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作为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狂人日记》是鲁迅沉寂十年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蕴含着作者在十年间的深切体验与哲思,有着极其深邃的文化意义和内涵。

小说的主体部分是一个“迫害狂”病人的十三则日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了“狂人”的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封建制度与社会的全面批判与深邃思考。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狂人日记》是一部象征小说。所谓象征,便是借助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一个抽象的意义。象征小说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小说最终要展现一个象征的、抽象的世界;二是小说故事本身虽然具体可感,但它本身必须是变形的、扭曲的。典型例子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小职员高尔变成甲壳虫的离奇经历,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与人的异化。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与中华几千年“吃人”本质等描写都运用了象征与隐喻的表现手法。如果读者执着于小说的客观现实性就无法到达作者精心构建的象征世界,在“狂人”的表象下领悟“吃人”的本质。本文旨在从象征的表现手法出发,深度解读《狂人日记》的文化内涵与主旨。


狂人与觉醒者的形象转换,荒谬与现实共存的双重世界

小说中的狂人在病理上讲是患被迫害狂症状的精神病者,是现实世界中的不正常者。但在象征小说的世界里,“正常”与“不正常”都是相对的,是用现实世界的运行标准来衡量的。如果读者从小说的现实层面与生活中的常识判断的话,世界是正常的,而狂人是偏执的、不正常的。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从这个角度来看,狂人是有被害妄想症的、想入非非的疯子。当狂人走在路上时,他便觉得遇到的行人都是要害他的: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在家里时,他便怀疑身边的家人要吃他的肉: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但如果我们跳出基于现实的价值判断,进入到狂人的内心世界,站到狂人的价值立场,得到的价值判断则截然相反:狂人正常,世界不正常。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何等奇妙!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说的开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便不是狂人发病的开始,而是狂人觉醒的标志。而从狂人的价值观来看:医生为他把脉,是在揣一揣肥瘠,他们给他治病是想把他养肥了再杀;医生劝他吃药,其实是在暗示他像别人一样“吃人”;

大哥曾经给他讲易子而食的典故、说话时用了食肉寝皮的成语都证明了大哥也曾经并且经常地吃人……文中的每一个细节在狂人自成系统的世界里都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当读者循着“我怕得有理”的狂人内心世界进入到狂人的逻辑,并用细节暗示和不断出现的杂文式警句的提示与引导下,就会发现狂人看似疯狂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性与合理性。这样,两个相反价值观的世界就进行了翻转,最后就变成了:狂人正常,世界不正常。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因此,狂人也就可以看做在黑暗中先行觉醒的先锋。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结合现实中的社会背景,被腐朽的封建礼教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如此的黑暗、压抑,饱受毒害的广大国民麻木而冷漠,并没有觉醒、反抗的自觉意识。偶尔先行觉醒的有知之士在这“铁屋子”一般的社会里是如此的孤独和格格不入,就像狂人一样不被世人理解,而且备受欺凌与嘲笑。

病者呓语与醒世箴言、文质彬彬下的“吃人”传统

小说里狂人最害怕的就是所谓“吃人”,狂人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吃人的一员,而且自己也会被他们吃。在他眼里,无论是医生还是和蔼可亲的大哥都在不断吃人,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便是“吃人的历史”。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这自然是狂人在病中的呓语,但也一语道破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这里“吃人”的象征含义是深刻而抽象的。

“吃人”既在历史里,也在现实里。从社会的文化背景来看,宋明理学带来的对人身的禁锢与对自由的限制在清代达到高潮,思想长期被束缚的国人已经失去了自我的思考,而三纲五常便是这一切禁锢的源头。

小说中狂人讲了易牙蒸煮儿子给桀纣吃的典故就是“吃人”的典型表现。封建愚忠的思想让臣子在面对荒淫无度的暴君时,也能心安理得地以忠君之名将自己的儿子烹煮,这不就是吃人的礼数吗?愚忠便是如此,为了成就忠君之大义,家人可以牺牲,生命可以奉出,没有反抗,没有怒吼,只有一份理所应当的想法,不禁令人胆寒。

另一方面,封建礼教将人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完全掏空,人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引发一桩又一桩“吃人”的悲剧。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身处上位的人都心安理得地露出隐藏的獠牙,吸食着位于下位者的血肉,丧心病狂而不自知。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在小说的视角里,人们各怀鬼胎,人人都想“吃人”,有都怕被人“吃”,即便是被人“吃”了,也无从知道凶手是谁。而生活在这种虚伪、猜忌、冷漠的人性氛围中,如此关系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狂人发出感慨: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口。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几千年的伦理道德面纱看似光鲜,背后不过是“吃人”的本质。

彻底的自觉与赎罪意识、“救救孩子”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一直处在被吃的恐惧中的狂人,竟然也在无意中吃过人。狂人的这一发现,把小说推到了全新的高度。这象征着在先知者身上发生的彻底的“自觉”,一种“原罪”意识的产生。自此,狂人不再是之前看上去高高在上、独善其身的先知者与启蒙者,而是同样有罪的、等待审判的对象。在这里,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达到了赎罪的境界与高度。

结合现实来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每一个社会中单独的人都是这腐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被压迫着,再返回来去压迫别人,形成一个闭环。彻底打破这些腐朽礼教的制度,就要从自己身上开始反省,每个人都要有反思自我和与传统决裂的勇气。所谓启蒙,渡人、亦渡己。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小说最后“救救孩子”的象征意义则更为深刻。腐朽得令人窒息的社会制度与氛围下,被害者不知凶手是谁,而害人者也不知道自己是凶手。在人人皆有原罪的环境下,唯一纯洁无辜的便是诞生到世界不久的、不解世事的孩子们。

每一个生命在诞生的最起初都是纯洁而生机勃勃的,是黑暗、违反人性的社会使他们最终都和社会里的其他人一样变得暮气沉沉。对比每个孩子生命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在一个互相伤害杀戮的社会里,要停止这一切就要先从救出孩子们开始。新一代的孩子应该是接受了新文化的启蒙的,是最有希望走出围城、结束人吃人的现状的一批人。

狂人在这里的象征意义已经不仅是觉醒者,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盼望:解救孩子们。

荒谬中隐含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解读《狂人日记》

总之,《狂人日记》试图揭示“吃人”这个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空前宏阔深刻的认识,也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象征小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今人读《狂人日记》时,也要跳出对于现实逻辑的追求,从象征的角度来解读这篇有着深刻内涵的小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405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