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改稻为桑”是《大明王朝1566》前期的一个重点剧情,嘉靖由于挥霍无度,兼之连年战乱,导致了国库亏空。

为了补亏空,严嵩提出了在浙江”改稻为桑”的国策,即在浙江把稻田改成桑田,让江南织造局生产丝绸卖给西洋的商人。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这样一来,百姓卖丝绸比卖粮食挣的钱多,国库亏空还能补得上,一举两得。

但这个政策到了浙江居然实行不下去,并且牵连出了一系列大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浙江,大部分百姓都不愿因改稻为桑,所以才有了后来纵兵踏苗,决堤淹田,放跑倭寇等一系列剧情。

那么浙江的百姓为什么不愿改稻为桑呢?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原因一:粮食能保命

当时改稻为桑是过年下的决定,但是到了浙江百姓插秧苗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期间知府马宁远应该多次劝百姓改桑田,但是百姓仍然插上了秧苗。

对于百姓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没有粮食就没法活命。

浙江号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可用耕地很少,这也就导致了粮食紧张。

对于百姓来说,桑田产的丝不能吃,而且桑田种的多了,丝的价格就便宜了,不划算。

但是大米是刚需,没有大米会饿死。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原因二:时间紧迫

胡宗宪曾说:改稻为桑三年内改完是最好的了,一年就要改完,可能会欲速而不达。

老百姓不愿改桑田,没关系,高价收购生丝,当农民一看还是种桑来钱多后,他们就会自动把稻田改成桑田。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原因三:生产方式差异大

农民们平时都是种水稻,忽然让他们种桑树、养蚕、生产丝绸,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人都是一个习惯动物,当习惯种水稻吃大米后,你再让他们不种水稻,改种桑树、养蚕、去织布,他们可能是接受不了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进步,特别是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更别提接受先进技术了,保证不被饿死就是胜利。

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本是利国利民,为何当地百姓不买账?

试想一下,如果嘉靖这时开放海运,将番薯、土豆引入中国,能大大减少当时的粮食需求。

百姓吃饱了,自然愿意去接受新鲜事物,那样一来,中国说不定就能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

所以说改稻为桑好不好,是好的。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了过犹不及的一步坏棋。

www.dushu263.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8039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