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京城的韵味,大多来自胡同。

众多的胡同中,又以东西两城的最为出名。

在过去,达官贵人在此置地安家,不仅带动了这一片的繁华,还留下了一批古建遗迹,成为后人观瞻游览的好去处。

从东四往南,穿过几条胡同,来到一条僻静的小街,名曰“内务部街”,这里就是一个底蕴深厚、充满故事的地方。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内务部街 京报网 张宁/摄

明朝的烟花柳巷

内务部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邻史家胡同。虽说是街,其实这里不过六七米宽。

明朝时,内务部街还叫做“勾阑胡同”,“勾阑”即妓院的代称,这一带是当时京城有名的烟花柳巷。据说其中有一家名为“花厅”的妓院,琴瑟演唱可谓技惊四座。

清朝乾隆时,“勾阑胡同”改作“勾栏胡同”,属于镶白旗。

1906年,清政府在这里成立了民政部,这条胡同也更名为“民政部街”,一直到民国北洋政府在此设立内务部,才有了“内务部街”的名称,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如今内务部街的东段,现在北京二中的所在地,就是过去北洋政府内务部的旧址。历经多年,这里只剩门口这座仿建的校门还留有一些历史遗迹。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北京市第二中学 京报网 张宁/摄

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二中不仅是今天北京市的重点中学,在历史上也颇为有名,它的前身是清朝的左翼宗学。

所谓“宗学”,就是专门教授皇族子弟的官办学堂。雍正二年(1724),皇帝恢复了清初停办的宗学,并对宗学教育进行了改革。

雍正帝将宗室八旗分为左右翼,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今天北京三中的前身便是右翼宗学),规定宗室18岁以下弟子,准入宗学。

在那个时候,二中可以说是个贵胄学校,平民百姓的子女只能望而却步。

民国成立后,左翼宗学改为京师公立第二中学,后来又改为北平市立第二中学、北京市立第二中学,解放后更名为北京市第二中学,由此翻开了二中的新篇章。

在近300年的历史中,这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大家熟悉的作家刘绍棠、舒乙,演员雷恪生、瞿弦和等都毕业于此。

清朝明瑞府

虽说北京二中在内务部街上占地不小,但论起真正的“豪门”还得是这条街上的11号院。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内务部街11号 京报网 张宁/摄

这里不仅是北京保存了二百多年的典型四合院,还居住过众多的贵族和名人。

这头一个要说的就是清朝一等公爵富察·明瑞。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富察·明瑞

明瑞的叔叔是大学士傅恒,明瑞的姑姑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显贵的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能成为乾隆朝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

乾隆二十四年,明瑞因平叛有功,皇帝下令在内务部街为其建宅,赐给明瑞做将军府;乾隆三十二年,明瑞奉命征讨犯境的缅军,大获全胜,被晋封为一等诚嘉毅勇公。

当年的这座四合院,在规格建制上仅次于亲王府。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院中存留的建筑古迹 京报网 张宁/摄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院中保留的垂花门 京报网 张宁/摄

院子坐北朝南,从西向东一共有四跨院,每路主院南北向还有四进院。院落北端是后花园,后花园里假山、亭台、涵洞、荷池一应俱全。

在这里居住了不到十年,乾隆三十三年,明瑞的军队被缅军包围,力战后自缢而死,乾隆帝亲临其府奠酒,并赐其谥号“果烈”。

道光十四年,明瑞的曾孙景庆袭爵。道光二十五年,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寿恩固伦公主下嫁景庆之弟景寿,这里又被称为“六公主府”。

民国时期,这里被盐业银行经理买下,为了不露富,主人将其大门改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如意门”。

阳光灿烂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内务部街11号院成为解放军总政宣传部的机关办公地,1960年后作为职工宿舍使用。

当时在这座院子里的孩子也被称为“大院子弟”。

1975年,12岁的姜文随家人搬进了11号院。在这里,姜文度过了欢乐的童年,那些和伙伴们“打群架”、举望远镜四下“偷窥”、爬烟囱等经历随后都被他拍进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11号院的大烟囱 京报网 张宁/摄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大烟囱

二百多年来,内务部街11号院一直作为北京著名的四合院保存下来。

如今,这里居住了百十户人家,很多人在院子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亲眼见证了它的变迁,正如一位老住户所言:

该院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的档案;该院的故事是一部很好的小说;该院的建筑是一座难得的博物馆。

梁实秋故居

除了著名的11号院,内务部街上的39号院(原20号)也值得一提,芝麻君常常提到的梁实秋先生,就出生在这座院子的西厢房里。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梁实秋

这个院子也是北京典型的四合院民宅,分前院、后院、正院以及左、右跨院。据闻,梁家原来就住在北京东城,梁实秋的祖父在广东做官后,攒了一些钱,便返回北京买下这座院子。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内务部街39号 京报网 张宁/摄

西跨院的南房,是梁实秋当年的书房,北房是卧室,卧室后面还建有一个在当时很讲究的卫生间,卫生间外面种着一棵大枣树。

从1903年出生到1948年离开这座院子,梁实秋在这里拥有许多美好回忆,直到晚年时他还念念不忘:我生在西厢房,长在西厢房,这西厢房就是我的窝,夙兴夜寐,没有一个地方比这个窝更为舒适。

1981年,梁实秋的女儿采了一枝院子里挂满青枣的树枝,作为家乡礼物送给身在台北的梁实秋,引起老人一阵感慨。

邻近史家胡同,这里是梁实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39号院门口的旧石墩 京报网 张宁/摄

梁实秋曾称北京是他“儿时流连的地方,悠闲享受的所在。”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感情,才能让他在身居他乡的时候,依然留恋故乡美食,并将其化为文字呈现出来。

如今的内务部街,作为普通居民的住所隐藏在众多胡同中。

虽然没有了王府花园、亭台假山,但那足足的京味儿依旧延续,历经百年,这里依旧是老北京人的聚集地,也是不少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687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