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01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电视,之后又读了原著《坏小孩》,看完后越想细节越可怕。无论是剧情还是小说,它们都模糊了成人与孩子世界之间的一条线,也许从来就没有这条线的存在。

剧本和小说之间相互映衬,相互交融的点很多,剧中丰富了人设与情节,也增加了人性中的闪光点。不过,剧情所加的其实也是小说的某种延伸和想象,并未改变其中想要表达的内核:童话与现实,你选择哪一种?

这个选择关乎所有人物的生死存亡,然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生活中怎么可能没有童话,又怎么可能没有现实。

因此,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作者紫金陈写这本《坏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答案,而是为了在追求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得到释怀。

此外,整部小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怎样影响他们一生的。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朱朝阳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作者紫金陈,他自小父母离异,父子之间是施舍与金钱的关系,母子之间是控制与牺牲的关系。虽然学习成绩好,但个头矮小性格内向受到同学孤立,他的孤独也是导致罪恶的某种因素……

紫金陈的经历并不是独有的,大部分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烙印都是终生的,有的人在童年的幸福下汲取力量,有的人却在不幸的童年下重复不幸。

作者将童年的不幸写实在小说中,再加上人性中的善与恶,这两点的相互交融成就了《坏小孩》的成功,也成就了《隐秘角落》的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经历的影响下,一步步做着童话与现实的选择,善良与邪恶的选择。

其实,每一个紫金陈都有可能是朱朝阳,每一个朱朝阳都会变成成年以后的张东升,坏小孩就藏在每个人隐秘的内心深处,一念之间便可成佛可成魔。

02

童年的经历会伴随一生,无论是朱朝阳也好,普普和严良也好,甚至是张东升也好,他们的身上都刻有这些经历的烙印。

比如剧里和小说中都没有介绍张东升的童年背景,可他对人性的仇视和冷漠,那种情绪是渐渐积累的,就可以猜到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也一定是畸形的。

而朱朝阳,普普和严良,他们都是内心极度缺爱的孩子,越想抓住什么东西越是抓不住,而越抓不住就会产生心魔。

对于张东升来说,他的心魔是妻子;对于朱朝阳来说,他的心魔是父亲;对于普普和严良说,他们的心魔来自于家庭爱的缺失。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于是我们看到心魔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张东升为了妻子的爱杀了岳父岳母,朱朝阳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让妹妹意外死亡,普普为了并不存在的弟弟骗取30万。

最后只有严良一个人,是为了做好人而付出死亡的代价。

这些小孩和成人就像一个轮回,一个恶念变成行为,行为发生心中后悔,后悔之后只能继续走向极端。

网上对于《隐秘的角落》的结局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所谓的童话结局,普普的弟弟欣欣配对成功,严良没死老陈是他的监护人,朱朝阳重新回到校园当好学生。

另一种是现实结局,普普与严良被朝阳陷害而死,老陈为救严良而死,就连最缜密的张东升也被朱朝阳灭口,而朱朝阳就是最大的赢家。

这两种结局不分真实性,它就像人性中的善与恶,就看你相信哪一个?

03

单方面来说,在看完原著《坏小孩》之后,我更相信的是第二种解读。

小说与电视剧最大的不同,不是情节上和人设上的细微差别,而是电视剧放大了人性的善,这其中有几个人最具代表性,一个是杀人犯张东升,另一个是朝阳的爸爸,还有一个是普普。

小说中的张东升与剧本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纯暗黑的缜密杀人犯,一个是有人性闪光点的,因生经历遭到创伤的杀人犯。

电视剧里的张东升会因为普普的一句话而感动,和这些胁迫他要钱的孩子相处融洽,看的出来他是真心希望能够帮助普普弟弟,也是真的希望自己能够从此不再杀人,重新开始。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然而,小说里的张东升是一个彻底沦为恶魔的教师,在30万交给他们后,还想着一劳永逸杀了三个小孩,将自己的秘密守在他们的坟墓里。

在小说中,张东升是彻底不相信人性了,他只信任冰冷的理性,就像笛卡尔发明的公式一样,完全将个人感受隔离开,任由理性占据了全部。

张东升的理性思维是,我就要将杀人秘密埋到土里才能放心,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将三个小孩约到家里聚餐,看似甜蜜的蛋糕和可乐饮料下是置人于死地的毒药。

于是普普吃了,严良吃了,只有朱朝阳聪明至极,从局内人转到局外人,利用张东升的鸿门宴杀死了所有的人以及秘密。

在小说里,最要紧的一点是一点隐喻都没有,两本日记就是两本日记,毒药就是毒药,勒索就是勒索,杀人就是杀人,这也给人一种比较强的心理冲击感,让读者直面人心与人性的恶。

再来说朱朝阳的爸爸,在剧情里他的爸爸是有人物反转的,比如由对朝阳的疏忽到关怀,由金钱关系转变为感情关系,由不配当父亲变成保护儿子的真正父亲。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除了剧情的精彩外,饰演这个人物的演员也演绎的非常动人,比如陪儿子吃甜品的细节,比如在录音中听到拉链声的细节,比如恳求儿子不要说真话的细节。

这些表演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仿佛就是那个愧对儿子的父亲,就是那个成绩天才但心理有疾病的少年的父亲。

张颂文的演绎将一个父亲的恶与善都演绎了出来,并且表现更多的似乎还是善,最后为了救儿子的命感动了无数观众。

然而在《坏孩子》里,朱朝阳的父亲从始至终都没有关怀过他,不让他叫自己“爸爸”,当着很多的人的面打他母亲的耳光,一高兴就给钱,一忽略就忽略了半年毫无音讯。

只有一个地方和电视剧一样,就是在录音笔这件事上,为了想要知道女儿晶晶的死到底和儿子有没有关系,为了拿着证据去给警察或者妻子王瑶。

只是,张颂文演的父亲是正能量的,他用录音笔不是为了给警察而是为了向妻子证明,自己的儿子绝不是杀人帮凶者。而小说里的父亲,却真的一门心思想要让孩子承认罪行。

无论是剧情还是小说,录音笔这一点都是朱朝阳黑化的关键步骤。

其中的导向不同,前者父亲的行为是善,后者父亲的行为是恶,可无论怎样,朱朝阳都将这个事件深深压抑在自己的身上,成为围困父爱的牢笼。

这种牢笼在小说结尾转换为恶毒的利刃,朝阳借张东升的刀杀死父亲和后母的背后,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04

再来说普普,实际上普普这个人物是我很喜欢的,在剧情里普普的人设很乖,她是一个单纯的相信童话的人,即使一家人早已过世,她也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借口骗钱。(我的看法是,她的弟弟欣欣已经死了,30万是为她自己以后生活准备的)

有些人会说这是心计,我不这样认为。普普再有心机,她依然不是一个会害人的人,在电视剧里普普其实更多的是呈现一种早熟早慧的,善解人意的状态。

这一点和小说并没有太多出入,然而小说可能更现实一点的是,将普普形成这种天性的原因解释了出来。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首先是普普的名字,她的原名叫夏月普,她得的病也并非哮喘而是一种肠胃病,会在吃完饭的半个小时后‘噗噗’地放屁,普普是福利院的孩子给她起的外号。

在福利院里,因为这种怪病还有杀人犯家庭的出身关系,普普总是会被其他孩子孤立。

而普普和严良从福利院逃出来的真正原因,除了人性的冷漠,还有一个原因是普普经常受到性侵害。

这样的痛苦经历并没有在电视剧中呈现,却通过很多细节刻画了,比如她过于早熟的性格,以及看似坚强沉稳的心。还有一个小女孩的讨好型人格与心机。

这些都来自于普普太早接触到人性阴暗面而渐渐形成的防御心态。

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很残酷的地方电视剧里没有演出来,这是一份来自少女的懵懂恋情。

小说里的普普喜欢朱朝阳,还曾让严良帮他问朝阳哥哥的心意,恐怖的是朱朝阳却一直在利用普普,用普普对他的喜欢与信任,将普普一步步拖下地狱。

无论是剧情还是原著,普普都是一位看似长满刺,内心却柔软的小女孩。她一生向往童话,最后却死在了现实的背叛与丑恶中。

与原著坏小孩相比,《隐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话

普普的结局其实也照应了小说与电视的共同内核:童话与现实,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最后的结果都是不符合主观意愿的。

因每个人的经历和选择,都夹杂着太多的不可控,从根本上说童话与现实从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交织共生共存的,这也注定了两者无法分离。

生活远远比小说电视剧更复杂,更残酷也更冷漠,每个人都在喂养自己内心怪兽的同时,寻找一片童话净土,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最终治愈了自己,找到了幸福和爱。

更多的人,例如你和我,我们不是天才少年朱朝阳,甚至也不是好人严良,我们只是一边防止内心的怪兽爪牙出没,一边在迷雾与荆棘中不断前行,就如同蚂蚁和星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56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