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惜春:三春之末景不长,青灯古佛伴愁肠

惜春:三春之末景不长,青灯古佛伴愁肠

惜春:三春之末景不长,青灯古佛伴愁肠
作者:霜见十九 木门的旧漆剥落,铜环的金锁斑驳。繁华庭院终于走到了三春之末。隐没在山间的庙宇之中,有一位刚来的尼姑正跟着师父学着佛法。可同她一起生活的小尼姑间都在盛传,曾经她也是高门显赫的贵族中,活得恣意洒脱的闺阁小姐。当年画得一手好丹青,如今却再不执笔了。 旧时的名字已经被舍弃,若不是有一日忽然听人提起,她都忘记了,曾经,那个唤做惜春的姑娘,曾过着怎样的生活。 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她怜惜不得春天,也怜惜不得自己。

漠然无声,悲欢过眼

惜春总是沉默的,沉默到众人都快忘记了,她也是宁府大老爷贾敬之女,贾珍的胞妹。“因史老太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可上天似乎不怎么眷顾她,没有给她风流雅致的容貌,也没有给她蕙质兰心的气质。 她落于平庸,无法抗衡黛玉、宝钗的才情,无法承接探春的机敏,甚至无法比过匆匆来去的薛宝琴招得贾母喜欢。她只能默默站在人群最不起眼的一处,绘着自己的丹青,叹息着自己的一生。
惜春:三春之末景不长,青灯古佛伴愁肠
她太过冷了,面冷心也冷,对别人的流泪真正可以做到无动于衷。在入画私传东西遭到谴责时,她不仅不为她求情,反倒顿促或打,只求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从今日的思想来看,惜春的极端个人主义已然发展到了巅峰时刻。她的至理名言便是如此,“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但那般口冷心冷的做派,却让人看出了无尽的悲凉与无奈之感。 她知晓自己只是他人的陪衬,不求名传于世,但求明哲保身。她无力去保护世界,她只能去防患于未然的保护自己。这点她做的很好,世事与我无关,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维护自己的片刻安隅。

执笔丹青,看遍浮生

惜春靠一笔丹青而出现在众人面前。贾母命她绘一幅大观园图,她接下这个任务,表明她成竹在胸。可她拖着不愿绘完,明面躲懒,实则是早已看透了大厦将倾的必然。 绘画者,洞察力自要高于旁人。她冷眼看着大家族的一切,实则内心已是一片清明。她的孤僻冷漠是保护色,而内心的理智超然暗示了她的结局。 这样一个末世之中,谁也无法保证安稳一生。何况她自小丧母,父亲沉默仙事,不闻不问的童年,给予了她一生的阴影。她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家族中,任何天真烂漫都是多余。 她居于暖香坞,同她冷漠的性格是最深刻的对比与讽刺。执笔者孤独,而她也是如此孤介在一隅庭院之中,不同他人交好,也不用自己的身份去为丫头求情,就这样孑然一身,也孑然一生。

青灯古佛,漫漫灯火

同她交好的人倒也不是没有,那智能儿便是其中一员。可从她的身份便能暗喻出,惜春将来的结局并不会同她有所出入。 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把宫花送给贾府的众位小姐,到了惜春那里,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做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这段话的确暗示出了她的结局,可也反应出了她对于红尘的留恋。舍不得那花儿,却也看不惯那红尘。
惜春:三春之末景不长,青灯古佛伴愁肠
是什么促使她最终落了三千青丝?恐怕还要是那场抄家。眼看那昔日盛景如今没落,她终于直面了她的家族衰亡。她没有留恋,没有牵绊,只身赴了青灯古佛旁边,从此跪成了佛前的一株青莲。 她同青莲也着实相似,出于淤泥中,却不肯沾染半分红尘的枷锁。只孤零零来去,最终归入檀香的佛门深院里。 清人王雪香在《石头记论赞》中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她同妙玉到底有些不同,妙玉处于佛门清净地,却同红尘中人有着千般的联系;而她久居红尘里,心里向往的,却是那妙玉从小生长之地。二人佛理处相通,性格处却又差了千里。 她到底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场家族的变故让她再没了停留尘世的理由。她遁入空门,从此成了那清净客,再不管浮世的他人。

三春之末,必然蹉跎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七,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三春之末景不长,青灯古佛伴愁肠
她是三春之末,看遍了前面春天的衰落,自己又何尝能改变这命运带来的因果?不如自己做一回自己的主人,过一回自己想要的人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胜,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蹉跎是必然,她的选择也是必然。她从一开始就将那结局看破,所以在到来时,显得异常洒脱。昔年妆顿改,青灯古佛给了她最后的收留。 众人都批判她冷漠无情,可我却觉她无限凄凉。她未获得过这个世间给予她的片刻温暖,又能用什么来回馈温柔的人间?她只能将自己的温情掩藏,去用锋利的针芒,回怼那无情的红尘道场。 她不是不想做一回温柔贤良,只是这故事一开始就透着悲凉,无论她如何温柔去惊艳时光,都换不回一个结局的更迭,人世的有常。 她是那大观园中千万可怜人的一员。没有轰轰烈烈的起点,也没有荡气回肠的结局。她就这样淡淡的,漠然过着自己的半生滔天富贵,半生素雅清肠。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风树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道说,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那些昔年盛景都在一朝亡去了,她守着曼陀罗,或许也曾为他们祈祷,来世不入高门,来世不做贵族。 小尼姑们看去,那个刚刚遁入空门的姑娘,又在念佛法了。她似乎就是天然的清净客,而这里,仿佛是她沉浮数年才寻到的归处。可她从未笑过,众人也不知,她究竟会不会笑? 无人再问她从何而来了,大家只是一同,过着安宁且虔诚的晨钟暮鼓。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她念着那一句时,庭前的曼陀罗悄悄的开放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710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