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南宋词人陈与义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该如何的解读这首词呢?这首词的起句如此之高迈,令人慷慨振奋。这个人,特地在端午去高声诵读屈原的楚辞,他是学生?是浪漫的诗人?是隐士?是落魄的官员?为什么如此高亢,仿佛在呼风唤雨。而这首词的开头的确有呼风唤雨的执着和力度。

楚辞读下来和背下来,一共有17篇,是传说屈原所作,一共有2890字。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有浓烈的感情,一字一顿,抑扬顿挫,可以楚辞说就交响曲,高亢响入云霄,低回处催人泪下,如果完整而声情并茂的背完,加上诗里浓烈的感情表达,起码要一两个小时。

端午是楚国大夫的屈原的祭日,他的楚辞更是毕生的精华,那瑰丽的天上人间的想象,那如风雨如雷霆的情感,试问人间有几人真正如同屈原一样,用心血和生命全情投入的朗读过?就算是古代,这也是一个消耗精力和体力的做法,我们往往片段的朗诵,各取所需的摘录。楚辞是座山,是片沧海,从古到今都是。

所以在端午节郑重朗读屈原的楚辞,是件小众行为,连很多读书人都只是心向往而力不能行,不是精力达不到,就是感情达不到。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所以“高咏楚词酬午日”是件震撼行为,它抓人眼球,就怕是噱头,其实难符。何况词作的开端起得如此之高,难免虎头蛇尾。让我们慢慢读下去。

”天涯节序匆匆。“古代的天涯是离京城较远的边地。这个诗人是在远离京城的地方,过得端午节。这一句和上一句相照应,的确有楚辞中的错落高低,前一句高亢,后一句低徊。

榴花不是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也的确楚辞自带音韵,而古代的人在吟诵的过程中,往往会为音韵节奏所感染,自发的在诗词的节奏中生出肢体的舞蹈。这也是汉文字文化巨大的魅力,诗歌是不能分家的,哪怕一首诗,没有音乐的应和也自带音乐的节奏,何况楚辞的魅力就是风云之舞。诗人边诵读楚辞起舞,边有遗憾。

这瑰丽的诗章,是应该配上红色的舞裙,才能表达那里面的激烈与跌宕。可是院子里开得这个季节的石榴,究竟不像石榴红裙那么灵动。那么这个穿着石榴裙,能够配合他朗读歌舞的女子,已经不在了。所以他说,谁能知道他的内心,他读完之后,只剩下一庭院的风吹石榴花,或者是他那投入的气息,震动了身边的树木吧。

他到底感觉孤独。

他是谁?为什么?为什么如此的高亢,又如此的伤感?那个女子是谁?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陈与义。这样说吧,他活了49岁。他所处在的年代非常特别。23岁他就中了北宋的进士。但是37岁北宋就灭亡了。他是北宋洛阳人。他真正的官运和被赏识是在29岁,他的5首墨梅诗是被宋徽宗看上了。我们知道宋徽宗是著名的才子皇帝,虽然因为北宋的灭亡,历史上对他诟病良多,但实际上北宋主要是蒙古和金国虎视眈眈,而北宋的军事力量一直有着历史结构性的薄弱。

至少在宋徽宗的朝代,大宋呈现出的是一种整体太平,繁华,科学文化经济发展领先全球的状态。可以说北宋的灭亡虽有先兆,是先天军事的不足,但是北宋骤然沉沦是一种灾难。金兵在1123年8月到12月攻打北宋,12月15日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一月之间,国破。

这给当时的宋朝人,是一种震撼和悲愤的,一夜之间,繁华为外力残暴的洗劫。这是所有人的痛和耻辱。

此时37岁的陈与义,在河南陈留,京城已经沦陷,家园在北方已经是敌国的铁蹄下,作为北宋的一名官员。他仓促南奔,到处逃避兵乱。花了四年才抵达南宋的首都绍兴。

在这四年里,他到过襄阳汉水,屈原的故乡,他到过湖南湘水,屈原沉江之处,又转往广西广东。为什么要花这么久?因为他是难民。难民意味着手无余钱,得在乱世里活下来。

从一个翩翩才子,北宋有为的年轻官员,到一夜失国,失去家乡,他失去的恐怕不止这些,那些北方的朋友,恋人,那太平时代的华丽安定,那歌舞红裙,那挚爱挚友,都完全隔绝。这是末世。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这是他39岁流落在湖南时候写的诗词。这个端午,他在天涯。这是心理意义的。实际太平时代,千里江陵一夜还。但是现在,湘江水涨,故国千里却是别人的土地,他如何不感慨。

可以说湘江楚地,战火不到的地方,还有着本来的荒蛮和小太平。许多灾难不自己经历,是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他作为北宋的官员隐姓埋名,混迹在普通人中,那流水的日子,是别人的太平,谁知道他经历些什么,沉痛些什么?

他特意在端午日,一个人去以这样的方式祭奠屈原,是因为,千百年来同有此境此悲。屈原的国破了,他的国也破了,屈原有沉痛,他的沉痛是一样的,在北宋,他半生的爱和家园都在宋朝啊。“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都是豪英,杏花微雨里,吹笛到天明。”

在逃难的过程中,我相信他目睹过真实的大量的死亡与凄惨,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国破带给了他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否则他不会在49岁就去世了。

但这首诗是做在39岁。北宋的灭国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历史上称为靖康之耻。对于广大的宋朝治理下国人来讲,金国武力征服,不讲道义,这是一场侵略战争。陈与义想得是如何的报国,他理解屈原,至少在他朗读楚辞的时候,他已经就是屈原,但是他不可以死,因为这口郁闷,不是死就可以解决的。他一直想办法归队。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清明上河图模型展

39岁的他,经历了两年的颠沛流离,是什么让他感到无力感?其实很容易理解,时代的灰尘压下来,39岁的陈与义感觉自己“万事一身伤老矣。

是时代造成的无力感还是在颠沛中受伤,已经无可考证。但是结合他49岁就死掉了,至少这几年的颠沛生活是伤害了他实在的身心的。不单是报国无门,可能身体也出了问题。

但是人要有所值得。他看到了这个时节,一棵孤单的葵花。

”戍葵凝笑墙东。“葵花有向阳的特性。葵花和石榴一样是五月花,其实从陈与义的华年来看,39岁也应该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只是他生逢末世。但是他将“蜀葵”特地写作“戍葵”,也是有着深意的。那边地葵花向阳而开,不就是他的方向吗?生死不过是个命数,你看这小小葵花仍旧尽着自己的生命向阳,我也要如此。

”酒杯深浅去连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我的心和去年一样,年年一样,我用酒祭奠屈原你,希望这份心意流到湘江之中被你收到。我和你一样,我要为国而死。

这首诗词非常慷慨明志,不够奔放的原因很简单,陈与义身心被困。但是他心里有方向,就是要找到新的朝廷,去报国。这一路走了4年,我说过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穷和病。但是4年之后他终于走到了。

陈与义端午词赏析:高咏楚词酬午日,榴花不似舞裙红

41岁的夏天,他走到了南宋的首都绍兴,很幸运,他受到重用。可以说他之后的八年,一心复国,他经历乱世,性格变得沉重,不苟言笑,为南宋选拔了很多人才。但是八年之后,他就死了。因为绝望。南宋的皇帝和朝臣实在太珍惜这南宋的太平,又是一个貌似繁华的国度,他们不想打仗。但是陈与义不一样,他的爱和亲人都在北方,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想收复故园。

但是殚精竭虑了八年之后,他看到自己的努力又养了一个不知兴亡的昏庸王朝,他迅速的病倒,并且离开了人间。

我个人认为他是屈原转世,再一次沉默地离开了。这次至少是南宋的永远。

许多人并不太知道陈与义。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诗“长沟流月去无声。”就这一句诗,足可以千古,它的作者就是陈与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33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