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两种不同的声音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岳飞《满江红》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由赵构在今天的浙江杭州建国,都城叫做临安。临安是临时安定的意思,基本上在南宋的时候形成了一个矛盾:

一方面安定于南方的小小的朝廷跟政权,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号召反攻复国,希望大家不要耽溺于安定在南方,能够把金人赶走,收复北边的领土,能够雪耻。

大家一定读过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代表着当时很多人复国心切的感觉。

岳飞用“怒发冲冠”来开始,依靠在栏杆边,看到天上下了一阵雨,刚刚停下来,“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你可以感觉到一个亡国之后的臣子,他面对北方敌人的欺负和侮辱,那种仰天长啸的痛苦,好像要把心里面的郁闷呐喊出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云和月是在讲他所尊敬的帝王,因为当时北宋亡国的两个皇帝,一个叫徽宗,一个叫钦宗,被抓到了北边,死在北边。

你想想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被敌人抓走的是多么大的耻辱。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岳飞说”靖康耻,犹未雪“,耻辱到今天还没有报仇雪恨,作为一个臣子心里面的这种悲恨,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面可以看到一种南宋对于敌人的痛恨——恨不得要去吃敌人的肉、喝匈奴的血。

这首词很有名,很多人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灵隐寺有岳王坟,千年来岳飞的坟前面跪着秦侩的像,每个人走过去都要对他吐痰。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可是现在很多的学者对事件其实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也许可以谈一下南宋的那种矛盾,一派是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准备跟敌人打一仗,即使两败俱伤都要打。

秦侩代表的是主和派,他认为南宋当时的国力已经不是北方的对手,那么在这样的状况里面,你去发展军备,你去扩张你的军力,结果是加速灭亡。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秦桧觉得跟北方应该用拖的方法,用和谈的方法。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过分的夸张岳飞的伟大,其实不了解南宋当时能够维持一百多年的政权,是因为他有秦侩可以谈判。

也许今天我们面对这一段历史有一种矛盾,这个矛盾也形成了我们在阅读南宋诗词的时候,会发现出现两种很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是像岳飞非常悲壮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是非常温和的声音,希望能够以人民为主。

 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人民并不希望战争,人民希望日子过得好一点。

我相信有时候我们很矛盾的原因是我们发现国家跟国家的冲突,民族跟民族的对立,最后其实是人民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统治者利用着很多的对立,利用很多人民的仇恨去发展军事和武力,它未必想到战争带来的痛苦。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比如说我常常在想一个美国人一定要这么痛恨伊拉克人吗?还是说这些政府的利益冲突最后算到了人民的头上。

我看到一个十八岁的美国的军人拿着枪面对着一个伊拉克的军人的时候,我在想他们都不到二十岁。

他们一定要这么彼此仇恨吗,还是人类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彼此相处?

我们看到南宋的文学里其实有很多对于这个战乱的不同的记录。有一位南宋很有名的词人,大家也很熟悉,叫做辛弃疾。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他曾经从北方在战争里流亡到南方,在流亡的过程中,他经过了江西,他看到很多逃难的人,所以他写下了一首有名的词叫做《菩萨蛮》。

大家可以从他的句子里感觉到战乱里流亡的一种哀伤和辛苦。

他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他在坐着船往南边逃亡,他说这个水已经不是水了,是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流成的这条河,因为都在往南边逃。

我们知道每一次的战乱,人民就是这样逃亡的,而在逃亡的过程里面死亡无数。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他说,有多少行人的眼泪在这个水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往西北去看自己的故乡,用长安代表故国,可是你看不到你的故国,因为被山一层一层的挡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是这么多的山,它还是挡不住。其实他要讲的是他的眼泪,那个眼泪流成的大河还是往东边一直流过去。

“江晚正愁余”,在江边已经快要入夜,已经到了晚上,觉得自己充满了逃难的忧愁,“山深闻鹧鸪”,听到鹧鸪鸟在一声一声的叫,这个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在这首词当中,辛弃疾就带出了一些战乱里的忧伤。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他不像我们读到岳飞这么悲壮,他反而有一点让你觉得是不是在战争里,一定要激烈到去吃敌人的肉,去喝敌人的血?

读到辛弃疾的《菩萨蛮》,读到“中间多少行人泪”时,才知道原来在战乱里那种流亡的痛苦,才开始知道到底是谁造成了国破家亡,是谁让这些人离开自己的故乡,流亡在路途当中。

 人民是不会喜欢战争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我南宋还有一位有名的词人姜夔,他表现出更明显的一种对战争的怀疑,对战乱的怀疑。

我们读一下他的《扬州慢》,是他到扬州的时候,他看到雪停了以后,他就有很多的感怀。

因为扬州刚好是北方跟南方的分界,在这个分界当中,他感觉到这里刚好是在战乱里面人流亡的地方。

就有一点像韩国的很多诗人写过三十八度线,那条线变成了北韩和南韩的隔离。有的家庭一半在北韩,一半在南韩。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其实很多在韩国的诗人会控诉这个战争,什么样的政权怎么有权利让一个家庭被分离开来?我想姜夔在里也借着这个东西讲述了一些他的心事。

他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淮河的左岸有一个有名的都市就是扬州,有很多的竹子,非常漂亮的一个城市。

经过扬州他就下了马,把马绑在树旁边,下来走一走,感觉这个城市“过春风十里”,觉得非常美,就到处散散步,“尽荠麦青青”,荠菜跟麦子很绿的田亩,他就在那边走。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大家知道胡马就是金兵,他们的军队想要窥江,想要打下来扬州。“废池乔木”,我们看到这里非常痛苦的东西出来——战乱过了以后池塘也干枯了,树木也都荒废了。

“犹厌言兵”,注意四个字。他跟老百姓聊一聊,每一个老百姓还是厌恶,讨厌谈到战争。

很多的版本注解都认为姜夔有意的点出这四个字,犹厌言兵,老百姓是讨厌战争的。

因为战乱过了,他才知道战乱多么痛苦。

蒋勋:人类一定要彼此仇恨吗?

在战争里面,人是可以残酷到没有理性的,什么人都杀,连婴儿都杀的,所以作为一个诗人,经过了战乱后的城市,他听到的是“犹厌言兵”四个字。

我们希望这四个字也变成许许多多朋友彼此的一种警告。

人民不会喜欢战争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529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