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唐朝大诗人柳宗元有一首诗被誉为“孤独”的代言之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短短4句的5言绝句,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千万孤独”。或许柳宗元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孤独作为诗词的一种特殊韵味、灵魂所系就是有这样独特的缘分所在,它无影无声却又处处弥漫,它或远或近却又触及灵魂。

唯有孤独时写下的诗篇才能够直指人心,“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形单影只才是诗人的最佳姿态。

唯有孤独时所作的努力才会是全力以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踉跄独行才是诗词的最佳源泉。

从楚辞汉赋走到唐诗的天空,孤独被每一个伟大的文人在深夜里舔舐,结痂了伤口、燃起了离愁、幻化成华章,就像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兴叹的那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唐诗之前及唐诗中的孤独,多数是源于人生的表达,集中于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求而不得以及生活境遇的失落,虽然磅礴大气却未免失之单一。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相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喜欢宋词里对于孤独的表达。宋词里的孤独涵盖了更多的层面,既有理想的跌落也有落寞的坚守,既有亲情的远别也有年岁的顿悟,既有真爱的难觅也有现实的悲哀。

今天,就同大家一起去品味宋词的孤独。

宋词里的孤独有关年岁

对于孤独的体会和年岁的大小最是有关,同样的景致、同样的声音在不同年岁的人,或是在同一个人不同年纪的时候,体会都是截然不同的。

在宋词中有这样两首经典之作,把不同年岁的感悟写的刻骨铭心。

一首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写这首词的辛弃疾是从北地南归的将军,曾经意气风发,带50勇士敢闯5万敌营,在年轻的时候日日想着的是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然而朝堂之上一直是求和派掌权,他呕心沥血写就的《美芹十论》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他的一生最爱登楼,登楼时最爱北望“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那一种惆怅和孤独弥漫了他的一生。

从少年到壮年再到老年,孤独感越来越强烈,同样是登楼远眺,少年时心高气傲,老年时只是感叹。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一首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留下这首《虞美人》的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生于官宦世家的蒋捷的少年生活是富足的,彼时的南宋还有着回光返照的繁华,而他的家乡无锡正是富庶的地方。

公元1274年(距离南宋灭亡只有5年),29岁的蒋捷入临安参加皇帝亲临的殿试,那时的他也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梦想着从此开启新的征程。

五年后,当蒙古人的铁蹄踏过他的家园,当他钟爱的朝代化为齑粉,不肯在新主面前装傻卖萌讨生活的蒋捷,便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新王朝的官职,头也不回地隐入了故乡宜兴的无边竹海,从此只以一介布衣“竹山先生”示人。在流离中为了糊口谋生,那支本来要书写经国大略的笔,却只能写一些到地摊上去卖的字。

或许那僧庐旁满山的竹,把那雨滴声积攒的更加密集,满目山河易主,老去的词人在僧庐中的孤独是那样深邃。

宋词里的孤独有关爱情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曾经在一句11个字的宋词里融进去了5个“独”字: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可见孤独对她而言是多么的深邃而有日常,一个人生活一个人面对一切,她的孤独与爱情有关。

很早很早的时候,她就遇见了自己的一生所爱。情窦初开的她在父亲为筹办的西湖诗会上,遇见一见倾心的他。于是“一阵清风梦破时”,好在父亲也很赏识他还留他客居家中准备考试。两个人的爱情是甜蜜的,那一段美好时光她“笑折一直插云鬓,问人潇洒是谁么”,就连那那探出的梅在她的眼里也满是遇见爱情喜悦!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可惜的是三年后他没有高中,不知道是对自己期待太高还是对朱淑真的爱情缺乏信心,这个男人而直接不告而别,杳无音信,朱淑真只能是“寂寞空庭春欲晚”。

年近20岁的朱淑真在父母的操办下匆匆嫁了人,两个人相守却不相知,她看不惯丈夫的粗鄙浅陋、满身铜臭和携妓归家,丈夫看不上她的不识女红、不避男客、多做诗词。

朱淑真回了娘家居住,只是一纸婚书却是一生枷锁。那个初恋情人此时再次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朱淑真的爱如同飞蛾扑火,炽烈而不计后果。这一次的他也曾有过勇敢,曾与她相会过,但还是逃不出懦弱,再一次的落荒而逃杳无音信,只留下她一个人面对流言蜚语。

在一个萧索的黄昏,朱淑真精心打扮,出门后缓缓而坚定的走向了西湖的湖心,那一刻为爱孤独更是挥之不去的宿命。

宋词里的孤独有关境遇

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当你遭遇了一些事、担起了一些责、度过了一段情,才会发现孤独不知不觉间就植入骨髓,再也无法从生命里剔除。

从乌台诗案劫后余生的苏轼来到了黄州,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自黄州开始,苏轼对自己之前某些人生态度的做出了根本否定,他再飞扬张狂变得谦恭淡泊,不再锋芒毕露变得韬光养晦,不再炫耀变成蓄势。他在纯洁着这个世界的不洁,透明着这个世界的不明。

苏轼的转变,使我们可以看见封建时代家天下,作为个体的文人有多无奈;苏轼的痛苦,使我们可以清晰看见每一个文艺作品的背后,都是生命的踉跄甚至是鲜血;苏轼的遭遇,使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节,虽然体态羸弱却从不曾彻底妥协。

从苏轼到苏东坡,是太多的孤独与落寞在其思想里发酵,从而成就了无数的篇章。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由此及彼,岳飞写下了那首《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没有人听的何只是岳飞的琴音,让他更加感觉孤独的是北伐心愿不被朝廷支持。

知音少,这是每个孤独者最大的悲哀。一意孤行的岳飞不肯妥协,最后只能是被按上“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在风波亭。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孤独,就如一处别致的风景。需要用心来品味,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它的凄楚和玲珑。爱上孤独,就很难戒掉,恰似一种无休止的沉沦。孤独的味道更像是中药,苦苦的,涩涩的,是不能加糖的。没有忍受过孤独的人很少很少,正在承受,常常不得不品味孤独的人却很多很多。

宋词里的孤独:看惯了离人心上秋、听多了铮铮瑶琴、拣尽月夜寒枝

相比唐诗,我个人更喜欢或者说趋同于宋词里的孤独。

因为宋词里的孤独更私密化。不论是随着年岁的变化而渐渐增长的“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还是随着季节变换渐渐疯长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都带有作者深深的个人烙印,让你读之神伤。

因为宋词里的孤独更多元化。仕途失意的孤独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爱情别离的孤独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亲人临别时的孤独是“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宋词里的孤独适用的范围更宽泛,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因为宋词里的孤独更意象化。宋词里的关于孤独的意象真的太美:沙洲是寂寞的,“拣尽寒枝不肯栖”;月亮是冷清的,“隔墙送过秋千影”;桥都是孤单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品味宋词的孤独,别有一番风味,就好似与千年前的知心朋友狂饮了一场酒、畅谈了一个深夜。

www.dushu263.com(爱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726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