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讲述着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小说《刀锋》的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被誉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毛姆的童年经历极其坎坷:父母早逝的他自幼寄居在伯父家,身材矮小、严重口吃令他饱受同龄人的欺侮。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孤僻、敏锐、内向的毛姆曾有过一段历时5年的学医经历。游走在贫民窟和病人们之间,毛姆像一个冷静旁观者,目睹着世界的复杂与阴暗,思想与笔触犹如手术刀般尖锐犀利,他也被后世称为“英国的莫泊桑”。

《刀锋》讲述了美国青年拉里·达雷尔不断探寻“安身立命之道”,追求人生终极意义的故事: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男主人公拉里在服兵役期间,目睹了飞行员好友为救自己而中弹牺牲的过程,开始思考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上帝为什么要创造邪恶呢?”离开战场回国后,为了自由他与未婚妻解除婚约,放弃了金融行业的工作,游历世界各地,进行自我放逐。

“我的灵魂是不是不死?”拉里不断追问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在印度,他深受《迦托·奥义书》的影响,在宗教中实现大彻大悟。随后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送给亲友,返回美国决心当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汽车司机,从此在人海隐身。

从拉里曲折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01 遇到志同道合的爱人,足以谅解全世界

小说《刀锋》中,拉里有一个家世显赫、温文尔雅的未婚妻——伊莎贝尓。在外人眼中,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也的确曾经相爱。但在拉里退役回国后,二人的人生轨迹却离得越走越远。

伊莎贝尔认为,追求知识是“听起来不太实用的”,男人就该工作,这才是造福社会的办法。彼时的拉里执着于去“解答明知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此他不惜拒绝成家立业。最终,即使伊莎贝尓依然对潇洒不羁的拉里怀有倾慕,却不得不与他解除婚约,与富豪结婚,以确保自己舒适安逸的生活。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拉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而伊莎贝尔却最终选择践行实用主义,他们二人在价值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这一点上说,拉里与伊莎贝尔的分手实属必然。

相信每个人对爱情生活都抱有一定的想象,而选择与一个人相伴,从根本上说,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频率相同的情感关系中,人们终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达成和解。与“三观相合”的爱人相伴终生的幸福感,是一种能够抵御现实的挫折与迷茫,令纠结的人变得平和、令自卑的人内心充实,给追梦的浪子以归宿,引领人活在当下的力量。

作家“唐家三少”在得知妻子患有绝症后,毅然将小说名《为了你,我愿意放弃整个世界》改为《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书写了一段以爱情为武器,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大变故的感人往事;演员朱茵在反观自己的婚姻时说:如果你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越来越好,恭喜你,找到对的人了;相信诗人海子也一定遇到了“对的人”,才会说出那句:“今夜不关心人类,只关心你”。

02 如果抬头看不见路,就低头读书

带着对邪恶的叩问与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拉里开始了对自我的放逐。

他广泛阅读,每天读书10小时,了解《心理学原理》。随后他开启了一段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他做煤矿工人、流浪者,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直到他生日那天,他在山中的一棵树下看了一场日出:

那些满布茂密林莽的群山,晓雾仍旧笼罩在树顶上,和远在我脚下的那座深不可测的大湖。太阳从山峦的一条裂缝中透进来,照耀得湖水象灿银一样。

世界的美令他陶醉,那一刻,他被超越人性的知识所掌握,在拉里的心中,一切混乱都得到了澄清,迷惑得到了解释,它们得益于一种极端的真实感。正如电影《无问西东》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对学生吴岭澜所作出的解释:那是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理想与现实和解的焦点从来都不是虚妄的幻景,凡有想象,必将破灭。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己行为的结果,当人们忠于自己的意志去行事,人所造就的现实便是理想本身。

人们常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其实阅读与旅行的终极价值都在于发现真实的自我,获得灵魂上的平和与皈依,让人们得以沿着信仰的道路走下去,正如毛姆为自己的读书随笔取下的名字: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03 你只管做人,只当上帝并不存在

很多人在寻求理想与现实和解,追寻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时,会将目光投向宗教。《刀锋》中的拉里也不例外。他一路修行,在遥远的东方印度,他与老师一同修行、打坐、冥想、住在小木房子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那里,他获得了灵魂上的顿悟: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完,我们除非是傻子才要求事物永久不变,但是,如果我们不抓着手里的东西及时享受它,肯定说我们就更傻了。

基于这个启发,拉里决定回到美国,回归世俗的生活中。虽然此后他成为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但那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度人者人自度之”,他将像神明一样地思考、行动:

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它使人对自己人格作出最高评价,驱使人走向毁灭。对象是什么人,毫无关系;值得也可以,不值得也可以。当他牺牲自己时,人一瞬间变得比上帝更伟大了,因为上帝是无限和万能的,他怎么能牺牲自己?他顶多只能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

面对“梦想”,毛姆一向持有悲观的情绪,他《月亮与六便士》中就曾断言: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我们总期待着存在某种客观真理,揭示出一切事物之上唯一有用的事物。

然而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领悟到真理的神秘,却实实在在地、越来越多地关照自己的内心。我们的人生在求索的过程中走向圆满,如同拉里一样,成为平凡世界中的真心英雄。

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毛姆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人们:你只管做人,只当上帝并不存在。沿着信仰的指引行走在世间,你便是自己的上帝。

结语:

《刀锋》是毛姆在70岁时写下的小说,也是他唯一一本以自己真名为叙事者的小说。虽然在名气上远不如《月亮与六便士》与《人生的枷锁》,小说《刀锋》却饱含了一位古稀老人对生命长河的回望于反思。

毋庸置疑,小说中拉里的角色带着作者毛姆的影子。与拉里一样,毛姆一生酷爱游历,并曾在印度待过一个冬天。毛姆在小说最后评论说:拉里有的是时间,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痕迹,不管从哪一方面说,他还是个青年。在这部明显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拉里这个文学人物的人生经历寄托着毛姆对于生命旅途的理解。

毛姆《刀锋》:从拉里的人生轨迹,看理想与现实和解的3条路径

拉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他不断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走上一条自我的救赎之路,正如《刀锋》扉页上的一句话:

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比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

救赎之道纵然难行,毛姆还是给出了三条最可行的路径。这便是《刀锋》中拉里用一生的求索带给人们的启迪:愿你永远对生活热泪盈眶,愿你永远年轻。

www.dushu263.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7985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