们,要么能在与大自然的对视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要么是心性上的彻底皈依,要么是心理上致君尧舜、真正处世中也可求佛问道。而作为实打实从战场上、血泊里滚杀出来的辛弃疾,他怎么可能看看山就平静下来呢?与其说他看到青山像是看到了知己,不如说他还是单纯在抒发自己的豪气,他就是觉得,青山也肯定挺欣赏他、古人肯定也钦服他。 所以,你永远也不会看到辛弃疾真正的气馁,越老越狂,越老越志弥坚,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举了那么多文人的例子,辛弃疾在心理上最靠近的,还得是曹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名句背后的狂傲与无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654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