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01

我是菊花,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也没有梅花的冷艳清绝,只有深秋傲霜独放的生机盎然。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也位居最后,但我从不自卑,也不傲娇,我就是品种繁多,色泽艳丽,绚丽多彩,迎风而立,傲霜怒放的菊花!

不同朝代,我都有好多粉丝,他们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我,帮我涨粉,扩大宣传我的美名。对此,我很自豪,也很骄傲,在此,请允许我化用李白先生的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吧,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宣传我的忠实粉丝吧。我最早的粉丝就是大家熟知的陶渊明。他本来出身富贵之家,但生不逢时,遇上战乱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都被重新洗牌。

他们家也就沦落为寒门小户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因为骨架还在,陶渊明就是如此。

虽然他穷困潦倒了,但晋士风流的骨架犹存。他见不得腐朽破败的官场和令人作呕的官僚气息。

索性,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家,做了自给自足的农民。身体虽然辛苦劳累,心情却舒畅通达。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为此,他还写了好几首诗,表明他做农民的悠然恬淡,知足常乐。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把他那种缓慢而悠然的生活,描绘得人人向往。以致——

后世许多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动不动就想辞职回家种菊,但真正实行的人并不多。我想,多半是因为许多人还没有真正达到陶老先生的那种境界吧?

如果说陶老先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中,种桃种李种菊花,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美化家园的行为。那么,更多的人则是把我当成一种重阳登高赏花的习俗。在唐朝,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更是流传久远。

02

李白是诗人中的牛人,再“仙”的诗人也要遵守习俗。再说了,李白自己就很爱和朋友相聚,喝酒。重阳赏花对他重不重要,另当别论,和朋友一起吃饭,那可是一场都不能落的。

这不,昨天重阳节,他和友人相聚,登高喝酒。酒,喝美了,喝醉了。一觉醒来后,今天又有人张罗:今天继续吃饭喝酒,昨天过的是大重阳,今天过小重阳!

呵呵,这些男人们,只要能逃避家务,出去吃饭,啥名堂都能想得出来。常常把吃饭,搞得好像有仪式感似的,喝酒都要美其名曰,师出有名。不就是昨天没喝过瘾,今天再来喝一场吗?还要借我菊花之名发声。

这听着,就好像很多酒鬼自我开释:昨天刚喝了酒,今天又喝酒,酒啊酒,你犯了啥罪,让人天天喝?德性!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这样的人,酒风肯定好不到哪儿去,果然,《将进酒》中,李白酒风暴露,大呼小叫,劝酒不停,“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醉了也敢“天子呼来不上船。”

这样的人适合做天天有酒喝的神仙,不适宜打卡考勤的工作。因为对酒先天依赖性太强。

03

唐代的诗歌繁盛无比,除了李白之外,我还多次出现在其他牛人大腕的诗作中。

孟浩然在重阳节《过故人庄》时,和朋友吃黄米饭,下农家鸡,喝酒撸串,那滋味,吃的太过瘾了!以后多年念念不忘当时的美味和当时的气氛,总念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但是他好像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孟夫子终身不仕的风流气度,真有点陶先生的风度。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如果说孟先生的诗中,我被赋予了一种思念之味,那么,在杜甫先生的诗中,这种情感就更强烈了。也是,杜老先生一生,除了短暂的青年时期壮游之外,多数时间都是遭遇战乱,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真是太苦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夫妻两地,小儿饿死,他能不在菊花开的清秋时节,想妻子想家乡吗?“菊丛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确是他心情的真实写照啊!

又到重阳了,无法回家的他只能在病中独酌,想那飘散四方的兄弟姐妹,伤感袭人不说,战乱和衰老更是相并来催,哎……

《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情重义的杜甫,不但操心国家和自己,还在重阳节惦念朋友岑参。

《九日寄岑参》:

……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04

因诗才出众而“居”长安易的白居易先生,只知那菊花多黄色,竟不知还有白菊。在其《重阳席上赋菊》一诗中,惊讶我们品种繁多,色泽艳丽。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他开玩笑地说,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几丛白菊,真好比是一群年轻人的party中,来了一个白头翁老人。哈哈,这比喻也真是恰当生动。难怪白先生的诗,妇孺皆知。

白老先生可能是沉迷写诗,不太出门,见到的菊花颜色少了点。后来的李商隐也写了菊花的颜色和清香。“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人家就知道菊花还有紫色菊。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他一生也是上上下下,辗辗转转。虽然女友众多,绯闻不断,但有些情是真的,有些诗也写得真是好!他的《菊花》就“正话反说”——

明明爱菊花,绕着篱笆看菊花,不知不觉地看了一天了,还说自己不是偏爱菊花,只是这花开后,再没有别的花了,所以就多看了几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话听着,怎么就那么言不由衷呢!是不是对姑娘们也是这样迫不得已,违背心意地说话呢?这个大唐文艺界的“诗人演员”,啥时候才能不让自己的真心话再被人误解呢?

05

人事代谢,分分合合,朝代更迭,历史规律。每个朝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大唐繁茂的国土上,有适合诗歌生长的肥沃土地。

有人一边仙游一边写诗,有人一边流浪一边写诗,有人一边打仗一边写诗,还有人一边逛青楼一边写诗,而且还都写出名了。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战场的他,不由想起了故园的菊花,抒发了思亲念故之情。

杜牧更绝,重阳登高喝酒,酒醉,掐了满把的菊花插满头,酩酊而归。“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他这丑样子,要是让姑娘们看到了,真不知作何感想。

上面的诗歌都是围绕着思念和乡俗而写,处于“看菊是菊”的状态,下面这两首诗,就不是这种平易状态了,而是处于“看菊不是菊”的境界了。

唐朝末年的一个深秋,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自家院中玩耍,看到院里其他花一片肃杀,唯有菊花凌寒傲霜怒放着,不由心生怜悯,诗性大发,随即,来了首《咏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谁说小孩子无心无肺?最赤热最真纯的,就是小孩子的心和眼。有他这句话,菊花我表示万分感谢,总算有人看到我的孤独和傲然凌霜了。

几十年后,这个当年要让我与桃花一起开的人,科考多次落榜,满怀失望与忧愁的他,再次看到菊花,不由得想转业改行。

于是借我的口,他写了首诗表达了心愿和志向,这一次,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说说而已了。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他果断起事,杀伐决断,终成大业,将腐朽破败的唐王朝赶出了长安,将皇宫过户到自己的名下。可惜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很快,他又被人剿灭了。

但我仍然敬佩他,他是众多人中最像菊花的了,凌寒而开,傲雪斗霜,纵被肃杀,亦显风流。

但是如果要为菊花选个形象代言人和贴切的好文案,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认为宋朝的郑思肖及他的诗,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郑思肖原名郑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趙”的组成部分,表示他死不忘故国。元军南侵时,他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

作为诗人和画家的郑思肖,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交往较多。后来赵投降元朝并任官。郑思肖即与之绝交。

郑思肖擅画兰,宋亡后,所画兰均无土和根,意喻大宋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他有诗《画菊》,颇能代表其心志和风骨。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菊花为题的诗作,其实还有好多,限于篇幅,我就不再多说了,只想对每一个喜欢菊花的人说,我见各位多陶醉,料诸位见我应如是!

作者:李艳艳,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英语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发表过几百篇文章,有书出版。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680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