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描写情爱的“海派”作家

晚清有一部吴语小说叫做《海上花列传》,写的是上海妓女的故事。张爱玲觉得这部小说极好,把它翻译成国语版本,后来被侯孝贤又拍成电影。

作者韩子云要替上海这一批妓女立传,我们现在大概会很不解:妓女不是社会里最糟糕的一群人吗?怎么会为她们立传?

张爱玲却认为,如果是真正了解上海文化的人就会发现,在当时的上海,接受新思想最快的就是妓女。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大家知道,张爱玲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也是,他们就是描写情爱。

这类小说产生于近代意义上的城市(例如上海)之中,是在商业大繁荣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中人的生活与农村是非常不一样的。

当时,中国已经有了报纸、期刊,很多小说最开始就是在这类出版物上连载的,对读者来说主要是休闲的作用。比如报纸上刊登小说的部分叫做“副刊”,是读者看完国家大事之后的消遣。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上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当时上海有租界,有所谓“十里洋场”,现在大家到外滩去,还能看到很多西式的楼房,有意大利式的,有法国式的,有西班牙式的,原先是外国人的商业机构之类。

当时上海引进了很多外洋的东西,外洋文化在这里发展起来,促使旧的文化发生了最大的质变。靠稿费生活的职业小说家,也在近代化的背景下出现了。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像张爱玲这样一个女性作家,并且是“海派”作家的代表,她会认为在那个时代能够写出《海上花列传》这样的小说的地方真的只有上海。

因为上海可以保护一种比较自由的思想,在正统文化比较占优势的地方,大家会觉得这样的文学是不入流的,或者说不够正统的,会批判它。

母亲带来的西洋文化冲击

张爱玲出身的家族本是很显赫的文化世家,但后来没落了。大家如果看过张爱玲晚年自己编的家族旧照以及相关讲述,会感到非常奇特。

她的家族很有钱,但家里的男性坐吃山空,抽鸦片,提个鸟笼荡来荡去,根本不事生产,这使得家里的女性变得特别强。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张爱玲的母亲和她的姑姑很要好,两个人觉得家里的男人太没用了,也没有办法挽回,这个家就让它败下去吧,于是一起出走,到英国留学,那年张爱玲四岁。

张爱玲的母亲后来又去了印度,做过尼赫鲁姐姐的秘书。她还到工厂当女工,要抛掉自己的阶级,要抛掉贵族出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觉得她的一生非常奇特、非常精彩的人。

那时还是民国初年,张爱玲的母亲是缠过小脚的女人,可是我们今天能看到当时她穿了雪鞋在瑞士滑雪的照片——那是第一代解放自己的女性。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张爱玲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后来她其实是以自己的母亲、姑姑作为典范。她不是在内地读的大学,而是在香港接受英式教育。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上海代表性的文化受外洋冲击很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某一种女性觉醒的东西出来了。

张爱玲后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翻译《海上花列传》,她说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书中的女性吸收了西洋文化,是最早一批传播西洋文化的人,并且以这些文化影响了到来长三书寓找她们的清朝官吏。

长三书寓的这些妓女会告诉官吏们最近在流行什么,也会身穿男装、头上戴着高高的帽子、拿着拐杖出去玩儿,完全是西洋装扮。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张爱玲重新解读了《海上花列传》,透视了其中的生命现象,也将其所描述的种种情况作为社会变革的一个范例。

晚清到民国这段时间,文学大体会走两条路。一条是强烈意识到要救国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一次一次欺凌中国,使得“救亡图存”变成了文学最大的主题,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男性主题”。

另外一条路出现在比较商业化的大城市中,比如广州、上海,或者后来的天津。后者是一种休闲文学,像《孽海花》《海上花列传》,从侧面去描写一个时代的变革。

讲述在文化中的成长

有人问张爱玲怎样变成一个好的小说家,张爱玲说你不要担心自己是不是好的小说家,你走出去好好生活,如果你能把这生活记录下来,就会是好的作品。这些都说明文学的真正本质是鲜活生命的状态。

张爱玲继承了“鸳鸯蝴蝶派”的传统。她从来不在自己的作品里讲救国救民这类内容,只是讲一个人在自己的文化中怎样生长。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她有一个中篇小说名叫“金锁记”(后来改写成《怨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可是嫁给了大户姜家的残疾儿子,后来还生了女儿长安和儿子长白。

曹七巧嫁到姜家以后,非常受欺负,因为她不是这种家世出身的。她恨这个家族的所有人,和家里每个人斗,甚至去勾搭丈夫的弟弟;自己抽鸦片,也让儿子、女儿抽,破坏他们的生活,无恶不作。

张爱玲自己就是出身于这种家族的,我们讲过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之所以离开张家,是因为家族中的男性已经腐败不堪。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所以张爱玲笔下曹七巧的故事是有所本的,她相当于在写自己的家族,而这个家族的腐败,也象征了当时整个上层文化巨大的腐败。

能够触及这一层,我们说她完全是“鸳鸯蝴蝶派”,我觉得有失公平,她其实是在从侧面书写文化里面发生的巨大而严重的问题。

民国的时候,白话文终于成为了文学的主流。之前的语体文、平话小说、《水浒传》等,都不属于正统文学,可是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成为了正统文学,这在历史上当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白话文得以成为主流文学,明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蒋勋:为什么我们都爱张爱玲?

很多作家直接移植了西方的语言系统,文法有些不伦不类,或者说不中不西,所以当时也有人在检讨这方面的问题,批评他们没有纵向的继承,只有横向的移植。

文学创作其实和整个社会的脉搏是连在一起的。作品能够感动人,是因为它和社会之间存在对话关系。而且有些文学作品写出了人性共通的部分,或者人类的通感,经过数千年仍有其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529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