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据说,2010年前后,北大图书馆根据年度纪录,搞了个“读者借阅次数排行榜”,结果令许多人大跌眼镜。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大家惊奇地发现,榜首居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而“榜眼”竟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一中文系教授评论说,“榜单让我喜忧参半”,“忧北大学生文学品味有待提高,路遥应是底层读者才看的”;而倍感欣慰的是,“在这个媚俗浮躁时代,竟还有那么多拥趸,能找到王小波这样的精神基地”。

该教授的话,是带有几丝知识精英的傲慢,但他也确实精准地把握,王小波及其作品,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王小波已去世23年了,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特立独行的思考者,他依然很神奇地让无数读者产生迷之共振。也许,秘密就在于,王小波不断点醒我们,生而为人应是有趣的,而启蒙是任重道远的。“他是中国当代汉语文学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他的粉丝冯唐,如此直截了当评价。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我自己,也是王小波的粉丝。多年来反复读其杂文,映照今昔,获益难述。正如陈鲁豫演讲中感慨的,“王小波的文字,什么时候读起来都特别解渴。在我心中,王小波不仅只是位作家,还是我的一种亲切的唤醒”。13岁开始,她就痴迷上“那个吊儿郎当的王二”了。


在当下,单“王小波”三字,都是一件时髦谈资。他毕竟如此有名,高晓松都直接将他封神了。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少年时代与“小伙伴们”

王小波,这位“中国的卡夫卡”,当然不乏真心读者。但也不得不说,许多人公宣喜欢王小波,也意味着一种暗示性的自我标榜:这言下之意,就是我很个性,我很浪漫,我很有趣,我热爱思考,我精神独立,我卓尔不群,“我和你们庸众不一样”,不管是否真的如此。高晓松就屡屡强调: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但实际上,王小波生前,是个很落魄的作家,文坛根本无人顾及。像卡夫卡一样,身后那些掌声,没给他带去任何实际利益。1997年4月11日凌晨,时年方44岁的他,在北京郊外一个家徒四壁的小写字间,心脏病突发猝死时,是很孤独很痛苦地含恨而终的。事后,其妻李银河发现,他额头伤痕累累,墙上留有牙齿刮过痕迹,地上落了一堆墙灰,可见他是心脏病发,忍不住疼痛撞头时而亡的。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直到去世前,他都是中国文坛的“无名小卒”与边缘人。半个月后的告别会上,《黄金时代》的责编钟洁玲就惊奇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作家同行,肯愿意来吊唁送行,仿佛中国文学界从没出现这号人物一样。王小波生前身后的这种巨大反差,与世态冷暖,多少应验着“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古训吧。

文学与文化圈,也是很势利的。卡夫卡与海子若不早死,也没同行当他们一回事。如今头条也有号的名史家雷颐先生,当初是亲历者,也是最早发现王小波作品价值的几位“伯乐”之一,感慨当更深切吧。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友人在其葬礼上


和很多潦倒作家不同,王小波如此侘傺落魄,并非没有能力过好。他本可以有很好的前程、很优渥的生活、很体面的工作。但他拒绝了,选择了一条注定贫困之路,说是献身文学也不为过。

他出身高知家庭,其父是彼时最知名的逻辑学家。他自己也一路开挂,是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1978级高材生,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是实打实的“海归派”。他是人大的教师,甚至还是大陆最早的资深程序员。当雷军刚上武大时,王小波就已经自学编程,并开发了一套打字软件,让中关村创业者们“虎视眈眈”。网易的丁磊,盛情邀请他合作,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无数次想象,假如当年好事得成,他应不至于猝死,而如今的互联网风云榜会不会多出一位姓王的大佬?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王小波当然志不在此。他说,“不自由,毋宁死”;他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局外人”,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一位“只为自己的真理观服务的自由撰稿人”。1992年9月,为更专心写作,他辞去教职,独自住进“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房间”,全部家当就是一台电脑、一张床、一把靠背椅,一张床。屋内甚至连水都没有,朋友去看他,“他熟门熟路地拐入门房小卖部买汽水”。他解释说,“我屋里没水”。

他是当代中国最早的“自由撰稿人”。1990年代初,想独立靠写作生活,无异于天方夜谭。王小波何等聪明,他不是没有心理准备。有一回,他对朋友说过,“作家就意味着随时饿死的可能”。但他觉得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去思考、去言说。他也不是没有关系进入体系内,只是不愿意。此后直到去世,他完全自堕为“文坛流浪汉”,没有单位,没有加入作协。他很傲娇地说过,“听说有一个文学圈,可我不知道它在哪”。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王小波母亲

好在于说,他经济压力不大,生活更是“极简”,除了思考物质上别无所求。他无儿无女,又有个志同道合的妻子理解并支持他。李银河是社科院的研究员,工资足够两人开销。


困扰王小波的,从来都不是物质,而是“斯人独憔悴”,作品无人欣赏。他本身就是很自负的,自称“我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这种结局显然令他很痛苦。

他其实从7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写作。首篇小说《绿毛水怪》,一度惹得知青们争相传阅。但超出他预期的是,当他真正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真的创作出一部部精彩绝伦的作品时,却面临种种打击。他不断写,不断收到退稿,甚至很多都是“谩骂性的退稿信”。他的写法、思想实在太超前了一点,不可能被鼠目寸光的编辑所接受。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王小波粉丝张译,演绎的王小波形象

实际上,他20年写作生涯,文学给他带去的实惠,只有两次:其一,是1994年时终于被海外注意到,给他颁发了个文学奖;其二,自然是因为写作才华,呆傻、邋遢且其貌不扬的他,赢得了李银河的芳心,结下了一段美好姻缘。尽管,在获奖同时,他为了第一部书的出版,走破了几双鞋去游说,“白的黑的都见过了,练得巧舌如簧”。他说,日后写墓志铭,当在“活过,爱过,写过”后加上一句,“书都卖掉了”。无数辛酸,都付笑谈中、段子里。

有回,为了能上电视台宣传,夫妻被拉去客串,烈日下反复折腾,差点中暑,而节目播出时偏剪掉了他们那一段。为了能出版,俩人携着书稿,天南地北到处奔走,始终不大如愿。何以至此,表面上是那些出版社有偏见,觉他的作品怪异、“黄色”且“敏感”,是以往往今日接纳,明天变卦。而其根底,当是艾教授总结的,“王小波无视禁忌的顽童心,想象的奇趣、幽默反讽才能、批判现实的力度,远超出这个时代的某种文学理解力”。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直到1997年4月11日猝然辞世,他的几部书稿尚在发排之中。他死后,突然名声大噪,某大报腾出整版纪念,标题赫然题为《死得其所的人》。他的好友将此复印下来,用一个大相框将它镶好,送给了悲伤的王小波母亲。而终于要出版的书,封面被放在他身上,随着作者火化了。

李银河事后哀戚回忆,“小波惦着这事,得让他知道,封面已经做好了”。


是的,非常诡异的是,王小波生前寂寂无人识,可一旦瞑目,却突然如日中天起来。时至今日,已到了天下无人不识君,文坛无人不自托知己的地步。他自己的人生,就是活活一部讽刺小说。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冯唐:“王小波门下走狗”

时至今日,王小波的小说、杂文,实际还没完全进入主流文学的视野之内,他的无数拥趸是散落在民间。他是完全凭借着作品实力,征服读者的。他的“时代三部曲”、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始终洛阳纸贵,频登上各大排行榜。“王小波热”曾经烧了20多年。

尤其在当下,他的思考似乎更受重视了。一位资深记者说:“多少年了,都没哪一部严肃文学作品,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它几乎是家喻户晓,人手一部了”。当代中国,一位作家,遭遇如此人世沧桑与前后冷暖,实属罕见。这就是著名的“王小波现象”。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1997年夏,李银河、雷颐等商量出版王小波文集

我自己,是从高中时代就开始购买,并读王小波的。只是,在我看来,人们欣赏他的浪漫、多情、个性,甚至是段子手、书中各种性描写,实在不免错读,或者庸俗化。王小波真正的意义,在于他的杂文,在于其独立精神,在于他针砭乱象,在于他“会说话、说真话”。他是一位被低估的真正思想家。他最珍贵的神遗产,不在幽默、不在放达、不在名士气,不在嬉皮士、不在黄段子手,而是讲常识、讲逻辑、讲情理、讲人性、讲真话。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未删节版的“王小波杂文全集”

有人说他是“中国卡夫卡”,我并无多少认同。在我心中,他是“当代鲁迅”。他的黑色幽默,他的逻辑思辨魅力,他对人性的追问,他对底层生存状态的关注,无不在杂文集中闪闪发光。迄今也没有一位作家,可以有他那种生花妙笔,可以将复杂的道理,如此平实、家常、有趣地讲述出来,既让中学生看得兴味盎然,也能让文化名人们如醉似痴。从这一层面看,他是比鲁迅更精英,又更接地气的。

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头病亡!身后被捧封神,葬礼无一同行肯送行

以独立意志出神入化笑写时代三部曲;持自由情怀沥血呕心哭说沉默大多数。王小波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当下的中国人,都读一读的。

www.dushu263.com(爱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752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