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悼念的意义,更多的是使我们从失去中意识到拥有,珍惜仍然还在身边陪伴着我们的人,以及生命的美好。

记者 | 盛倩玉 编辑 | 沈小山

今天看了《青春有你》,有个小姑娘特别像你。

春天来了,你的家乡武汉慢慢地也好起来了。

马上零点了,我要去睡觉了。

我想剪个短发,你这个长度的,感觉会很有气质。我存了很多你的美照。

姐姐,早安。

……

歌手姚贝娜离世后的五年时间里,她的微博评论区内容一直默默增长,现在已经达到了数百万条。

每天,都有大批网友前往留言,有些留言者原本就是她的粉丝,有些则是在她离开后的某个时刻喜欢上她,又来到这里缅怀。但只要你看过,便很容易发出“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感慨。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网络似乎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健忘。五年过去了,人们仍然“记得”她,评论的内容,不再只是遗憾和思念,还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事、变化,这里也逐渐成为了某些人的秘密树洞。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逝者留下了“秘密树洞”

“等我满血复活吧吼吼吼吼吼。”女歌手姚贝娜的最后一条微博,定格在2014年11月27日。两张笑容可爱的照片,配文是自己生病了不太好受,但她却没忘记给粉丝打气。

张鹏大约就是从那个时候喜欢上她的,“她生病了,居然那么坚强,让我很感动,从此喜欢上了她。”

而姚贝娜的病情,最终却没能好转,2015年初,她因癌症复发离开人世,状态自此再无更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此后这位歌手的微博,却一直以另一种形式,仍于沉寂中有力生长。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歌手姚贝娜生生前最后一条微博

2019年10月1日,国庆文艺晚会结束后的半小时里,姚贝娜的微博评论又多出了数千条,原来晚会上的《天耀中华》是姚贝娜2014年在春晚上演唱的歌曲,引得网友前往悼念。短暂爆发的留言也让更多人发现了这里,“姚贝娜离开后,她的微博火了”受到讨论。但张鹏认为,这里其实不曾冷清。

今年3月30日,“你生日那天的宇宙”冲上了微博热搜,人们在NASA官方网站查询了自己生日当天的宇宙相片,又社交平台里。粉丝王子青却记得输入姚贝娜的生日,配图留言到她的微博评论区,说“看,你生日那天的宇宙。”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网友查询了姚贝娜生日那天的宇宙

偶尔,会有意外的“闯入者”,却被这评论区整整齐齐的温暖打动了,他留言说,“我并不了解她(姚贝娜),但你们的念念不忘真的感动了我。”

或许死亡并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不仅是姚贝娜,一些给人以精神力量的人,离开后仍然吸引着大批网友聚集在网络中,自发地进行悼念,人们和逝者讲述自己的心事。

绘本师项瑶,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熊顿。患癌后,她创作《滚蛋吧!肿瘤君》在天涯和新浪微博上同步连载,通过漫画,把自己的抗癌经历表现出来。

她把与“肿瘤君”的斗争画成一幅幅可爱的漫画,这样的乐观幽默和直面死亡的勇气,感染了不少人。而在2012年11月16日,肿瘤君永远地带走了她。

熊顿离开后,她的力量仍然给不少人勇气,有粉丝说,“在冬夜的电脑前,看着暖乎乎的图文,通过她的力量和体温,得到鼓舞和启迪。”

而现如今,在她离世后的第八年,每天仍然都有网友前往她的微博留言,有人在这里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有人在这里吐露自己的心事,有些则是自己患病之后,在熊顿的微博里寻找力量。逝者留在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成为了镌刻着他们名字的隐秘墓碑。人们路过这里,又用文字“留下一束束鲜花”,带走一些精神力量。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熊顿微博下的留言仍在增长

点亮一颗“纪念星”

2012年11月17日,熊顿离开后的第二天,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一个名为“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微博。

@熊顿XD,女,29岁,癌症,放疗性肺泡炎,漫画家,乐观的抗癌斗士,《滚蛋吧!肿瘤君》作者。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2015年初,姚贝娜逝世后,这个账号同样也发布了微博悼念:@姚贝娜,女,34岁,湖北武汉,乳腺癌,歌手。2011年患乳癌,接受手术,2014年7月份转移,之后的微博经常发现“珍惜”二字。

这是一个关注“逝者”的账号,简介是“为每个逝去的人都留下一篇微博”。一条条文字,成为一个为逝者建立的网络公墓。从2011年7月3日注册至今,这个账号已发布了3660条微博,有了近55万的粉丝。

人们悼念的不仅有张国荣、科比这样的名人,更多的还是一个个离开我们的普通人。有人在这里祭奠已经过世的奶奶,“我好想你呀,想你给我唱歌,我要听九一八,想要缠着你给我做肉丸子粉丝汤,想喝开胃酸汤,吼我好想你呀。”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路过的人点上一串蜡烛

有人忘不了离去的孩子,“臭儿子好长时间没和你说话了,你也好长时间没和和老妈说话见面了,是不是贪玩把爱你的亲人都忘记了宝贝?”

还有人在想妈妈,“去年7月,我要回深圳,你一直送我到电梯口,我匆匆抱着你,和你告别,隔着空荡荡的病号服,感觉你瘦弱的身体,我现在都能感觉到你身体的温度,只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网友们为逝去的亲友写下只言片语的想念,在这里投稿发布出来。路过的人则点上一串蜡烛,或留下一排拥抱。

山鹰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关注到这个“网络墓园”的了,虽然自己没有投过稿,但他常常要去给别人的经历留言。

在这些故事里,他能找到共鸣,也多了几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每个人都会经历,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或者是后天。所以别人的故事,其实以后我们也会是主角。”

普通人的一生看似“微不足道”,记录的内容也不过“鸡毛蒜皮”,但一条条翻下去,我们总要被某句话击中,想到某段同样“鸡毛蒜皮”的时光,泪流满面时,谁又能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呢。

现如今,账号团队还开发了“思念星空”的小程序,网友们能为逝去的亲友创建一颗“纪念星”,发布思念动态,和想念的人说说心情,或者为他人的状态点蜡烛,留言分担彼此的忧伤。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网友们能为逝去的亲友创建一颗“纪念星”

小爱的妈妈现在经常来这里,她给逝去的女儿创建了一颗名为“爱爱宝贝”的纪念星,每天在这里写下自己“止不住的遗憾和愧疚”。这些表白,让同样失去女儿的佳琪感到触动,她在留言中回复,“我也是,总感觉女儿还在,可又看不到,总感觉很亏欠她。”

当网络逐渐渗入我们的衣食住行,把更多陌生但又有着同样需求的人集合起来时,连“悼念”也有了更多表现形式。

不论是将逝者的微博作为“秘密树洞”,还是在“网络墓园”投稿,张鹏说,“这样的留言和纪念,只不过是想通过一种真实的有意义的事情去想念。”

“我们都是如此,我们都在想念”

母亲火化的那天,塔拉在殡仪馆里哭喊着“我没有妈妈了”,那种痛苦是很难清理掉的。

以后每年清明,她都会前往陵园祭拜,开始时总要哭,只是后来时间久了,才慢慢没那么疼。

父亲离开后,楚晓一直生活在自责之中。在父亲重病面临治疗方案的选择的时候,她没敢选择移植,而是选择了当时觉得副作用最小的靶向药+PD-1。

后来楚晓觉得,都是自己的患得患失,害得父亲没能救回来,每当听到别人说女儿比儿子更细腻更孝顺的时候,她会更难受。“如果当时再勇敢点,我也坚持移植,赌一把,会不会有奇迹。”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不得不去“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死亡和离别,最早可能在故事里,动画片里;然后是新闻里,电影里;再后来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死亡于我们生活中似乎无处不在,但我们对它依然有着来自生命本能的排斥和拒绝。

有时候看到身边的朋友突然接了一通电话就懵了,红着眼睛买票慌忙回老家,或在朋友圈刷到朋友亲人逝世的内容。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觉得好沉重,最后默默滑过屏幕,“视而不见”。

一旦有人在公开的场合谈及死亡和怀念,一些无关者甚至会心中嘀咕,“他怎么能把这么难过的事情分享出来?”至于面对自己亲友和爱人的离开,我们更是不知所措,只能等着时间来帮我们消化。

去世多年,她的微博留言从未间断过……

但“死亡”终究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由此而来的“悼念”“祭奠”,不是反复咀嚼悲伤,而是在回顾逝者和以往的美好中,获得更多珍惜当下的力量。

山鹰说,“对于亲人的思念不舍和无奈,这也是世间的实相。看到这些关于逝者的博文和故事,我并没有感到低落,却会有感动。”不论是在逝者的微博留言、还是在类似“网络公墓”的纪念平台,人们细细回顾过去温暖经历。即使电脑那端的是陌生人,但好在“我们都是如此,我们都在想念。”

而悼念的意义,更多的是使我们从失去中意识到拥有,珍惜仍然还在身边陪伴着我们的人,以及生命的美好。或者,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言,“生也好,死也好,我们仅仅追求现实。如果我们真要死了,让我们听到喉咙中的咯咯声,感到四肢上的寒冷;如果我们活着,让我们干我们的事业。”

来源|南都周刊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525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