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年少时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被书中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及翠翠和二老朦胧的爱情所吸引。两个相互爱慕的年轻男女,一场没有开始的恋情,以结尾的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似乎这种略有遗憾的爱情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种缺憾之美。

时隔多年后再读,依然会醉心于边城的美景与小年青爱恋的美好,但更多的是被书中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所打动。那些淳朴善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茶峒人们,作者以简练优美的语言风格及乡村人文情怀带给了城市中浮躁的我们一个梦想中的“世外桃源”。

读《边城》,似乎是在读一个与我们身处的现实很不一样的世界,沈先生笔下的那个世界唯美、简单,每个人都淳朴善良得没有一丝坏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感受得到的冷漠、自私、欲望等心态,在茶峒人民那里几乎感受不到。

茶峒人民的淳朴善良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一言一语中,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老船夫: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老船夫在茶峒边城的小溪上撑渡船,这一撑就是50年。他守着一艘旧船,领着公家给的微薄薪水,风里来雨里去的送来往客人渡河。有些客人免费坐船觉得过意不去,非要给老船夫钱,不接,客人就直接把钱掷到船板上。但老船夫还是会把钱拾起来塞回给掷钱的人,并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在淳朴善良了一辈子的老船夫心里,钱不必多,够养活自己和孙女就行,而只有用自己劳动换取得来的钱财用起来才会心安理得。祖孙俩守着眼前的那片青山绿水,一座小木屋、一艘旧渡船、一条大黄狗,足矣!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想想那个时候的人内心是多么简单,多么容易满足呀!不必费心费力去追求所谓的大房子、大钞票,也就不用受一些无端冒出的欲望支配、困扰,比如现代人常常渴望得到的升职加薪、好房好车、子女教育等。

这样的简朴生活,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简朴生活那章里倡导的:回归大自然,回归原始的生活状态,过一种最简单朴素的生活,抛开那些本不重要又累人的世俗东西,不受物质影响,把这种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当成一种消遣而不是一种苦差事,就能过得既舒心又没什么负担。

梭罗就是在这种简朴生活中一边享受着阳光雨露,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读书思考,最终写下了这部被誉为“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

这样的简朴生活也许物质上会贫乏点,但精神上绝不贫瘠,不管是《边城》里的老船夫,还是《瓦尔登湖》里的梭罗,那大自然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早已净化了他们的思想,洗涤了他们的心灵。他们内心的富足是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船总顺顺:喜交朋友乐善好施

但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自己既在粮子里混过日子,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墨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

茶峒人民临水建房,以水为生。迎来送往的渡船不仅载人,还载货。掌水码头的顺顺年轻时在营伍中混过日子,在陆军做过什长。后因脚疯痛回到家乡茶峒,开始做船生意,从一条船到八条船,顺顺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还娶了老婆生了两个儿子,可谓是人财两旺了。

这样的人放到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社会来看,就是一个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商人。

“商人重利轻情义”,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古往今来商人的一个颇深的印象,说起商人,就容易想到精明、奸诈这样的词。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但茶峒的这个船总顺顺却完全颠覆了这些固有的观念,他喜欢结交朋友,也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不管什么人找上门来寻求帮助,他都会慷慨解囊。他一面从水上赚来钱,一面又这样洒脱将钱散去。加上他为人公正无私、明事明理,大伙推举他做了当地的执事,掌管这一方码头,也算是个小小的官了。

船总顺顺的这种为人处事让我不禁想起了同样经商成功,同样当官,同样乐善好施的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也是白手起家,亦官亦商,一生乐善好施,他开设了钱塘江义渡、胡庆余堂药号,一生捐输赈灾,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

胡雪岩曾这样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一个人被钱难倒,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来递过去,“拿去,够不够?”

这样的商人,赚钱只不过是顺带的事,用自己赚来的钱财帮助他人从困难中走出来才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事业,就好像一种伴身的好习惯,已成自然。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商家与买家:相互谦让不占便宜

祖父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祖父虽嚷着“我带了那么一大堆,回去会把老骨头压断”,可是不管如何,这些东西多少总得领点情。走到卖肉案桌边去,他想买肉,人家却照例不愿接钱。屠户若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

看到这一段,真羡慕这样的一片买卖情谊。商家真诚买家领情,谁也不占谁的便宜,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最天然最原始的交易情景。

而纵观现实里的人和事,占小便宜几乎成了人人可为之技。去菜市场买菜买水果,短秤是很常见的。买一斤的东西,可能实际上只有八两、九两秤。而买家买东西时,顺手牵羊牵走一些小东西也是常有的事。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正是因为买卖双方彼此的不信任,都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使得本该公平公正的买卖交易,蒙上了一层见不得人的的底色,让商家与买家都有了戒备心理,害怕上当受骗,从而也让本该轻松愉快的交易做得心累许多。

除了买卖双方占便宜,生活中占小便宜的人也无处不在。

就拿公共厕所里的卫生纸来说,为什么公共厕所的卫生纸会用得如此之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经就报道过这类的事,有些占便宜占惯了的人,看到地铁站里的免费手纸,就忍不住想要拿回家用,一拿就是3、4米,甚至十几米,更甚者,有的人一天去厕所好几次拿手纸,一个公厕一天要用30卷手纸。

这些人是因为家里困难买不起手纸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平时占惯了小便宜,看到什么免费的东西都想要占点便宜。尤其是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把占便宜当成了一种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容易被一点蝇头小利就收买上当的重要原因。

人到中年再读《边城》,感动于沈从文笔下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美

而在《边城》一书里,这些令人心累、算计的人和事都没有,有的是淳朴善良的民风,互帮互助的民情。那山、那水、那人,构成了茶峒这座小城最完美的一幅画卷。

那画卷里还有美丽纯朴的少女翠翠,豪放豁达的大老天保,秀拔出群的二老傩送,他们是整幅画卷的点睛之笔,读来令人回味悠长。

我喜欢《边城》,不仅喜欢沈从文先生散文般的优美语言和他塑造的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城,更喜欢小城里那些处处透着人性之美的茶峒人民。他们很普通,甚至很渺小,但他们用生命、用行动诠释了人生中的真、善、美。

作家贾平凹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这样评价沈从文的作品:“沈写的是下层社会人的日常生命状况,就是他探寻的是关于人的最为根本意义上的爱、真、美,他的小说才具备了生命力。”

一部具备了生命力的作品,不仅更容易打动人心,也更容易流传千古。我想,《边城》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63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